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山抗英历史故事
1904年江孜保卫战中的两位战士。陈宗烈提供
爆发在宗山脚下的江孜抗英战争,已过去整整100年了,它的惨烈和悲壮,它的英勇和正义都镌刻在这英雄的江孜山河之中,永远被人民铭记。
1904年的枪声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侵略势力从此蜂拥而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久已垂涎中国西藏的英国侵略者加紧入侵西藏的脚步,西藏人民也由此展开了一场长期而复杂的反侵略斗争。
其实,在更早的时期,大约17世纪初,英国就在印度成立了其侵略东方的大本营——东印度公司,并逐渐把魔掌伸进西藏。18世纪后期,他们开始以“传教”、“游历”、“探险”和“通商”等方式进行侵略活动,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于是,英帝国主义便露出狰狞面目和侵略本质,开始了对西藏赤裸裸的武装侵略。
1888年,英帝国主义第一次发动了在西藏地区的侵华战争,即隆吐山战役。隆吐山失守,英军占领了隆吐山、纳汤等地区。
1903年7月,英帝国主义再一次派出以荣赫鹏率领的一支千人大军,由麦克唐纳少将指挥,开始了对西藏地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12月12日,英军偷越了则利拉山口,13日进驻仁进岗,21日占领帕里。1904年1月,英军又相继占领了堆拉、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一场以江孜人民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战争爆发了。
江孜岗巴宗城堡遗迹。袁学军摄
曲美新古大屠杀
旧时的江孜,管辖范围比现在要大。它东起龙马卡如拉山,北至桑拉山,南至帕里塘拉山以西,西至卡卡仁青岗,包括现在的江孜、康马两县全境以及亚东县的一部分。
曲美新古位于堆纳村以北20公里(现亚东县堆纳乡,当时属江孜宗管辖)。1904年1月,英军和藏军在此相遇,为了减少行军途中的阻力,英军提出谈判要求。1月15日,藏军拉丁色和郎色林代本等4人,随从11人出阵与英军谈判。英国侵略头子荣赫鹏竟卑鄙地欺骗我方,“要谈判,双方必须停火,应该解除戒备。”我方遵守约定,下令停火,藏兵都熄灭了火枪的火捻。但英军却暗中包围了我方阵地。谈判中一名英军军官拔出手枪向拉丁色和郎色林代本开枪,这一情形被拉丁色代本的警卫发现,他一声怒吼:“我们的人被杀了!”一边拔出腰刀与随从藏军一道砍死了十几个英军,并砍了英军随军记者德蒙·坎德勒一刀,拉丁色代本拔出左轮手枪朝天放了一枪,发起了总攻的信号,周围的藏军及时拔出腰刀向敌人冲去。但是待命的藏军却无法打响火绳枪。因为要装一颗子弹,再点燃火才能引发火绳枪,熟练的战士也得四五分钟才能引发。在敌人机枪、来复枪和大炮的密集扫射轰击下,英军对藏族军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藏军伤亡700余人,谈判代表拉丁色及随员也惨遭不幸。
藏昌阻击战
曲美新古的大屠杀,激起了西藏人民的无比愤怒,点燃了藏族军民的反侵略怒火。英军在向江孜进发途中,沿途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拦击敌人,焚烧军火粮食,封锁消息,破坏交通。他们用长刀、梭镖、棍棒等协同藏军阻击敌人。英军在靠近康马(原属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马县成立)的多吉至卡芦之间毁掉了强林寺和贡明寺,把拆毁的木料当柴烧,他们捣毁的佛像至今残迹尤存。英军抵达康马当日的拂晓,藏军然马代本率本部闯入敌营,砍死许多英军,然后撤至藏昌固守。在藏昌又开来一部分僧兵和来自塔布、工布、昌都地区的民兵,共同修筑工事待敌。2月20日,英军至藏昌,代本哲麟率队到前沿激战阻击英军,但终因武器落后,牺牲300余人后被迫撤退。
藏昌阻击战使敌人闻风丧胆。那位叫坎德勒的随军记者,在其所著的《拉萨真面目》一书中说,在藏昌“……几十个人会奋起猛攻你,他们强大得使他们的斗争成为绝望的敌人,拼死命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一部分农民会为保卫一个村庄而全体战死,像古罗马的爱国者那样。”战争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在亚东以北曲美新古地方,英军用洋枪洋炮屠杀藏人700余人。陈宗烈提供
江孜保卫战
1904年4月11日,英国侵略军抵达江孜。自第二次抗英战争开始以来,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虽然遭受到一系列失败和挫折,但西藏军民的抗英意志却越来越坚决。
得知英军侵入江孜的消息后,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动员起来,征集军队达16000余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由江孜到拉萨的大道上,拉开了江孜保卫战的序幕。
江孜军民在扎奎和帕拉庄园等地进行了顽强战斗之后,5月3日,藏军1000多人突袭江洛林卡的荣赫鹏营地,几乎全歼敌人,荣赫鹏在极度恐慌中带领40名士兵仓皇南逃至康马村,遭到袭击,几乎被杀死。
江孜军民打退疯狂的敌人之后,群情激奋,凡冒烟的民户都出了人,全民出动和藏军一起,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地道从白居寺可直通宗山和强扎洞;从街巷的屋舍到宗的南头都连接起来,白居寺的制高点上设有炮台一座,台枪一杆,并建立了值班哨制度,寺内喇嘛全体列队待战,使英军在两个月之久的时间内陷入被动,没有进行大的军事行动。
乃宁大血战
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将他们麋集亚东的全部力量倾巢调出,直逼江孜。英军行至离江孜不远的乃宁寺时,遭到了驻寺守军的坚决抵抗。沉着应战的藏族军民,待敌人用炮轰塌寺院围墙时,一位伙夫挑着一把大刀在前,大家尾随而出,迎战敌人。这位伙夫首先砍死一个骑马的英国军官,又杀死几个敌人后壮烈牺牲。这时民兵和敌人扭在一起,展开了赤臂肉搏,其中尤以工布地区民兵的刀锋利,有位壮士一刀就把敌人连枪和子弹带劈为两段,吓得敌人胆破心裂。这次战斗,英军死伤200余人。因此,他们发泄兽性,把乃宁寺珍贵文物洗劫一空,放火焚烧了大经堂。
宗山决战
6月28日为了扫清江孜外围的据点,英军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进攻,守土藏军800余人,激战几日后转移。英军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处为基地,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军。此时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出宇妥噶伦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与英军会谈。7月3日再次会谈时,荣赫鹏发出最后通牒,限藏军于7月5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则采取军事行动。
江孜保卫战的古战场——江孜城堡。张鹰摄
宗政府位于江孜城中央的一个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筑非常坚固,是江孜平原的制高点。7月5日,英军分三路进攻,一路进攻江孜,一名英军大尉被击毙,激战至晚7时,江孜城沦陷。另两路英军在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宗山。藏军5000人坚守堡垒,用土枪和抛石器打击敌人。
据当年参加宗山决战的两位老人讲,敌人围攻了几天,一直打不下来,毫不动摇的藏军还在夜里下山袭击英军。山上被断了水,他们便在晚上用绳将人吊下去取水塘里的污水喝,甚至以尿止渴。虽然这样,但始终没有一个动摇。不料,一天山上的炸药库爆炸起火,敌人见藏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便日夜加紧攻击。此时藏军仍然坚持战斗,用石头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经过三天的鏖战,藏军一部从北面冲下山,一部分来不及突围的战士就和敌人徒手搏斗,最后全部跳崖殉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6日,宗山沦陷。7月14日,英军向拉萨进发。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并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城下之约《拉萨条约》。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现已成为对西藏干部职工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94年西藏自治区把江孜抗英遗址列为全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把江孜抗英遗址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江孜军民在反抗外敌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慨和热爱乡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倍受人民的歌颂和传扬,为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增添了光辉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