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2年 > 第二期

探求 思索 开拓

边吉 发布时间:2002-04-02 10:38:14来源: 中国西藏

大罗朗(右二)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罗朗提供

  
  他叫罗桑朗杰,因为他比另一个罗桑朗杰大,所以人们都叫他大罗桑朗杰。
  
  在西藏大学,提起藏族数学教授大罗桑朗杰,师生总是赞不绝口,“他讲课认真,举例恰当,明白易懂。尤其是他那不懈追求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他在数学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罗桑朗杰1964年在拉萨中学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师范学校工作,曾担任过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组建师范学院后在师院工作。
  
  1975年5月,西藏师范学院派出两个调查组,调查了解农牧区的教育工作现状,以便结合实际搞好教学。大罗桑朗杰参加了赴山南地区调查组。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公社买了拖拉机和其他农机具,出了故障无人修理;有的生产队会计水平低,账目混乱,甚至搞不出年终分配方案;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文化的人,但是办学困难,找教师更困难。这一切,强烈地震动着大罗桑朗杰的心。他深切地感到师范学院是培养教师的基地,造就人才的摇篮,作为师范学院的教师,就应该为发展西藏的科学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6年2月,大罗桑朗杰被送到上海华东师大进修。他比班里最小的学生整整大10岁,而且人家已经学习一年多,学完了专业课程的一半;同寝室的3个学生虽然年龄比自己小,却都在读研究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着他废寝忘食,深钻苦读。学校对插班生并没有严格要求,听课,学习全靠自觉。但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白天认真听课,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抓紧一切时间,补习别人已经学过的课程。晚上,他不是进图书馆翻阅资料,就是在宿舍伏案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3年的大学数学专业课程,结业时,全部课程都取得了优良成绩。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根据老师的建议,他又延长学习半年,学习了分析选论和其它数学专业课。
  
  1978年2月,他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当他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坐在主席台上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到西藏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大罗桑朗杰对做好教育工作,迅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很重。
  
  1979年9月,在入党的庄严时刻,他倾吐了自己经常思考并为之奋斗的志向:终生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1979年3月上旬,罗桑朗杰参加了在河南新乡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师范学院概率论统计学术会;同年10月和4月,他又到开封、重庆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师范学院概率论统计学术会。三次学术会主要由几个著名教授讲概率论与测度论以及近代回归分析,讲课起点高,难度大,与会者大都是全国各师范学院一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数学专业上有一定研究的讲师、老教师。数学基础知识差的大罗朗学习起来自然十分吃力,但他用心听课,不懂就问,刻苦认真。几次学术会下来,对概率论与测度论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他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础。就这样,他4年内4次到内地进修、学习,在数学的王国里苦斗了两年多的时间。
  
  1980年8月,学校将数学专业班概率论的授课任务交给大罗桑朗杰。概率论的讲授涉及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等多方面的数学基础知识,是高等数学中比较难教、难学的一门学科。怎么办?是强调专业知识不足将这一任务推出去呢,还是边学边教?最终他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为此,在以后半年的备课时间里,他呕心沥血,衣带渐宽。
  
  大罗桑朗杰从不满足于学生只听懂课,而是要达到学生真正能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借阅和购买了全国几所著名大学和几位著名教授以及国外编写的一些概率论教材、习题集,认真阅读、钻研、解题。对一个定理的各种讲法他总要作反复的比较,然后选择最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接受的叙述方法。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他要求作业必须交,并仔细阅改,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发现讲课中的薄弱环节,直到学生真正弄懂。经过不懈探索,大罗朗的讲授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誉。在他讲授概率论期间,全班学生几乎全勤,期末考试取得了全班平均82分的好成绩。
  
  大罗桑朗杰教授先后担任西藏大学数理系副主任、主任和副校长职务。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现担任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全国高等学校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数学教学指导组成员;西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西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西藏数学学会理事长;西藏电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虽然教学和社会工作繁重,但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仍成果显著。他在民族教育研究,西藏地区的藏、汉双语教学研究,西藏教学史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担任了学校理科专业名词术语编辑委员会主编;1986至1998年担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数学学科组组长,完成了藏汉英对照数学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共计一百万字;参加审定小学数学教材藏文版和教学大纲的翻译本;为西藏电教片翻译、审稿10余万字;是《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副主编。
  
  1995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了《正交试验设计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的关键》、《西藏数学教育的特点、问题与发展》、《西藏教育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区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抓住机遇,加快西藏教育发展的步伐》、《优先发展教育,振兴西藏经济》、《对西藏双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西藏人喜用纵横图》、《精心组织国际会,促进西藏科技发展》等学术论文。1993年以来陆续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专家称号;西藏自治区优秀论文奖;西藏科研“九五”重点课题一等奖等。由于他在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中做出了成绩,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的资助项目“西藏数学史研究”工作。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