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4年 > 第三期

西藏抗英战争始末

边吉 发布时间:2004-06-03 16:23:11来源: 中国西藏

  编者按:今年是西藏江孜抗英战争100周年纪念,为此本刊特组织专辑,再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西藏军民为保卫家园所作的殊死抗争,从而歌颂和弘扬西藏人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频频发动战争。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已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对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许多地方的统治能力减弱,因而英国和俄国乘虚而入。英国为了达到其扩大势力范围、侵占整个西藏目的,先后以传教者、旅游者和探矿者的名义派遣密探进藏。他们的这种狡猾行径被西藏人民识破,并遭到了坚决反对。于是英国人变换手法,先占领了与西藏接壤的一些喜马拉雅小国尼泊尔、锡金、不丹,进而侵入西藏这块地域辽阔而军事力量单薄、崇信佛教、人口少而物产丰富的地方,于是一场抗英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油画:江孜战役,西藏人手用火绳枪和石块与侵略者抗争。

  
  第一次抗英战争
  
  19世纪60年代,已经侵占了与西藏地方接壤的喜马拉雅国家锡金的英国侵略者,擅自越过西藏与锡金边界日纳,进至界北的隆吐山探路,并坚持说西藏与锡金的边界不在日纳,而在隆吐山以北的捻拉山。鉴于英国人的侵略步伐日益加紧, 1866年噶厦政府派出藏军在隆吐山设卡,阻止私自越境通商,阻止英国人进入西藏边境,并在山上修建了白光护法神灵庙(铜嘎寺)。当年11月29日英国驻华大使华尔森即向清朝中央政府致函说:“现在藏人得知英国人停止入藏的消息后,在离大吉岭只有100华里的地方修筑炮台,其目的是阻止通商。英军虽能轻易地摧毁之,但我国不想惹起纠纷。故此,请通知驻藏大臣向藏民宣布不准随意妄动。”清朝中央政府收到此函后,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命令西藏地方政府撤除隆吐山哨所。但是,西藏地方政府于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年)二月,由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以及西藏的僧俗全体大会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向清朝政府呈送了一份文书,其中说,“隆吐山是西藏的神圣领土,因此决不能从那里撤除哨卡”,同时提出了要英国侵略军从锡金撤走的要求。1887年英国人在边境集结2000兵力,并设置4门大炮,由英军将领格雷哈姆率领,做好北攻准备。
  
  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文硕的支持下,为了抗击侵略军,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年)七月四日,指定代本拉顶色、孜准索南坚赞带领900名藏军和从康区征调的500多名僧俗民兵前往隆吐山及其以北设防,抵抗英军。

 

1903年7月11日,英国侵略者荣赫鹏和怀特率军侵入了岗巴宗,图为岗巴古堡遗址。袁学军摄

 

  1888年3月20日,英军从隆吐山脚下向西藏驻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英军兵力达百多人。此时西藏守军们列队于战壕旁,向白光护法神像顶礼,然后个个手持土枪、弓箭、刀、矛等原始兵器狠狠地反击来犯的英军。当时击毙了一名穿黄衣的英军头目,英兵随即惊慌撤退,藏兵无一伤亡。3月21日清晨,英军从原路又一次发动进攻,藏军严阵以待,誓死抵御,经数次鏖战,毙伤英军约100余名,藏军战死甲本一名,士兵20余人。3月25日英军再次向守军大举进攻,炮弹落在聚集的藏军中间,士兵伤亡很大,被迫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于是,清廷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媚外乞和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帮办大臣。但噶厦仍然调兵遣将,委派噶伦拉鲁·益西罗布为藏军总管,下令僧俗执事、藏军、民兵1万多人开赴前线。在当年6月至10月间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回隆吐山。
  
  升泰到藏后,完全执行清政府妥协让步的路线,下令藏军待命于帕里,不许反击英军。相反英国侵略军不但不后撤,反而得寸进尺地侵占了许多地方,并一再炮轰藏军阵地。终于因为藏军训练差,装备落后,加之指挥失当,在遭遇武器先进,战术、技术均优于自己的英军密集火力的射杀,最后归于失败。
  
  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族群众称之为“土鼠年战争”。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