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二期

我眼中的宗教局长旦增扎巴

杨继刚 发布时间:2005-04-24 15:04:27来源: 中国西藏

前往曲德寺路上,在羌曲神山上的草原小憩。

  在藏北比如县,有这样一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民宗局长,他就是旦增扎巴,五十开外,脸庞黝黑,目光深邃,性格健爽,待人热情好客,行事果断,作风顽强,脸上纵横万千,无不体现了一位藏北汉子的豪放热情和坦诚。

  我认识旦增局长是刚到比如县民宗局工作的2002年秋,局长不太好的汉语在我看来不适合当一名领导,不具有领导风范和指挥能力。时间一长,发觉他身上有许多我们年轻人无可企及的地方。

  基层工作经验是旦增局长最为宝贵的。在比如县,曾经盛传着旦增局长的功绩。十几年前,西藏的政治气候有点特殊,比如县有两个乡的个别群众表现十分恶劣,不仅滋事扰民,还挑动其他人制造事端。当时的县委领导把旦增局长和另一位已故的藏族领导派去,分别担任两个乡的一把手,这一干就是20年。在调解乡村纠纷、打击犯罪和维护当地稳定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两乡的群众在接受中央政府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等事关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比如县的局势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今,谈及那段往事,旦增局长只说喜欢乡下,不愿到县上来。所有和旦增局长一直工作过的都切身感受到,他是一个用行动表达感情,是一个把工作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人,是一个实事求是、勤恳务实的国家公务员。

  民族宗教工作最多的是下乡,工作艰难、生活艰苦不说,山高路远,险象环生,而且经常是没有路,要跋山涉水徒步前行。每每这时旦增局长总是身先士卒,二话不说。

  2002年7月,旦增局长曾带我和其他4个年轻人下乡在寺庙驻点,他纪律严明,要求我们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寺庙的宗教习俗,局长以身作则,以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得我们几个人不敢造次。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们一帮年轻人。

  记得当时是雨季,原先来的路已被大水淹没,只得走山路,回县里要爬一座海拔4700米的大山,我们4个年轻人一路上絮絮叨叨劳劳骚骚,说一辈子只爬一次这样的山就够了,那次旦增局长一人守在寺庙3天,无任何怨言。后来,县上请旦增局长一定要亲自回去,我们请一位僧人陪他走一趟,但他拒绝了,49岁的他顶着烈日翻大山走羊肠小道,崎岖且危险。现在想来心里真是不落忍。

  我知道旦增局长的身体不太好,尤其是腿脚,已经大不如从前,稍微多走一点路就疼好几天。我们前几天转山,他就一直腿疼,一到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地睡不着,可白天他却一点不耽误工作。尽管上级领导曾让他到成都疗养过一个月,但长年累月的下乡,不知疲倦地劳作,他身体的健康就这样被侵蚀,到拉萨看病是常事。所我所知,他退休报告已写了好几份,但县委考虑到局长退休之后无人胜任此项工作,没批,他也毫无怨言。这是旦增局长这位从基层上来的领导干部的宝贵之处吧。

  旦增局长是一个坐不住办公室的人,开始是因为从基层上来,不习惯,后来是因为没有事,他说,有事情做才觉得活得实在。县领导有需要决策的大事一般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在下乡的过程中,因为旦增局长经验丰富,老百姓心里想什么,他十分清楚,总能把好脉,所以县上有大规模的下乡工作,他总是带队的。

 

我们比如县宗教局的“全家福”。左二为宗教局长旦增扎巴。

  多少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地广大群众和僧尼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时,他总是为群众着想,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寻医问药、修路架桥等等。他常与群众拉家常,没架子,不知道的人根本就想不到他是局长!2003年,一次为受灾的寺院寻求修缮款,局长先后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光报告我就为他写了十几份,我劝局长,就是写再多的报告,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局长却说,批不批是一回事,我们努力不努力做那是另一回事,不能让那些僧尼没地方吃住。他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了年轻的我。

  勤于学习是局长的一个优点。他小时因为家庭贫穷念不起书,受教育程度低,藏语文并不是很好,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旦增局长经常看书看报纸,不懂就问,现在已经能读懂报纸,在讲话中更多的贯以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少年的努力使他的汉语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以前汉语听和说都不太好,现在和我们进行日常对话已经不存在问题。

  旦增局长还有一好,就是西藏电视台的藏语新闻每晚必看,下乡时就收听广播,对国内外大事知道得很多,什么机构改革、法律法规的修订、伊拉克战争、美国总统大选……,总之接触得越多,越超乎我认识中的他。

  我们比如县寺庙多、僧尼多、信教群众多,是那曲地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最繁重的一个县,也是宗教氛围较浓重的县,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又是非常敏感的工作。民宗局长重任在肩,要处理的事务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又因为没有人、物、财权,所以当民宗局长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旦增扎巴来了,而且干得很出色。如今,在比如县的僧尼和群众中,大家都认旦增局长,他讲话管用。县委、县政府对他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说把工作交给旦增扎巴没有不放心的。

  旦增扎巴是比如县茶曲乡人,曾经当过赤脚医生,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2001年调到县农牧局,就是因为他不愿管钱管物。而地委却要求他担任民宗局长,说这里不仅不管钱管物,更重要的是责任重大。他的尽职尽责使得民宗局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为全县发展稳定做出贡献,为此多次受到上级好评,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生活上他的要求不高,分房、升迁以及其他一些待遇从来不争,他把那些看得很淡,但为别人的事他总是要去说一说,争一争。

  旦增局长出身农奴,对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人民解放军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家里至今还悬挂着毛主席像。他常说,西藏人认定了人民的大救星就是毛主席,是毛主席让我们翻身得解放。

  旦增局长的妻子是农民,6个孩子中大儿子、大女儿不再读书,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几个小一点的孩子还在县中学、小学读书。旦增局长希望他的孩子中有几个能出去看看,到内地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努力建设家乡。

  作为民宗局长,旦增局长说该学的还很多,自己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也很多。

  初到民宗局,总觉得年轻人与尼姑、僧人打交道是老同志的工作,几年来,是旦增局长的实际行动让我摆正了心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原先我和拉巴平措一直对局长说,你退休了我们就调到别的单位。旦增局长还是爽朗的笑,那是一种经历人世沧桑岁月洗礼的态度。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