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4年 > 第三期

一个藏族村庄的绿色遗产

熊蕾 发布时间:2004-06-10 15:38:24来源: 中国西藏

自从嘉央活佛第一次把树苗引进玉树拉布乡后,100年来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边种的树已成林。
美国规划协会秘书长苏解放在玉树的拉司通村。
拉司通村的一条通衢大道,表现出一位藏族活佛一个世纪之前的远见和智慧。
  谁也没有想到,75公里的路汽车竟走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当美国规划协会的秘书长终于到达深藏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边大山中的这个藏族村庄时,他的眼睛亮了。
  
  “我简直无法相信,在这么遥远的地方竟会有规划得这么好的一个村庄,”中文名字叫苏解放的这位美国规划专家说。
  
  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的结古镇到这个村庄的土路险峻崎岖,但是,去过世界很多名城的苏解放一看到拉司通村,就忘记了旅途的疲劳,认为这一趟“来得值”。
  
  拉司通是玉树州称多县拉布乡最大的一个村,有186户,657口人。村里几条纵横交错的笔直土马路和巷子,使它与藏地司空见惯的环绕寺庙随意修建民居的村庄格局颇有些不同。马路和巷子的两侧,长着高大的杨树,在高原7月的暖季正是枝繁叶茂。村民的住房和院落都建在这些树的后边,显得整齐有致。
  
  村子的入口处有片茂密的树林,据当地一位叫楚冲的藏族英文教师说,那是村里的“林卡”, 也就是公园。林卡边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是黄教寺庙拉布寺。
  
  “这简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区域规划概念”,美国规划协会的中国顾问柳元说。因为这条河把寺庙和世俗的村子隔开了,再加上用树木规范村中的道路,显示出一种颇具匠心的规划思路。
  
  据玉树州政府信息科的秋英兰泽介绍,拉司通的规划是拉布寺的第13世活佛嘉央·洛松尖措制订的,树也是他率先引种的。拉布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六大弟子之一代玛·仁清活佛1419年建立的。
  
  秋英兰泽说,相传代玛·仁清活佛建拉布寺,是为了圆宗喀巴大师的一个梦。“他梦见拉萨往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到处都开满了五彩的鲜花”,秋英兰泽说。“跟着这梦的启示,代玛·仁清跋涉了1500多里路,到了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名叫‘拉’的村子,山的形状和缓缓从村边流过的两条清澈的小溪,还有四周的鲜花,都和大师形容的梦中所见十分吻合。”

  于是,代玛·仁清在那里修起了拉布寺,并把村庄命名为拉司通,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时间到了1902年,代玛·仁清的第13世转世活佛嘉央·洛松尖措为了学到更多的佛学知识,来到了北京。
  
  北京宽宽的马路,能发光的电灯,会跑的汽车让来自雪域高原深山里的13岁的小活佛怦然心动。“更让他忘不了的是那绿色高大的树木,那是在他的家乡所没有的”,秋英兰泽说。
  
  当嘉央·洛松尖措1904年返回拉布寺时,他带去了从西宁附近的湟源县购得的2000株杨树苗。他雇了500头牦牛驮运这些树苗,每棵树苗裹着牛毛毡,根部还用泥土包着。
  
  玉树州州长罗松达瓦就是拉司通村人,对那段历史非常熟悉。他说,这个牦牛队白天翻山越岭,晚上露营时,就把树苗放在沟里,保持水分。“800多公里路,活佛一行走了3个多月,才从西宁走到拉布寺”,他说。
  
  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树苗挺过了玉树那长达8个多月的严冬。“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功了”,罗松达瓦说。“因为那以前,称多县和玉树大部分地区一棵树也没有。”玉树的面积比两个奥地利加在一起还大,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第二年,活佛以同样的方式从湟源又运来1000多棵杨树苗。他还命令拉布寺的喇嘛每人每年要种15棵树。
  
  州长说,“为了保证树苗成活,他给每棵树都起了一个神的名字,这样就没有人敢伤害树苗了。他还告诉老百姓在每棵树苗周围筑起泥墙,挡住风、雪和牲畜的侵袭。”
  

嘉央活佛(前排中)。秋英兰泽提供
  在种树的同时,嘉央活佛为寺庙和村子制订了规划。他将一条小河的河道拉直,用这条河把寺庙和村庄分开。他还告诉村民,把道路拓宽,好在将来让一种叫“汽车”的东西通行。
  
  “他把路分成车走的和人走的,并且用树来界定路的边界”,罗松达瓦说。“他甚至连走电话线和放变电器的地方都留出来了,虽然那个时候电离玉树还远得很。”
  
  罗松达瓦说,这位富有革新精神的活佛还安了他独特的“电话”。“他在每个喇嘛的房间里都安了个铃铛,用一条线把这些铃铛串起,由他在他的房间里控制这根线。他一拉线,铃就会响。他规定了铃响几声是什么意思,比如响一下代表招呼哪个喇嘛,响三下代表全体集合,等等。”
  
  秋英兰泽说,当时寺庙里的僧人对活佛也不是没有怨言。“有的喇嘛抱怨说,别的活佛给他们的寺庙带回来的是金银财宝,而嘉央·洛松尖措只带回来柴火。几十年以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为后世做了功德无量的事。”
  
  “我们现在都很感谢他的智慧和远见,”罗松达瓦说。“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来玉树考察三江源生态问题的苏解放认为,这个规划完好的村庄和寺庙,是一种非同寻常、值得赞赏的“绿色遗产”,当代人应该好好珍惜。
  
  罗松达瓦非常赞同。“我们应该从这个绿色遗产中获得启示,使我们的发展也好好规划,能够持续地造福于后世子孙,像嘉央活佛做的一样。”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