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6年 > 第三期

为了蓝天下这片净土

文·图/雅珉 发布时间:2006-06-21 13:31:32来源: 中国西藏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和对口支援干部出的同志在基层考察援藏工作途中

  2006年3月11日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收到了来自林芝县布久乡藏族姑娘卓玛写来的感谢信,在信中卓玛说:“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广东人”。

  原来,3年前卓玛双耳失聪,从此这个在歌声中长大的藏族姑娘再也听不到家乡青山绿水间鸟儿的啼鸣、同伴的歌声了。2005年,广东团省委和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共同组织了“健康直通车”活动,组织广东省医学专家到林芝地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得知卓玛的情况后,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决定免费为卓玛治疗,援藏队的同志为她买来了机票,幸运的姑娘踏上了飞往广州的飞机。在医院,姑娘得到了最好的医治,住院期间,广东省委常委、副书记刘玉浦同志亲自到医院看望她,这个普普通通的藏族姑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卓玛,这个高原上的“仙女”终于重获新“声”。

  2005年3月,陕西援藏干部温江城带着从陕西购置的粮食、蔬菜、饲草、苗木等23个品种12吨种子,以及农用小三轮、小四轮、犁、耙、磨、覆膜机、穴播机、保温棉被等农用工具,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共计16吨,从陕西运到阿里,行程近6000公里,经过半个月的艰难跋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抵达阿里噶尔县。在昆莎乡试种50亩试验示范田,他带领农技人员、农牧民一起从平整土地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在没有温棚的情况下,示范田的蔬菜、饲草试种非常成功,看着1米多高的玉米草,郁郁葱葱的苜蓿草,当地老百姓开心地笑了。阿里地区每年发生雪灾,大雪覆盖草场,造成10多万头牲畜被饿死,蔬菜和饲草的成功试种和推广将确保阿里牲畜安全越冬,为当地农牧民挽回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安民在江孜县地毯厂调研

  2004年夏天,工布江达县金达镇扎布村发生泥石流灾害,200多人无家可归,为了帮助村民尽快重建家园,福建省43名援藏干部将进藏后第一个月高原工资补差7.70万元捐献给扎布村,工布江达县援藏干部还把组织上发给每人的4000元御寒费全部捐献出来。两个月后,扎布村29户村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这些,都是我们在援藏工作中采撷的小小浪花。

  对口援藏工作实施以来,在高原,在西藏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天、每一刻,都发生着许许多多藏汉民族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传颂着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为了西藏的建设呕心沥血、共谋发展的动人诗篇。??

援藏,神圣的使命


  2004年6月,第四批813名援藏干部进藏以来,以建设西藏为己任,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对口支援省市、企业在资金、项目、物资等各方面给予西藏大力支持,一大批援藏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这些项目涉及农、牧、林、水、电、交通、能源、生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城镇建设等诸多领域,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状况,增强了西藏的物质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到目前为止,第四批援藏项目计划1166个,资金29.97亿元;已落实573项,投入资金12亿元。

 

西藏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江力平(右)在察隅县考察援藏项目进展情况

  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援藏工作,对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做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随着对口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他强调指出,“援藏项目应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

  为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第四批援藏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加大援藏项目和援藏资金向农牧区的倾斜力度,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援藏工作实现了由城镇向农牧区延伸的重大转变,援助重点上实现了从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区深度开发的转变,已实施的援藏项目中,用于农房改造专项资金18563.5万元,发展特色农牧业项目159个,资金13631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专项资金6409.25万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口培训313期、19148人。各省将第四批援藏资金总额的50%以上用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承担援藏任务的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不断创新援藏思路,在选派干部进藏工作的同时,注意搞好两个结合。

  一是选派干部与经济、技术全方位援藏结合。有的省市和中央企业把援藏工作纳入本省市、本企业的整体工作当中,把受援单位作为本省市的一个地区或企业一个部门统筹安排,确定由本省市一个或几个市地、本企业几个部门对口支援,共同发展;有的省市制定了西藏受援地县与本省市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将其列为本省市的特殊县市予以扶持,确保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口援藏省市的领导也多次到西藏考察援藏工作,确定资金、项目。2005年,仅山东省就有多个考察团到西藏考察援藏工作、慰问援藏干部,形成了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良好格局。

  二是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口支援单位和援藏干部认真分析受援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内地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受援县市、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坚持全方位、多领域、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对口援藏,在搞好受援地城镇建设的同时,努力将对口支援工作向农牧区推进,将工作触角延伸和辐射到农牧区的各个层面。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从一般性建设项目向生产型和重点项目集中,在援助重点上从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注重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实用技术推广、扶贫开发、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四批援藏工作还十分注重智力援藏,积极推进人才兴藏战略。他们注重扶本扶智,通过对口支援关系,积极组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内地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提高了干部素质,缓解了西藏人才匮乏的局面。

  在援藏方式上,他们还注重引入内地先进理念和市场机制,实现了从单一经济援助向多元化全方位援助的转变。援藏干部利用种种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截至2006年3月31日,共引进项目265个,资金16.7亿元。这些都标志着援藏领域的拓宽,援藏内涵的丰富,援藏机制的创新,援藏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援藏带动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援藏干部带到了西藏,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比如在农牧区建立的集贸市场,促进了商品流通;实施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等。援藏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现代文明已深入到西藏的各个角落,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强了。

 

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等有关单位组织的健康直通车活动,组织广东省医疗专家在西藏林芝地区为当地群众义诊。

  援藏干部在藏工作期间,不仅要引进资金、项目,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内地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更加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口支援西藏不仅是资金的援助,关键是人才的支援,是干部支援与经济支援相结合。实践表明,让内地干部不断轮换进藏,不仅可以带来资金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将内地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和开放的思想、灵活的工作方法带进西藏,通过这些干部的工作和实践、言传身教,对西藏干部成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做好党政干部援藏工作的同时,教育、卫生、广电、电力、电信等系统还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系统援藏工作。

  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机制正在形成。援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显示了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伟大力量,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为了蓝天下这片净土


  援藏干部是对口援藏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实践者。为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 2004年11月下旬,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全体援藏干部中开展了以“政治坚定,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树援藏干部形象活动。

  围绕这一活动,各省援藏工作队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大讨论,大家围绕“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在藏得什么?离藏留什么?”展开大讨论,分阶段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思路,牢固树立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强大精神支柱。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当地的各项工作中,注重实效,多做实事,多干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工布江达县的农房改造工程。 图为农牧民新村外景

  通过学习,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树援藏干部形象活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不断增进服务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感情上,落实到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而艰苦奋斗上,落实到为西藏社会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多作贡献上。

  西藏地广人稀、空气稀薄、低温缺氧,气压和含氧量都不及平原的三分之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进藏后,绝大部分同志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难忍、彻夜难眠、胸闷耳鸣、嘴唇干裂、四肢无力、心率加快、体重下降、血压升高,有的嘴唇发紫,有的严重脱发,有的长期流鼻血,还有的得了肺水肿、脑水肿住进了医院。在艰苦的条件下,援藏干部没有一人喊过一声累,没有一人叫过一声苦,他们自觉克服困难,努力适应环境,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把在西藏工作当做为党为人民事业奉献力量的精神追求,当做实现自身价值、丰富人生阅历的一个舞台,当做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大好机遇,当做对自己工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一种考验。

  他们说:为百姓办实事,苦不叫苦,为祖国做贡献,虽苦犹乐。

  第四批援藏干部进藏近两年来,以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稳定西藏为己任,积极投身于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走乡进村、到企业、入农户、理思路、订规划,争取项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

  福建省援藏干部、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米林农场场长杨荣郎同志第三批援藏期满后,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再三要求下,毅然留下来继续援藏。4年多来,杨荣郎同志带领干部职工创新思路,艰苦创业,带领技术人员和农场职工,战严寒、斗风沙,填土挖坑种植果树,在荒地上建成了百亩大棚、千亩果园,使农场的水果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1600亩增加到现在的3600亩,他积极引进和培育水果、蔬菜,扩大种植面积,加强招商引资,开展多种经营,解决了数百人就业问题,不仅使这个濒临倒闭的农场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闯出了新路。

  淄博市援藏干部张成利按照市领导的安排,怀揣着在拉萨买给父亲的藏红花回到了山东。在机场,看到眼圈红肿的妻子,才明白父亲已经去世了。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父亲坟前,他把带给老人的藏红花,一点一点地撒在墓前。

  女干部刘莉在援藏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了母亲去世、家庭变故、兄弟患绝症的痛苦。在朋友面前谈起这些,刘莉泪流满面。但工作中,她却从未叫过一声苦。

  北京市援藏干部、城关区副区长关进国同志结婚一周就回到了西藏;辽宁援藏干部、那曲地区安多县委书记李桂盛大年初四就离开沈阳踏上返藏路途;安徽援藏干部、山南地委副秘书长李定松同志,在岳父、养母相继去世、爱人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幸的情况下,错那县建设局长胡孝武在父亲去世的情况,仍坚守岗位;福建省援藏干部黄盛荣匆匆处理完母亲后事,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采访时,我时常被感动着。

  是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妻子生病了,不能回去照顾;孩子考大学了,只能在远方牵挂;亲人去世了,游子却远在天涯!

  他们说:援藏就是选择坚强,选择牺牲,选择奉献!为了援藏事业,为了西藏的明天,每一个援藏干部都悄然克服自己的困难,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续写着西藏发展崭新历史诗篇。

  援藏干部访贫问苦、扶贫济困,真心实意地为各族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主动为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有的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就捐了2万多元,有的援藏工作队拿出工作经费帮助当地群众改造危房。湖南援助贡嘎县、湖北援助乃东县的同志建立了联系贫困户和结对子、一帮一、几个帮一个的制度,对有困难的群众进行帮助;广东、吉林等省市的援藏干部每人至少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最多的一人资助10名;天津援藏干部给生活困难的农牧民群众购买奶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第四批援藏干部个人向农牧区和农牧民捐款达66.13万元。

  援藏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多人加班加点,以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生病甚至负伤后仍坚持工作。辽宁省援藏干部、那曲行署副专员陈春生同志,2005年在高原一呆就是10个月,身体多项指标严重超标,他和索县县委书记倪金飞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受到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江孜县委书记孙培龙同志进藏以来,工作勤奋敬业,只顾工作,不顾身体,体重一减再减,现在只有93斤;广东省援藏干部许晓珠为了墨脱的公路,七进七出,呕心沥血……

 

上海市援建的江孜县奶牛种畜养殖基地

  工作在教育、卫生、科技战线和高寒边远地区的援藏干部,长期在基层,走乡入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阿里地区陕西援藏干部王缠石和温江城两位同志,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当地农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首都机场援藏干部徐佳伟为了更加安心在西藏工作,动员爱人一起援藏。

  第四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进帐篷、访农家,学会了喝酥油茶,吃糌粑,奶渣、风干肉,即便到了乡下,也能和老乡们一起同吃同住。他们艰苦不怕苦、苦中建功业,用生命诠释了藏汉民族大团结的华彩乐章。

  他们说:有志而来、有为而归是我们全体援藏干部的共同心愿。

  建设西藏,份内之事;选择西藏,无怨无悔!

  现在,在青藏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活跃着援藏干部无私奉献的身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苍茫群山中,援藏干部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描绘着大高原美好的明天。

  为了蓝天下这片美丽的净土,为了西藏繁荣富裕的明天!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