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五期

展翅腾飞 精进日新

文/兰国华 图/次旺仁青 发布时间:2005-10-18 15:20:41来源: 中国西藏

在桑珠艺人《格萨尔》说唱本首发式上,郭金龙书记向桑珠艺人表示祝贺。
  好风应好景,盛事对华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西藏社会科学院迎来了她20岁的生日。20年风雨跋涉,20年辛勤耕耘。聆听雪域学人20年探索的铿锵足音,过去的斑斓岁月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西藏社会科学院筹建于1978年12月,正式成立于1985年8月5日。西藏社科院的成立使自治区第一次有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专门学术机构和研究咨询中心,从此,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走上了专门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推动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西藏社科院下设机构11个,其中,职能部门3个——院办公室、政工人事处、科研管理处;科研所5个——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当代西藏研究所、经济战略研究所;科研辅助部门3个——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西藏研究》编辑部、文献信息管理处(即图书馆)。同时,西藏社科院设有“西藏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格萨尔》研究中心”,自治区藏文古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格萨尔》抢救办公室、五省区藏文古籍工作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均设在西藏社科院。全院现有人员编制124名,其中,科研业务人员98名,现有高级专业人员32名(正高9名,副高23名),中级专业人员39名,初级专业人员27名。

  筹建之初的西藏社科院,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基础和力量都很单薄,然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经过无数雪域学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培土、浇灌,如今她已经茁壮成长,日益壮大,成为西藏社科研究和藏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并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开拓创新。

西藏社科院举行2003年拉萨地区社科界新年茶话会。

  西藏社科院多年来将研究重点定位于当代西藏研究及当代藏学研究,以探索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规律和回答西藏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根本方向,把解决西藏改革开放和稳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研究任务,高举当代西藏研究和当代藏学研究的两面大旗,投身西藏各项事业建设的火热生活,取得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她的许多科研成果在为自治区党政领导工作决策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的过程中,不但因为其坚实的理论科学性,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在科学研究中独树一帜,也为自己赢得了“西藏史学宝库”,“藏文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的专门机构”等美誉。

  西藏社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抓住科研这一工作重心,年年都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问世。20年来,研究人员撰写、编译了学术著作数百部,在国内外数十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数千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藏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涌现出一批蜚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在过去的几年里,西藏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强项特色,先后编写完成《西藏通史》(藏、汉两种文版)、《夏格巴〈西藏政治史〉批注》(藏、汉两种文版)、《西藏古近代交通史》(汉文版)、《藏事汉文文献》、《藏文雪域文库》、《藏学文献目录索引》(汉文版)、《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藏、汉两种文版)等一批重要专(译、编)著,整理出版《格萨尔》艺人说唱本20余部、本(约800余万字,计划出版的多部独家说唱本的《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全套约45部。这套说唱本的问世,将填补迄今为止尚无一套完整的《格萨尔》艺人说唱本的空白,就目前已出版的20本来说,已经创造了史诗文本新的世界记录)。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藏社科院主办的《西藏研究》接连入选全国中文期刊社科类百种优秀期刊及“双高”期刊。

  西藏社会科学院在大力整理、发掘、抢救藏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大现实研究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九五”以来结项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当前西藏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西藏农牧业微观基础的组织创新》、《援藏经济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西藏自治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效益分析》、《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西藏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西藏主要小城镇贫困群体与帮困救助研究》、《西部开发中的西藏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现存藏传佛教典籍初步调查与整理的可行性方案研究》、《西藏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等。

院领导给科研人员颁奖。

  西藏社科院专家的许多优秀论文先后入选国内各种学术论文集,并有相当数量论文被译成英、法、日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在第六届(1996年)至第八届(2000年)国际藏学会以及在其他各种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西藏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交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均被收进历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西藏社科院的大量科研成果不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各类奖项,新编历史专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藏文版(主编:恰白·次旦平措)于1993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这是迄今唯一获此国家图书最高奖项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西藏研究》汉文版于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连续被评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家重点社科期刊”之一,2000~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2002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双高期刊奖”,名列第八;藏文古籍《更堆群培著作选》于1994年获国家民委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图书三等奖;专著《透视达赖》(沈开运、达玛等著)于2001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论文《略论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演变》(作者:陶长松)于1999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藏文古籍《普同传》、《西藏重要历史资料汇编》、《洛绒史编》、《达龙史籍》先后获六省区藏文图书奖。

  此外还有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如调研报告《当前我区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宏观政策选择》获1999年全区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研究》获2000年度全区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等等。

西藏社科院图书大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藏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西藏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西藏社科院的研究事业也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但很多科研成果不断填补了西藏社科领域各专业的重大学术空白,而且使藏学研究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显学”逐渐走向了世界。西藏社会科学院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活跃。十多年来,先后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法国、英国、德国、挪威、奥地利、新西兰、意大利、匈牙利、瑞士、泰国、尼泊尔、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团体近700人次的学术交流考察和访问活动,并与美国、奥地利、挪威、法国等国学术机构进行较广泛的学术合作。同时,本院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百余人次出国访问、讲学、学习,参加各种国际藏学学术会议。西藏社科院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有图书交换关系;并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建院以来,西藏社会科学院举办和参与举办有关西藏历史、语言、文学、民族、宗教、哲学等单学科或多学科的学术讨论会,以及全国性、国际性的其他大、中型学术会议达30多次。

  斑斓史册记叙往事的岁月,五彩蓝图勾画畅想的年华。以上这些匆匆扫描,仅仅是对20年来西藏社科院科研成绩的一个掠影。回顾20年来西藏社科院的发展,真可谓是惊人巨变,无论是浸淫学界经年的髦耋老者,还是刚刚踏入藏学门槛的后学新进,抚今追昔,无不为西藏社科院20年来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为西藏现代化的哲学社科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单一到综合的蓬勃发展而感叹、自豪。豪情歌盛世,壮志写新篇。我们深信,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的探索进程中,只要我们雪域社科学人不懈努力,前进中的西藏社会科学院就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当代西藏研究和当代藏学研究的两面大旗就一定会牢牢擎举在我们手里,高高飘扬在雪域晴空。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