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布达拉宫,这座雄伟的宫殿都不失壮丽巍峨的气势。然而,“布达拉宫老了”,已在布达拉宫工作了15年之久的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布达拉宫大多数建筑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少数建筑甚至有1300年的历史”,“不过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下,国家两次下拨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之前,我们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涉及项目最多的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大手术’正使‘这位老人返老还童’,老当益壮”。
![]() |
白宫主楼。其前面的庭院德阳厦,是历代达赖喇嘛观赏神舞的场所。 |
一千三百年前的“白色宫殿”
布达拉宫的建造与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密不可分。相传1300年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的布达拉宫外有三道围墙,最外一堵围墙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处”,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尼玛次仁谈起布宫,如数家珍。他告诉说,“那时布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然而,布达拉宫就它的布局、佛像、供物等,与西藏其他的寺庙并无差别,为什么称之为“宫”而不是“寺”?对此问题,尼玛次仁解释说,其时西藏还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当时的布达拉宫只是作为藏王的宫殿而存在,并无香火。“自从五世达赖喇嘛受清顺治皇帝册封成为西藏政教首脑后,布达拉宫不仅是政权机关所在地,也是藏传佛教大活佛的居所,于是布达拉宫自然成为藏民顶礼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重建布宫 五世达赖秘不发丧13年
“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据了解,位于红宫第12层的法王洞为松赞干布当年的修行洞,洞内还有吐蕃时期的遗物,如炉灶、石锅、石臼等。顶层的帕巴拉康也叫观音殿,门楣上有块大匾,上书“福田妙果”4字,为清同治皇帝御笔。
![]() |
布达拉宫金顶。 |
据了解,五世达赖喇嘛于公元1645年开始重建布宫的。后来,五世达赖喇嘛因年高而将政务委托摄政第巴处理,为树立第巴威望,五世达赖喇嘛以按手印而使众人听命于第巴。所以进入白宫,你就会看到南壁玻璃罩内的那枚代表权势的神秘手印。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秘不发丧长达13年之久。因此,公元1693年布宫重建工程结束后,落成纪念碑只得以无字碑的形式出现。而今天人们到布宫朝拜、参观,大多会从这块地处红山脚下的无字碑开始他们游历的步伐。
未设灵塔的六世达赖喇嘛
红宫主体为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分别安放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拉萨的哲蚌寺,除六世达赖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八位的灵塔则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布达拉宫里唯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缘何如此,据称是这位被誉为“情歌圣手”的活佛其时争议颇多。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4岁时入主布达拉宫,传闻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相传布达拉宫背面的宗角禄康,就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解送北上,传说道经今青海湖时,夜中遁去,不知所终。
拉萨八廓街东南角有一家黄色小楼酒吧,据说就是六世达赖喇嘛曾经的密宫,他曾在此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的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酒吧因此命名为“玛吉阿米”。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玛吉阿米如今成了中外旅行者最温馨的去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