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2年 > 第三期

东南线:雅隆文明发祥地之旅(下)

安才旦/文 土登/图 发布时间:2002-06-28 13:02:16来源: 中国西藏

  神湖拉姆拉措。拉姆拉错,意为“天女之魂湖”,每当寻访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之前,都要到此观湖卜像,以受神示。

加查:亲临暗示奥义的圣湖

  离开曲松县城,返回岔路口继续向东,乘车翻越海拔4652米的布丹拉山(加查山)。从山上远望,藏南秀丽谷地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和西藏特有的花卉苏罗玛布、邦锦梅朵等,把眼前一面面山坡点缀成五彩锦缎。山腰上薄雾弥漫,丛林和花草色彩迷离,使人心旷神怡。过了山口,一路风行下降到谷底,回到雅鲁藏布江边,到达加查县城安饶。

  安饶并不大,一边挨着公路,一边依着雅鲁藏布江。距曲松县城81公里,距泽当125公里。

  加查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进藏经过这里时,曾在此地一个洞中放了一块盐,从此洞中流出的是盐水,故名。

  石锅是加查最有名的特产。锅呈圆柱形,底大,口小,有耳,外面有精美图案,制作技艺高超。制作石锅的原料是一种水成岩,只有当地5000多米的高山上才能采到,就地制作好后再下山交易。大的能做20余人的饭,小的只有十多厘米。石锅做的饭味道特别鲜美,而且食物在几小时内不会变冷,所以群众极为喜爱。加查石锅、石碗的造型及图案精美,是远近闻名的特产。加查的木碗和木桶在选材、工艺、着色、绘刻及耐用等方面都属上乘。

  独特的小气候使这里不仅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还成为西藏有名的水果产地。加查苹果清脆香甜,是西藏有名的水果品种。加查核桃远近闻名,壳薄肉多,香脆细滑。目前全县年产核桃可达25万多公斤,收入50多万元。据说有一棵200多年树龄的老核桃树,称“核桃树王”,单株可产核桃1500公斤以上。当地栽培核桃树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其中名气较大的有马本核桃、酥油核桃、鸡蛋核桃等。

  神湖拉姆拉错、名寺穷果杰,以及风景秀丽的那玉河谷,是到加查的游人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那玉河谷 加查县境内的那玉河谷,海拔4600米。因结罗拉雪山圣洁雪水的滋养,牧场丰美,植被葱茏,流水四绕,令人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

山水夕照。

  结罗拉雪山横空出世,秀丽挺拔,海拔5000米,耸立在那玉河谷和穷果杰之间。在骑马翻越结拉雪山的路程中,一路上的景色极具魅力,闪烁着银光的雪峰嵯峨峥嵘,映衬着蓝天白云和漫山的杜鹃,构成超凡脱俗的美景。

  神湖拉姆拉错 著名的神湖拉姆拉错(又称琼果杰湖),距加查县城约30公里,海拔4000多米,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形近椭圆,犹如群山环抱的一面镜子。拉姆拉错,在藏语中意为“天女之魂湖”;按藏传佛教和苯教的理念,诸如树木、湖泊、玉石之类均可作为寄托灵魂之所。

  这个湖虽然面积并不算大,但因它在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备受信众敬仰。每当寻访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之前,都要到此观湖卜像,以受神示,而且每世达赖喇嘛都要到圣湖朝拜一次。据说,每一个朝拜此湖的有根器者,都可从湖水幻示的影像中看出神谕的种种兆相,看到自己的来世,心诚则灵。

  湖区不远有行宫一处,规模庞大,有玛尼石刻等景致。此湖附近的达拉岗布寺,有西藏极负盛名的天葬台。

  前往拉姆拉错的途中,有一座达布扎仓寺,又称达布夏竹林,建于明代,属格鲁派。

  穷果杰寺 也称却柯杰寺、琼杰果寺。位于加查县崔久乡。

  当初的建筑仅是祖拉康(主殿)。高5层,经堂58柱,并饰有金顶。至五世达赖喇嘛时,第悉桑杰嘉错对该寺进行扩建,形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寺外立有“穷果杰寺志”碑,是三世达赖喇嘛时所立。在寺后山坡上的玛尼石佛龛中,供有三世达赖喇嘛的脚印石;寺后门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块石板,极受香客崇拜,说是凝望此石可以看见使自己如愿的图像。

  穷果杰寺地处前往圣湖的必经之路,可供借宿。前往圣湖的游客一般在此住一宿,翌日清早上路,徒步或骑马约4—5小时,即可到达闻名遐迩的圣湖拉姆拉错。

  加查—林芝

  离开加查,沿着林邛公路(曲松县邛多江—林芝八一镇)向东,即进入林芝地区辖境。经朗县、米林县,在林芝县与川藏公路南线汇合,由此向西可到拉萨,向东则通波密、昌都、芒康等地。

藏南农区风光。

  加查到朗县县城朗村之间相距64公里。公路一直顺雅鲁藏布江南岸蜿蜒东去,这里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降低,两岸景色不断变化,像一幅典型的山间田园图依次展现。行至39公里处,雅鲁藏布江南岸台地上,一大片核桃林掩映着一个名叫冲的小山村,属子龙乡。“冲”是出生的敬辞,“”是“卡”之简,指封建庄园。此地原名朗顿,意为“象前”,因村后的山形似大象得名。改名为冲,缘于这里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诞生地,这里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宗教胜迹。村子很小,只有40多户人家。需乘木船摆渡过江。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也是朗县人,可见这里地杰人灵。

  朗县还有一处闻名全藏的圣地——扎日莎巴山,一般简称扎日或者杂日。传说山上有一个叫“西穹”的神,还有一个叫“碓”的鬼,朝拜这座神山可以消灾祈福。每当藏历猴年四月至六月间,到此转山朝圣的人很多,民主改革之前,原西藏地方政府届时要派一僧一俗两名四品官组织转山。扎日神山东起朗县的塔克辛,西至隆子县的加玉卡,单程要走9到10天。地处偏僻,山高路险,坎坷难行。

  朗县县城坐落在江南的高坡上。朗县的贝母、五灵脂、葡萄、木碗都名气不小。

  从朗县东行约40公里即进入林芝地区米林县。公路仍沿雅鲁藏布江走,开始穿行于茂密的林区。米林生长有冷杉、云杉、高山松、华山松、杨桦、高山栎、巨柏等,经济结构属农林区经济,这样的县在西藏屈指可数。

山南小景。

  沿途要经过珞巴族村寨,可见到身着皮毛坎肩、腰别砍刀的珞巴族男子和身穿筒裙的珞巴族妇女。珞巴族主要分布在朗县东南、米林县南部以及墨脱县等地,该区域的藏语传统地域名叫做珞瑜。“珞”, 藏文古称含有贬义色彩,今以表示南部、南方的同音词取而代之;“瑜”是藏语中的一个地理通名,与汉语中的“域”含义相当。珞瑜有上珞瑜、下珞瑜之分,总面积将近7万平方公里。珞巴族人口只有数千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农业、狩猎和森林采集为生,擅长射箭。珞巴族男女都会编织竹筐、竹席、竹笼和竹绳。珞巴族喜食烤肉、干肉、奶渣、荞麦饼,尤喜食用粟米饭坨,并喜以辣椒佐餐。蔬菜有白菜、油菜、南瓜、圆根(芜菁)和土豆等。除普遍饮用青稞酒外,还常饮用玉米酒。

  朗村到米林县城所在地东多167公里。游人进入米林县需提前开具边境证。东多海拔2950米,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从东多再往东走19公里,公路通过跨越雅鲁藏布江的又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冈嘎大桥,北行55公里就到达八一镇。

  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就在米林县东部的派乡境内,距东多100多公里。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