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得却巴——桑耶寺的经藏供养
![]() |
羌姆入场了。 |
经藏供养,在藏语里称“朵得却巴”,“朵得”意为经、契经、经藏,“却巴”意为供养,这个宗教法会传说是由吐蕃时期的牟尼赞普创立的,是桑耶寺的大供之一。
桑耶寺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它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史书上记载,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公元754年赤松德赞执政,为巩固政权设计除掉了崇尚苯教的大臣,并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扬佛法抑制苯教。为此,他曾经先后两次延请高僧寂护、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经。
赤松德赞后又授命寂护建造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但建寺过程中却屡建屡垮,原因据说是此地妖气很盛,鬼魔横行。之后,桑耶寺的建设改由莲花生大师来主持,规模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地址则由莲花生大师重新勘测认定,赞普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寂护大师就任桑耶寺建成后的第一任堪布。
牟尼赞普为赤松德赞的次子,于公元796年接王位,执政时间只有一年零九个月。他在位期间,佛苯之争十分激烈。由于牟尼赞普坚决崇佛,佛教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牟尼赞普在位期间,向桑耶寺提供了铃杵和大幡等多种供品,在大昭寺和昌珠寺建立了律藏和对法之供,在桑耶寺建立了经藏与现证菩,即四大供,大力发展佛教。
![]() |
羌姆表演时的僧人乐队。 |
在经藏供养期间,寺院里举行“羌姆”表演和各种宗教活动。一年一度的“朵得却巴”如今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宗教传统节日之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