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1年 > 第五期

实现西藏对外经贸跨越式发展

索朗多吉 发布时间:2001-10-14 14:11:13来源: 中国西藏

  编者按:50年来,西藏对外经济贸易艰苦创业,更新观念,内转机制,外促开放,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大力拓展对外贸易。特别是近年来,利用政策优势、传统民族产品优势,与外商加强经济合作,使西藏的对外经济贸易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呈现出外贸、外经、外资“三外并举”,边境贸易、引进外“两业”齐兴的昌盛局面。如今,西藏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西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藏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局势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西藏对外经贸厅厅长索朗多吉

  50年代:从以物易物到远洋贸易

  西藏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旧西藏留下来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农牧业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现代工业一片空白,民族手工业十分薄弱,交通运输靠人背畜驮,邮电通讯一无所有,对外贸易也仅仅限于边境几个口岸以物易物的边民互市贸易,贸易额小,商品结构单一,对西藏的经济难以形成影响和促进。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基础上,西藏对外贸易迈开了艰难的步伐。

  50年代西藏的对外贸易主要承袭了和平解放前的贸易方式,即通过印度、尼泊尔的行商、坐商和边境口岸对外进行以物易物为主的小额贸易,进出口商品主要有农产品、畜产品、矿产品、纺织品、药材、手工业品、日用百货,贸易对象主要是印度。这一时期西藏地方对印度的贸易有一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1952年从印度进口的贸易额达到800万银元(按当时汇价折算,1银元折合1美元),1953年增长到1700多万银元。

  1963年,在国家外贸部的帮助和扶持下,西藏自治区开始从事远洋贸易,由国家统一下达进出口计划指标,然后调拨给有关口岸和国营外贸企业经营。自1963年至1980年西藏外贸提供出口的商品货源价值1.5亿元人民币。

  80年代:自行经营进出口,外资引进开始起步

  1981年西藏外贸企业开始自行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是西藏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起点,不仅创汇增加了效益,而且摸索和积累了外贸经验,培养了业务人才,锻炼了外贸队伍。这一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400万元人民币。1985年外贸额上升到1800多万美元。1989年达到3900多万美元。整个“七五”期间全区进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

  西藏外资引进也开始起步。198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政府联合援助400多万美元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一期工程拉开了西藏接受国际援助工作的序幕。这以后,西藏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1990年后,发展更为迅速。

  1988年,由尼泊尔商人投资合作经营的“布达拉地毯有限公司”的诞生,标志着西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九五”期间:进出口20多个国家,总额6.29亿美元

“九五”期间,西藏向尼泊尔出口大量活羊
  进入90年代,是西藏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八五”期间,全区对外贸易额达到5.4亿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近5倍。1994年合作项目达到33个,受援金额5300多万美元。到1994年,全区“三资”企业已达到48家,协议利用外资2800多万美元。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西藏外经贸获得了快速发展。

  西藏外经贸加大开放力度,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经营的状况,经营主体呈现了多元化格局。截止2000年年底,全区拥有一般贸易经营权的企业35家,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20家,拥有边境贸易经营权的企业65家,从而形成了贸工、贸农、贸技、贸商相结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外贸的新格局。在对外贸易的经营上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由依靠照顾性政策经营转为依照国家贸易通行规则经营;由偏重一般进出口贸易转为边贸与一般贸易并举;由出口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向出口工业制成品转变,从而逐步建立起了规范的外经贸经营秩序。

  “九五”期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3.41亿美元,比“八五”增长153.4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进出口市场也逐步扩大,由传统的邻国市场拓展到欧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对外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3%,对全区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占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43%,外经贸直属企业上交国家的税收占全区税收的比重已达到13.16%;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顺收的目标。

  “九五”期间,西藏外经贸的一个显著亮点就是边境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边贸已发展成为西藏对外贸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西藏外经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九五”期间,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3倍;全区边贸进出口额目前占西藏外贸进出口总额近一半,形成了边境贸易与一般贸易“二分天下”的局面。同时,在边贸出口品种上,由以往的单一出口羊毛,发展成为出口羊绒、纺织品、家电、中药材等多个品种,且所占出口比例较大;在边贸进口品种中则新增加了粮油、植物油、卫生香等民族商品。

  个体、私营大显身手,边境贸易蓬勃发展

索郎多吉陪同外经贸部副部长和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任徐明阳在亚东考察边境贸易工作。

  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西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在边贸的发展中大显身手。目前,西藏边贸基本形成了国营、集体、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此外,西藏还采取灵活措施,以现汇贸易、易货贸易等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边贸,初步实现了“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比例、不限数量、不限方式”发展边贸的新思路。

  “九五”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给西藏外资引进工作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西藏外经贸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使外资引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到2000年,西藏已拥有三资企业115家,协议利用外资1.2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新批企业41家,新增协议外资5602万美元。比“八五”增长272%。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来自尼泊尔、日本、法国、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到农产品、畜产品、纺织品、矿产品、机电产品、保健食品、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

  到2000年西藏接受国际援助项目68个,受援金额7788万美元。其中,“九五”期间新增援助项目49个,新增受援金额3793万美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130%和61%。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自治区和各地、市在文教卫生、能源、通讯设施改善、环境保护、企业技术改造、抗自然灾害、恢复灾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扶贫等方面争取了国外技术、资金、设备和物资的援助。这些项目遍及全区的6个地市的110多个单位和机构,项目的实施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五”期间:实现西藏外经贸跨越式发展

尼泊尔商人在拉萨订购西藏的土特产品

  “十五”期间,西藏外经贸行业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的机遇,抓住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契机,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6个服务(即:为实现全方位开放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为维护稳定反对分裂服务;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服务)。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和壮大特色经济,不断深化外经贸企业改革,在大开放、大开发中实现西藏外经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吸引外资结构,推进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走质量和效益型增长道路。

  “十五”期间,西藏外经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充分发挥和利用西藏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尼泊尔新格集团和中国西藏金珠集团合作项目签字仪式
  --在巩固和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边境小额贸易,努力实现外贸、外经、外资的“三外并举”和边境贸易、引进外资的“两点”突破,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和有效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矛盾,推动全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区进出口总额以2000年的1.32亿美元为基数,力争实现年均递增15%,到2005年达到2.7亿美元。

  --协议利用外资和接受国际援助在“九五”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在2000年利用外资6868万美元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年增长15%的目标,到2005年协议利用外资达到1.4亿美元。

  --接受国际援助在2000年1052万美元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5%的目标,到2005年达到2116万美元,实现西藏外经贸跨越式发展。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