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3年 > 第四期

西藏人口的三大变化

尕玛多吉 边巴次仁 黄燕 裘立华 发布时间:2003-08-10 15:21:45来源: 中国西藏

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张鹰摄


  背景材料
  
  藏族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长期缺氧,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人口因经济社会状况的不断好转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
  
  据统计,目前,西藏总人口261.63万。其中,藏族人口241万,占人口总数的92.2%;汉族15.53万,占5.9%;其他民族5.9万人,占1.9%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120万平方公里。1953年新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原西藏地方政府申报的西藏总人口是100万。
  
  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快速发展和医疗手段的提高是西藏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959年以前,西藏人口发展长期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是当时西藏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其中,宗教在人口变化中起了“调节”作用——因为寺院集中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和劳动力,此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也决定和影响了西藏人口的增长。

  据史料记载,自清朝初年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近200年内,西藏人口是持续下降的。
  
  直到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才扭转了这种局面。
  
  1990年至2000年,西藏藏族人口增加了31.44万人,按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藏的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寿命从民主改革前的36岁增长到67岁。2001至2005年间,西藏人口发展计划为1.4%,高于全国的0.97%。
  
  近几十年来,藏族人口的增长水平已经达到了西藏历史上据资料可供比较的最高水平,藏族人口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最快增长时期。
  
  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早晨,101岁的藏族老阿妈玉珍被太阳照醒后,就带着一小壶酥油茶到村里的佛塔边转经。
  
  家住达孜县章多乡拉木村的玉珍是西藏116名百岁老人中的一位,“一辈子没摸过笔,只摸过铁锹,知道什么时候该种地,什么时候该收割”。她并不知道,她和其他的百岁老人正在为西藏创造一个纪录:西藏自治区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西藏的百岁老人从1991年的57人增加到目前的116人,是西藏历史上最多的。
  
  目前,中国平均每百万人中有6.4名百岁以上的老人,而西藏平均每百万人中就有44名百岁以上老人,是中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在藏族民间绘画中,常可见到一种由大象、猴子、仙鹤等动物组成的图画。这种流传甚久、名为“六种长寿”的图画反映了藏族人民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如今,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据了解,西藏的百岁老人都是土生土长的藏族,适应高原气候,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生活较有规律。虽然他们生活历经坎坷,但处世乐观,经常保持健康舒畅的心情。百岁老人中文盲较多,女性占多数。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格桑说,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高原生存环境恶劣,但藏族人民对生命的渴望十分强烈。藏族民歌中常有“次仁啦”(长寿)的祝福语,而西藏牧民最常用的见面语也是“次仁”(祝福长寿),名叫“次仁”的藏族人更是数不胜数。
  
  近几十年,不断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和逐步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西藏人的健康与长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西藏的人均寿命已由50年前的36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7岁。
  
  据统计,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累计拨款18亿多元用于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西藏大多数乡村已建立了合作医疗机构,国家每年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截至去年底,政府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2.87亿元左右,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接近90%。
  
  格桑说:“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合理化以及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养老保险制度,西藏将会出现更多百岁老人。”
  
  小家庭、好家庭,当代西藏人的生育观
  
  47岁的藏族农妇德青现在是13个孩子的母亲,但这并不是她当初的愿望。
  
  家住藏南乃东县农村的德青生了3个孩子后想要节育,却被医生发现又怀孕了。由于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滞后,德青不情愿地成了一名多子多女的母亲。
  

嬉戏在幼儿园的孩子们。

  
  “孩子太多了,家庭生活负担很重。”德青不无忧虑地说。
  
  德青的故事令与她年龄相仿的普布卓玛再次感到压力和挑战。“我们的计划生育服务跟不上,而老百姓的要求又非常迫切。”这位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说。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1万,其中藏族人口占92.2%,平均每平方公里仅2人多一点。自治区计生委每年都要派计划生育服务队下乡,一路乘车、骑马甚至步行到边远地区,为散居在那里的农牧民免费提供咨询和避孕药具。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