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五期

让你的想象与真实的西藏没有距离

扎洛 发布时间:2005-10-18 14:49:27来源: 中国西藏

  十多年前,一位朋友撰文指出藏族文化正在形成一股新的人文热潮,他的意思是说,不仅有关藏族文化的学术研究将持续走强,就是大众文化层面上的“藏族文化热”也将日炽月烈。的确,藏族文化热起初还只是一些从域外归来者的谈资,因为他们在欧美国家分明感受到了大众对西藏的兴趣。而今天在中国内地的都市文化浪潮中藏族文化已经成为表现个性、创意的象征,是为许多人接受并津津乐道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此人们有各种解释,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里大众对都市喧嚣的逃避方式,又有人说这是后现代人们重建精神世界的标志。不管你做何种解释,藏族文化在今天的都市中流行并蔓延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契合这种社会思潮,近年来多家出版社相继推出了有关西藏文化的系列丛书,或雅或俗,定位虽然各异,但都在努力扑捉读者的兴趣所在,同时又在为这种文化热潮推波助澜。

  近日在书店又见到鹭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一套五种六册。丛书借用了藏族人用黄色织物包裹经书的习惯,一律用了黄缎色的封皮,厚厚的在书架上分外惹人眼目。信手翻阅,不想首先就被书中大量的历史图片所吸引,那些黑白光影间透着沧桑的照片分明将自己头脑中有关藏族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变成了具象的历史场景,想象开始飞跃。继而细读图片一侧的文字,竟也别有新意,平实朴素的叙述中穿插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让西藏的人和事都活泛起来。换册在手,风格虽类,内容却殊。捧读良久,有不能释手之感。合册细品,才觉丛书整体设计也是大有苦心。

  认识一种民族文化,必须得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开始。对其历史的认知程度,决定你理解这种文化的深度。然而,让大众阅读那些干涩的史学著作不免是一种折磨,只有深入浅出,合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史书,才会得到读者的青睐,而这须得久年功力方能胜任。于是,丛书就请来了陈庆英、丹珠昂奔、喜饶尼玛等资深的西藏历史研究者执笔。一部《西藏史话》从远古时代开始娓娓道来,它既遵循严格的历史逻辑,但又不拘泥于刻板的史书形式,而是穿插了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让你从一个个人物的悲喜命运和一个个恢弘的历史场景中感受西藏历史的发展脉络。其实,藏族古代的史书就是这样的写法,只不过藏族史书中的逻辑主线经常被有关神佛的华丽篇章掩遮了。而《西藏史话》既让你感受西藏特色的历史叙述方式,又不失却纷繁表象之后的严谨历史逻辑。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的历史毕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它只是构成了今天西藏社会的底色而已。然而你要理解今天的西藏,就必须要了解50年前的“十七条协议”及其西藏社会由此而发生的巨大变革。为此,周爱明和袁莎送给你一把认识现代西藏的“金钥匙”。《金钥匙·十七条协议》就是以1951年5月23日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为核心内容,对此前此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十七条协议”是千年来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西藏社会走向进步的必然选择。作者就此事件,费上、下两册65万字之篇幅,谁都会猜测其中定有冗长堆砌之处。然而静心细读,却觉不然,相反有丝丝入扣之感。关键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记录。那些健在的和已逝的众多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汇聚合成,共同勾划出签订“十七条协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这种历史的真实感和丰富性是一般学术著作难以企及的。以笔者所知,《金钥匙·十七条协议》是迄今为止有关“十七条协议”论述最为详尽的作品。

  有了这样的历史知识,再去观察现实中的西藏社会就多了几分理解和思索,再去探求最为人们关注的藏传佛教时,就不再仅仅止步于它的厚重和神秘。

  这些年来有关藏传佛教的作品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人们的认知需求依然高涨。渐渐地,许多研究者发现,对于一个异文化的藏传佛教爱好者来说,他们最渴望了解并不是“中观”、“唯识”之类行而上的哲学思辨,而是藏传佛教的诸种“神奇”之处:同样是源自印度的佛教,藏传佛教为什么风格独特?活佛转世的真实意图何在?佛教提倡出世,为什么在西藏却形成了僧人掌握世俗权力的政教合一制度?那些庞大的寺院扮演着怎样的社会角色???朱越利《神奇之由—探究雪域佛教》正是紧紧抓住上述问题,展开论述。作者通过这些热点问题的历史阐释,展示了藏族人借用宗教外壳,在政治、思想、文化(包括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作者通过多维视角,摆脱了对宗教文化进行简单价值评判的樊篱,而是从社会和文化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探询活佛转世、政教合一制度等特殊现象在西藏历史上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在。

  藏传佛教之异于其他佛教支派,主要是因为融合了以自然崇拜为特色的本土宗教—苯教,在西藏随处可见的雪山被赋予了巨大的神异特性。晶莹雪峰,缭绕烟云,因为非常人能够到达而激发了无数人的宗教遐想。今天的人们热衷于登山活动,除了征服自然这样的冲动念头之外,探求未知地带仍然是潜藏在背后的思想主旨。讲述雪山与人类的关系,由资深的高山探险和科考专家周正讲述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他在《探险珠峰》中不仅追述了生活在珠峰脚下的各民族关于珠峰的神话故事,还重点讲述了人类认识和攀登珠峰的艰难历程。这是一个个英雄故事的汇集,让你感受到在极限挑战面前那些登山勇士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生存智慧。这些登山者的事迹就是当代的神话,它促使你思考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当我们的视线透过宗教迷雾,从雪山上下移,千百年来受雪山融水养育的藏族百姓自然跃入眼帘,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有过怎样的苦乐年华呢?张晓明《素描西藏—地域·生活·文化》带你走进藏家小院,认识地理的、历史的西藏,感受宗教的、民族的、文化的西藏,思索开放的、发展的西藏。通过对普通民众生活真实而生动的描绘,感受西藏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而那些关于幸福和发展的故事,拨动你心灵的琴弦,使你禁不住要为那些善良人们的美好未来默默祈愿。

  西藏就在那里,然而我们每个人眼中、心中的西藏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了对西藏的认识和理解。一味沉醉在自己的想象之中,虚幻幽梦终有一天会像断线风筝。《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不仅让你体验阅读之快,也夯实你思想的根基,从此,你的想象永远与真实的西藏没有距离。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