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授予纪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授予工作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行,圆满完成,11名藏传佛教界学修出众的僧人,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这一佛门盛事,标志着藏传佛教界新的学衔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是藏传佛教培育僧才、昭隆佛种的宏图伟业继传统的格西学位制度之后,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 |
![]() |
![]() |
![]() |
首届拓然巴考试9月18日至25日在塔尔寺举行。由藏传佛教界德高望重的11名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评委员会,采用藏传佛教传统的立宗答辩方式,对毕业考试合格的11名学员进行了辨经考试。(图为一组辩经图片)官却/摄 |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学经和学位晋升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各个教派、各大寺院都有各自的学经和学位晋升办法。
格西这个僧职称谓,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因为这一僧职称谓是极少数僧侣经过长期的清苦修学而获得的一种宗教学衔,它能够显示各自在佛学知识领域具有的专业水准和身份。这一宗教学衔在藏语中总称为“格西”(汉文意译为“善知识”)。“格西”中又有不同级别的具体称谓,诸如“拉然巴”、“措然巴”、“林赛巴”、“多然巴”、“阿然巴”、“曼然巴”、“噶然巴”等。
拉然巴格西,是藏传佛教传统格西中级别最高的学衔,也是藏传佛教显宗中最高的学位。每位申请拉然巴格西学位的考僧,必须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祈愿大法会期间,通过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高僧提出的佛学疑难问题的答辩,并得到认可才能获取这一宗教学衔。
措然巴格西,是仅次于“拉然巴”的一种格西学位。每位考僧只有通过拉萨小昭寺举行的大法会,并在拉萨三大寺众高僧前答辩佛教经律论取胜,才能获得这一宗教学衔。
林赛格西,该学衔排在措然巴格西之后,是某位学僧在拉萨三大寺中的任何一寺内通过答辩佛教经论而考取的一种格西学位。
多然巴格西,是某位学僧在各大寺院大经堂门前的石阶上举行的法会上通过答辩佛教经论而获取的一种格西学位,排在林赛格西之后。凡是具备条件的各大寺院均可授予多然巴格西的宗教学衔。
除了上述四种不同级别的格西学位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格西学位,比如,阿然巴、曼然巴等。
阿然巴格西,是某位学僧在各大寺院的密宗学院中通过对密宗理论的研习以及实践修炼而获得的一种格西学位。一般而言,进入密宗学院修学的条件比较严格,其学僧必须先经过在闻思学院研读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的阶段,并在此获得毕业后才有可能升入密宗学院深造;最好是取得上述格西学位中的任何一项后,被选派或推荐到密宗学院研修,最后取得阿然巴格西的学衔。阿然巴格西的学衔也有等级差别,如在拉萨上、下密宗学院中取得的阿然巴格西学位,是最为权威的密宗格西的头衔。
曼然巴格西,是某位学僧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医学院长期研习藏医药学而获得的一种格西学位或藏医学位。由于医学院所学理论知识极为广泛深入,而且还要经常进行野外采药等实践,故其研习时间相对较长。
而2005年由中国高级佛学院授于的佛教学衔“拓然巴”,是在继承藏传佛教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藏传佛教各寺院学位考试的历史经验,吸收了部分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形成的一种新的学衔制度。僧人在以往学位的基础上考试入学,经过一年的五部大论的深入研修,再加上当代的综合知识的学习,经考试和答辩通过后而获得的学位,是藏传佛教界当代最高的佛学学位。
【首届拓然巴学衔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藏传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迫切要求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藏传佛教学位授予制度,并提出了一些想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听取有关意见后,多次就如何做好藏传佛教僧人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建设等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藏传佛教高级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学经制度,建立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
在广泛征求藏传佛教界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高僧大德们的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藏传佛教实际,深入研究藏传佛教佛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继承和发扬格西学位制度的优良传统,吸收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经验,从2003年开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着手建立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
2004年8月20日,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通过选举成立了主要由高僧、活佛共27人组成的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任名誉主任,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任主任,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活佛等7名高僧、活佛任副主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同时宣布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成立,由珠康·土登克珠活佛担任主任。两个委员会的诞生,标志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的正式建立。
![]() |
十一世班禅接见首届拓然巴格西,并与他们合影。文群太/摄 |
参加首届高级学衔班的11位僧人为色拉寺的扎西坚赞、强巴林寺的旦增(嘉央平措)、哲蚌寺的洛桑当曲、扎什伦布寺的加巴·洛桑平措、各莫寺的洛让热不旦、格尔底寺的供曲银巴、甘孜寺的扎西多吉、塔尔寺的尖参宫保、文都大寺的阿旺乔知、拉卜楞寺的贡去科金巴、嘉样坚措。
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的教育模式是传统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然巴学衔班学制为一年,学衔班学制为二年,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佛学五部大论、时事、文化课等,毕业时通过考试取得学衔。首届拓然巴学衔班和学衔班的开学,标志着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的正式实施。
一年中11位学员苦修五部大论,集中研修各个专题,并兼学其他社会科学知识。
【拓然巴的考试与授衔】
经过一年的学习,首届拓然巴考试9月18日至25日在塔尔寺举行。由藏传佛教界德高望重的11名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评委员会,采用藏传佛教传统的立宗答辩方式,对毕业考试合格的11名学员进行了辨经考试;由藏传佛教界学识渊博的5位高僧组成的学衔论文答辨委员会,听取了学员进行的论文答辨。参加评审、考评工作的各派高僧达30人,参加出题辨经的高僧达40余人,出具辨题165题,辨经共6天55场,论文答辩1天11场,参加辨经活动的僧人达300余人,观摩人数多达数万人,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山西等省(市)区均有藏传佛教僧人参加,规模之大,场面之盛,参加范围之广在高级佛学院历史上前所未有,尤其是藏传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云集一起,共图伟业,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也十分少见。
考试结束后,藏传佛教拓然巴学衔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评审,认为11名学员的辨经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符合授予藏传佛教拓然巴学衔的条件,建议授予拓然巴学衔;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同意向首届拓然巴学衔班11名学员授予拓然巴学衔,并由院长嘉木样活佛签发了学衔证书。
![]() |
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学衔授予仪式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隆重举行,院长嘉木样活佛给学员授予高级学衔证书。文群太/摄 |
10月19日,在京城名刹雍和宫内,班禅额尔德尼·却吉杰布接受了首届拓然巴学衔获得者的朝拜。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各地高僧大德和有关宗教界人士,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师生、雍和宫僧众等300余人参加了朝拜活动。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雍和宫僧乐队的迎接下,在雍和宫礼佛,并在法轮殿接受了僧众的朝拜。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活佛代表全体僧众向班禅敬献了曼扎供养和象征佛陀身、语、意的塔、经、像三宝。首届拓然巴学衔获得者向班禅敬献了哈达。班禅为僧众摸顶赐福,赐吉祥护结,并发放了布施。
【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是在继承藏传佛教寺院传统学经制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教学方式的先进经验,形成的一种新的藏传佛教学衔授予制度。它是在充分尊重和继承藏传佛教各教派学经和学位晋升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方式上,基本沿袭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统做法,得到了藏传佛教界各派高僧大德的普遍赞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拥护,具有在藏传佛教界建立权威性的良好基础。各派大德都表示,这既符合僧人通过学经考取学位、取得社会承认的传统,又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新和统一规范,充分照顾了藏传佛教各教派僧人的学习与提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有利于培养藏传佛教界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藏传佛教各寺院的自身建设,有利于佛教弘法利生事业。
新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将进一步弘扬显密双融、学修并重、自利利他、饶益众生的教风,结合学习现代社会学知识,各教派在平等、团结、互尊、互学的基础上,共同持理和弘扬佛的法慧大宝,共同研究和探索新的学衔制度的发展之路,使学衔制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