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六期

鹤雁齐飞 鹬影相随

文/羽芊 发布时间:2005-02-09 12:48:02来源: 中国西藏

  我第一次知道有水禽在林周越冬是在张捷的片子里,随之我和摄影师金勇定下了计划,要不间断地跟踪观察林周水鸟越冬的情况。

  林周县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的上游,俗称澎波,因其境内澎波河而得名。县府所在地甘丹曲果镇距拉萨市仅65公里,交通极其方便。

在林周越冬,数量众多的斑头雁。习芊 摄

  林周在藏语里意为“天然形成的地方”,隶属拉萨市管辖。其大片的河滨湿地是西藏许多珍贵鸟类如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越冬的主要栖息地,特别是收获后的农田里,更是鸟儿们越冬的主要去处。

  尽管每年10月初就开始有候鸟飞来林周越冬,但观鸟的最佳时节还是一二月份。

  江热夏是去林周县城路上的一个村子,因为这里有大片的湿草甸和沼泽地,黄鸭喜欢在这一带活动。澎波河在这里汇入拉萨河,沿途的沼泽地是水禽越冬的重要地带。而正是有这条河水的滋养,才得见林周的阡陌之间、村旁江畔,黑颈鹤、斑头雁等鸟儿或翩跹于蓝天、声闻于旷野;或与牛羊如影随形,若友若亲;或傍人而憩,和谐自然。

  如果仅为观鸟而言,从这里伊始,算是进入了绝佳地段。

  收割后的田间地头是鸟儿们觅食过冬的好地方,时有斑头雁、黄鸭在田间农人身边走来走去。

  这一带算是水鸟聚集的主要地带,植被以高山草甸和沼泽水生植物为主,丰富的水源滋养了水中生物,成了一些鸟儿们越冬的天堂。农忙以后,田间地头才闲了两个月,就又热闹起来了。水鸟陆陆续续地飞来,落在河滩地头寻找食物,为来年的繁殖做体力储备。此时活动在田间地头的除了家畜、水禽外,还有猫和鹰。因有规定,在水禽未北迁之前,老百姓不准用药灭鼠,以防伤害越冬的鸟儿。如此一来,地里的老鼠多了,便引来了猫儿们,那些以鼠为食的鹰们也不时俯冲下来,吓得小鸟儿四散乱飞。

  往里走,便见因灌溉而形成的水渠四通八达,野鸭子们就在这里戏水。

  在林周,斑头雁的数量最多,农人却不喜欢它。记得有一次,在爬公岗边的农田里我见到的一群斑头雁足有上千只,让人眼花缭乱。

棕头鸥。张捷 摄

  林周县林业局局长徐支生说,这几年数量增长最快的就是斑头雁。1986年整个拉萨河谷越冬的斑头雁才110只,不到20年,估计仅在林周就已超过了两万只,实际数量可能远超此数。

  边觉林村边有个小水塘,里面有斑头雁,还有沙秋鸭、棕头鸥、黄鸭等。早上9点以前,水面上一个挨着一个弯着脑袋睡大觉。在越冬的季节里,水禽们的食物大同小异,所以常常见到几种水禽在一起共同觅食。

  斑头雁雌雄同色,不易分辨,一般说来雌雁比雄雁略大,羽毛有差异不易分辨,花纹相近,颜色深浅极近似,只有长期跟它们打交道的人能认出来。

  在林周采访的日子里,不断听老百姓说要申请打掉一部分斑头雁——斑头雁多得已成灾了。只要它们飞进一片农田,所播下的种子很快就捡食干净了。爬公岗的阿旺说:“如果不是上面规定不准赶它们,我早把它们轰走了。你去看我的地,不但一颗苗子看不到,还让它们连踩带卧压成了‘地板’!”

  一路行去,见到黑颈鹤、斑头雁、灰雁、黄鸭、灰鹤、绿头鸭、沙秋鸭、潜鸭、棕头鸥等在天上掠过,好不自在。

  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黑颈鹤,说“它们长得漂亮”!

  黑颈鹤是世界闻名的重要文化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国际鸟类红皮书》、《亚洲鸟类红皮书》等国际性自然物种保护公约和纲领性文件列入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鸟类,是我国拯救的国家级珍稀濒危鸟类之一。

  1993年,林周被划为自治区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这对水鸟的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该保护区又存在很多困难,所以一时很难有效、全面保护水禽。

  2002年12月,经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调查,当时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达到7946只,而在林周县卡孜乡境内就见到919只黑颈鹤。

林周也是黑颈鹤越冬的好地方。

  在林周县的几座水库是水鸟们主要的夜宿地,这里背风向阳,周围有丰富水生植物的沼泽湿地和农田是鸟儿们白天活动觅食的场所。每天傍晚成群结队的水鸟向栖息地飞来,叫声不绝于耳,据住在水库边的老百姓说,每天晚上,鸟儿们吵得人不得安宁,他们还说,如果听不到鸟“吵闹”,晚上又会睡不着。

  在我国,鹤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中长寿和高雅象征的吉祥物,人们一向珍爱鹤,保护鹤,以鹤言志,借鹤抒情。〈诗经〉中的〈小雅。鹤鸣〉录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野,声闻于天。”这是距今三四千年,我们祖先最早对鹤类在沼泽湿地栖息,发出嘹亮高亢鸣叫的精彩描述。

  黑颈鹤对藏民族来说,是吉祥的象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他的情诗里有这么几句“请求洁白的仙鹤,借我凌空的双翅,并不远走高飞,只到理塘就回!”人们喜欢黑颈鹤,小心地爱护着这些生灵。在罗布林卡的动物园里有两只黑颈鹤,听管理人员说,都是老百姓捡到送来的,治好伤后留在园里的。

  我在卡孜采访期间,不断听说救助黑颈鹤的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是“次仁”的故事。确切地说,是四只名叫“次仁”的黑颈鹤的故事。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无论给什么取名,都是一个物一个名,不可能几个共用一个名字的。而在卡孜水库边上的农田里,就有四只黑颈鹤叫一个名字:次仁。它们是一家子,一双父母带着两只幼鹤。

  故事要从10年前说起。

  村民顿珠那时还是个孩子。临近藏历年的一天,在卡孜水库边的山里,他捡到一只黑颈鹤,翅膀和腿都受了伤,好像被鞭子打的。

  顿珠说,他当时用泥给鹤止住血,再用棍子把它的翅膀固定好,用石头码了一个洞,把鹤放进去,再放上糌粑和自己的水杯。傍晚回家时便把它抱回家,并给它取了个名字:次仁。

  “次仁的意思是希望它能健康长寿。”

  顿珠每天都出去放羊,大人们也没有时间照顾鹤,所以他放羊时,就把鹤也抱出去,回家时又抱回来,吃的喝的照顾周全,待遇特殊。十来天后“次仁”的伤才好,顿珠把它放回了蓝天。“刚开始它可能也不习惯吧,我放羊时它就在天上转呀转的,我回家后,它又在我家外面的田里转。叫它,它又不来!”顿珠说。

  第二年,次仁带着妻子和孩子回来了。除顿珠外,没人分得清谁是“次仁”,谁是它妻子,大伙便管它们都叫“次仁”。

凤头鷉。张捷 摄

  “次仁”一家年年都回到这里,现在这个家庭已经是第二次育雏了。听村民说,这两只幼鹤才3岁,每年都跟着父母过来。第一年来的时候两只小家伙比现在小一半,今年看上去跟它们父母都差不多高了。

  多么动人的人鹤情深呀!

  鹤也有淘气的时候——

  散布在周围的农田里的黑颈鹤,跟牛、猪、羊等家畜混在一起,特别是猪,常常能看到一头猪和两三只鹤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但它们也有打架的时候。

  我们那天看到了很有趣的一幕:成年鹤一左一右护着小鹤,迂回着慢慢走来,晒太阳的牛儿只是抬眼瞅了它们一眼,猪继续拱着地。

  离牛、猪约两米远的地方黑颈鹤站住了,成年鹤开始低头觅食,那只幼鹤几步抢到猪身边,或前或后跟着,不时把猪拱出的食叼走。如此反反复复多次后,猪扬着长嘴冲小鹤直“哼哼”,小鹤也不买账,猪赶它时,便后退,猪一回身拱土时,小鹤便又快步跑回来了。这场景如同游戏,一鹤一猪玩得不亦乐乎。

  西藏的老百姓善良,多慈悲心肠,轻易不杀生,也不会故意打伤黑颈鹤,但此地却有外地偷猎者。对这些外地来偷猎的,老百姓会自发地组织起来:报告的报告,追赶的追赶。卡孜、春堆几个乡是水鸟越冬的腹地,那里的老百姓在秋季冬小麦、青稞播种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牲畜不准进地,但是水鸟们落在地里则不准轰赶,不准惊动;春天青稞出苗的时候,也是黑颈鹤等水禽积蓄体力,准备北迁的时候,刚出土的鲜嫩的青稞苗、麦苗是水鸟最喜欢的食物。老百姓说:“看着他们毁掉庄稼,真心疼,但还是不忍心赶,吃就让它吃吧,播种时就播得密些,总会剩下一些。”

  在林周拍摄水鸟以来,这天是收获最丰的一天。不但完成了所有的采访任务,回去时还在甘丹曲果边上发现了一群黑颈鹤,28只,夹着两头奶牛,在荒地的干草里找食。我们看它们跟牛儿嬉戏、抢食,拍了不少照片,收获不小。

赤麻鸭。张捷 摄

  雨季过后,澎波河水清澈碧绿,河床显得开阔许多,不时有突起的沙石把河水分成无数的小溪流,水流速度变得缓慢起来,极像一幅山水画。喜欢水的鸟儿如绿头鸭、潜鸭、秋沙鸭等,成群结对地在水里追来追去,给这片宁静的山水增添了不少生气。

  冬季河水退去后,淤积的泥沙高底不平,形成了些大大小小的水潭。这些小潭是死水,里面有些小鱼小虾、浮游生物。但因水潭太小,吸引不了成群的水鸟,一些单个的水鸟却喜欢来此觅食。

  就在我们小心找路时,发现一小潭里有只鹬。嘴像一根棍子,在水里掏着。细细的腿和长长的嘴配合极协调,好像是踩着鼓点一般,脑袋一点一点的,“咚、咚、咚……”极有节奏。潭水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大水圈。

  怕惊动它,我们息了火,躲在车里一动不动,发现它根本就没把我们当回事,才敢放下车窗,按动了快门。我们和它的距离不到10米,它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在快门响起时,它只是抬眼看了我们一下,可能觉得没危险吧,便继续在水里掏,水圈又一圈一圈漾起来。

  鹬的种类较多,如流梳鹬、阔嘴鹬、高跷鹬等等,这只到底是什么鹬,我们查了很多资料,还是拿不准。鹬在西藏不是常见鸟。金勇说,他还是10年前搞动物调查时,夏天在日喀则的吉隆沟见到过。吉隆沟的生态环境跟林周南部类似,也是以沼泽为主的高山草甸型。鹬在林周到底是留鸟还是候鸟,还有待专家研究。

  在林周越冬的水禽是西藏许多湿地特有的鸟类,几乎是湿地保护的重点。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强调保护湿地,林周县林业局也发起了许多植树造林和控制土壤流失的活动,防止山地和草场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然而,以产粮为主的老百姓为增加粮食产量,对土地进行深翻、早翻、使用包衣种子等,对于觅食余秣的水禽来说,将严重影响它们的生存现状。尤其是黑颈鹤,因为其已濒临灭绝。

  夕阳西下,溪水边,河滩处,洗衣的妇人在忙碌着;不远处,水鸟怡然自得追逐嬉戏!此情此景,天人合一!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