我们在北美 访问的二十天(上)
早春二月,我作为中国藏学家代表团的一员,出访了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团长是中国藏研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员,团员有格桑益西研究员、王家鹏研究员、熊文彬博士、王丕君博士、徐志韬硕士。从民族成份讲,这个团由三个藏族、三个汉族、一个满族组成;从学术职称讲,三个研究员、两个博士、一个硕士、加上我一个编审,搭配还比较匀称。
从2月5日到25日,我们从冰雪覆盖的卡尔加里市,到阳光炽烈的墨西哥城;从寒风凛冽的纽约,到繁花似锦的洛杉矶。每到一地,总是忙于拜会当地政要、国会议员,接触新闻媒体,联系华人华侨和各界人士。访问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与西藏有关的基金会,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合作事宜。期间,还见缝插针,参观了几座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游览了一些风景名胜。确实,开阔了不少眼界,结识了许多朋友,增长了许多知识。而我们也尽可能不失时机地把当代西藏的真实情形,告诉西方世界的人们,使他们真正了解西藏,认识西藏,消除一些误解和偏见。
回想这次出访,用“不虚此行”来形容,也许是比较恰当的。我很想把国外的所见所闻,告诉《中国西藏》杂志的读者们,但是写来写去,还是一笔流水帐。我想,流水帐就流水帐吧!
与卡城藏胞亲切会见
2月5日下午,我们从北京乘机东行13个小时,抵达加拿大西北部城市卡尔加里,当地时间竟然还是2月5日中午,我们好像从今天飞进了昨天,很是有些意外。
卡尔加里属于加拿大阿尔贝托省,人口40万,前几年成功地举办过冬奥会,并以盛产小麦和石油著名于世,与我国大庆市早已结为姐妹城市。当我们驱车进城的时候,茫茫白雪覆盖着公路两侧的森林、田野和街区,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银色的童话世界。
刚刚在威斯汀饭店住下,便被邀请去与当地藏胞座谈,穿过汉文招牌琳琅满目的唐人街,走进座谈地点富丽春餐厅,好些藏胞已经在那里等候,其中几位竟是我在拉萨的旧识,海外重逢,自然非常欣喜,他(她)们握着我的手一再说:“啊啧啧!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
对于这些远离故土、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的海外藏胞来说,我们的到来确实使他们感到亲切,相互用藏语问候听起来特别舒服、悦耳。但是由于太久的隔阂以及政治观念的差异,又使他们许多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还是拉巴平措团长打开了话题,他说:“在藏历金蛇年的前夕,我们刚踏上加拿大的国土,就能与自己的同胞聚会,真是一件最吉祥不过的事情了。请大家不要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于是,他们相继发言。有的谈自己在国外的经历,有的谈回藏探亲的观感,有的提出援助西藏发展的建议,也有的提出了一些质疑。他们之中有1959年前后离境的老者,也有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中年人,还有在国外出生的第二代。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行医,也有毕业于当地高等学府的科学技术专家。
代表团成员与大家倾心交谈,介绍了西藏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拉巴平措团长说:“不是有一句谚语吗?‘百闻不如一见’,希望各位有机会回西藏走一走,看一看,探亲访友,一定会有更多的亲身体验”。谈到西藏的对外开放时,拉巴平措说:“西藏对外开放,并不是从今天开始,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我们的祖先法王松赞干布,当时不仅对东方的大唐而且对西亚和南亚的开放,引进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技术,甚至某些行政体制,创立了至今仍然使用的拼音文字藏文,因而出现了至今人们还引以为自豪的吐蕃文明。”谈到西藏学校开设汉语课和英语课问题的时候,他说:“一个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就得有通晓多种语言文字的人才。这方面我有一些亲身体验,我从小就学习藏文,后来进了中央民院藏文研究班,藏文倒是学好了,但是我不会外语外文,无论在国内接待外宾还是出国访问,离了翻译真是寸步难行。我很羡慕各位,既通晓本民族语言,又熟悉所在国文字,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与人交往,都得心应手,运应自如。我想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我们的后代像老一辈一样,永远困守在一片土地上而不与外人接触吧?”拉巴平措的话,句句讲得在理,在座的藏胞听了,不住地点头同意。座谈时间很快就到了,他们还感到意犹未尽,一再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好好喝喝茶,深入聊一聊。因为日程安排太紧,这一点未能做到,留下一些遗憾!
和阿省华人共度元宵
拉巴平措团长将一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送给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河村重雄教授
向出席招待会的加拿大国会议员献哈达
2月6日上午,我们应邀到卡尔加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与该校讲授亚洲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学的教授、副教授们进行座谈。拉巴平措在会上作了“中国的藏学研究”的讲演,接着代表团成员和教授们进行交流。他们之中有几位丈夫是加拿大人,妻子是华人,还有几位是专门研究西藏语言和宗教的专家,大家谈的特别投入,会场不时响起愉快的笑声。座谈结束时,拉巴平措团长捧出一本藏、英两种文版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郑重地送给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河村重雄教授。他说:“《四部医典》是西藏医圣宇妥·云丹贡布大师编纂的藏医经典著作。成书至今已经1200多年,《四部医典》挂图是解析《四部医典》的作品,充分显示了西藏古代医疗学、药物学、胚胎学、解剖学方面的辉煌成就。挂图绘画者洛扎·丹增罗布,是公元17世纪的著名画师,离现在也已300多年。我们将它送给贵所,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河村重雄教授接过这部重达数公斤的图集情绪异常兴奋,他说,“藏学真是太博大精深了,我们已经开设了西藏佛教和文化课,今后还要多与中国藏研中心交流。我已写好了论文,准备参加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藏学学术研讨会,期待那时再和你们进行研讨!”
当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其实在北京已经是十五元宵节了,阿尔伯特省22位华人、华侨社团汇聚卡城银龙大酒家举行联欢盛会,欢迎中国藏学家代表团的来访,共度元宵。当我们走进这间豪华的酒店时候,有着三四百座位的厅堂,几乎座无虚席。主持人将我们介绍给与会者,然后安排与当地侨领和省市参议员们同桌。拉巴平措团长,古华明总领事相继讲话,宾主们为中加友谊,为祖国繁荣昌盛,为西藏的发展和进步频频举杯,气氛祥和而温馨,一点也没有在海外过节的感觉。
我的邻座是华人联合会主席章国华教授的夫人章黎玉英女士,她是卡城华人文化社的公关部主任。她说,卡城文化社从事加中友好交流已经多年,大家对于西藏的文化和艺术有着一种特别的钟爱;我们在这间酒家欢迎过才旦卓玛和白吉等西藏著名艺术家,听过她们美好的歌,看过她们精湛的舞蹈,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我们文化社的同仁也很喜欢唱西藏歌,跳西藏舞,我们唱的第一支西藏歌是'请你喝杯酥油茶',跳的第一个藏舞是'洗衣歌',我们这里不少人都想到西藏去旅游,想亲眼看看布达拉宫,爬爬喜马拉雅山”。酒宴进入高潮,已经不很年轻的她快步登台,高唱一曲西藏民歌“第一杯青稞酒”,又邀请我们代表团全体成员上台,与她同唱“北京的金山上”,博得会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