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援藏人——记第三批广东援藏干部陈观如
“人生有许多选择,但要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会选择到墨脱工作,与那里一万多藏、门巴等民族人民一起建设美丽的家园,这是我无悔的人生选择。”当杜鹃花开满雅鲁藏布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第三批广东援藏干部、墨脱县委书记陈观如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回望墨脱,今年50岁的他深情坦言。
![]() |
![]() |
过去的墨脱小学。 |
新援建的墨脱小学。 |
“为国效忠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
陈观如原是广东湛江市坡头区的一位干部,善于在改革大潮的浪尖上踏浪的他,从未将自己的人生与雪域高原联系在一起,更没有想到会走进全国目前惟一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工作。但在国家发出支援西藏的号召后,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赴藏工作的决定。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而陈观如在临近“知天命”之年,毅然放弃广东舒适安逸的生活,别妻离子,从改革开放的前沿,来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末稍——墨脱。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天命’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党和人民奉献。”
2002年6月底的一天,市委组织部通知陈观如前去谈话,内容是市委决定选派一名优秀干部支援西藏建设,他是符合选派条件的人选之一,想听听他的意见。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陈观如首先意识到,援藏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政治任务,西藏的发展、稳定,事关全国的发展、稳定,援藏就是要讲大局。他当即表态:“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去援藏,并且将最大限度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之后,他又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健康状况,请组织上放心。
回家的路上,陈观如想到了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工作还未落实,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全家顶梁柱的他又要远赴西藏,这该如何是好?又如何向妻子解释突如其来的工作变动和自己的决定?当他回到家忐忑不安地把这一切告诉妻子后,妻子沉默了,想起多少年来两人因丈夫工作关系聚少离多,自己几乎是一人拉扯着孩子长大成人直到上大学,近几年好不容易像普通夫妇一样过上了正常生活,孩子也快毕业了,正是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年近半百的丈夫却又要奔赴万里之遥的西藏工作,一时酸甜苦辣齐涌心头,不禁潸然泪下。陈观如心里掠过一丝愧疚之情,但使命感使他抑制住复杂的亲情,说:“妻啊,你最了解我,我从上小学到读大学,从参加工作到担任部门领导,哪一步离得开国家的培养,为党尽责、为国效忠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思虑万千,难舍归难舍,深明大义的妻子明白援藏工作的重大意义,她擦去脸上的泪水,握着丈夫的手说:“老头子,你是我的人,但更是国家的人,我决不拉你的后腿。”妻子的一番话,使以“硬汉”著称的陈观如一时热泪盈眶,感激万分。
![]() |
陈观如翻越嘎雄拉山。 |
从组织上找他谈话,到7月3日进藏,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做出的选择,却使陈观如今生与西藏、与墨脱结下了不了情。
雷厉风行 两进墨脱
“墨脱无论有多遥远,道路无论有多艰险,我都要把国家对西藏各族群众的关怀带到那里,与当地百姓携手共建,早日使墨脱实现现代化。”
陈观如是第一批进墨脱的援藏干部。林芝地委、行署考虑到墨脱至今不通公路,路途艰险万分,陈观如又是广东省援藏干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想让他在墨脱县驻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办事处办公,而不必亲往。他却说:“靠遥控指挥搞建设,无异于盲人摸象、纸上谈兵。墨脱无论有多遥远,道路无论有多艰险,我都要把祖国的关怀带到那里,与当地百姓一同加快墨脱的现代化进程。”
尽管事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陈观如第一次进入墨脱之艰难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因为墨脱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
当地群众概括进入墨脱的路有四个特点——摸、爬、滚、打。
![]() |
完成援藏任务后,当地的干部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 |
![]() |
2003年春节期间陈观如慰问贫困户。 |
![]() |
陈观如在下乡路上。 |
![]() |
陈观如在翻越海拔4700米的嘎雄拉山时被迫吸氧 |
但当陈观如看到墨脱县城竟比不上广东省的一个乡村,群众依然十分贫困,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如何尽快了解墨脱县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援藏规划、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等问题使他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他就召集干部开会,了解基本情况,第三天,便率工作组骑着马下乡调研去了。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中印边境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县辖7个乡、1个镇,共有60个行政村,这些乡村分布在沟壑之间,70%以上的乡村道路完全靠步行,从县城距离最远的乡来回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陈观如在完成了3个乡1个村的调研后,回到县城,与县里领导班子共同制定了支援墨脱的具体方案。带着这套方案,他和福建援藏干部任洪杰走出墨脱,各自向省里作了汇报,争取到了第一笔援藏资金。
考虑到援藏时间紧、任务重,当地情况特殊——当年10月份大雪封山阻路,来年1月开山后才能运送物资,4月份进入雨季,施工期仅有3个月的现实,在落实援藏资金项目后他又迅速赶回西藏,第二次徒步进入墨脱。
抢时间 创八个第一
墨脱县的干部群众说:“陈书记不善言谈,但他谈的最多的是墨脱的发展;陈书记对自己很节约、甚至十分吝啬,但面对贫困户他总是倾其所有。”正是心系发展、心系群众,才能以一颗真心换来万众一心,在短时间内创造墨脱历史上的“八个”第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