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9年 > 第三期

教育,普通农民的新希望——伦珠措姆的故事之五

罗绒占堆 发布时间:2009-06-29 15:57:00来源: 《中国西藏》

  伦珠措姆与她所知道的祖辈均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她应该读书的那个年代,她就没有听说过哪有学校,更没有见过学校。在旧西藏,农牧区孩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朗读经文,喇嘛是主要的老师。据历史资料记载,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在拉萨这样的大中城镇里总共也才有几所官办学校和私塾,在那个年代,由于教育机构的严重缺稀,即便是基础教育也属于非常昂贵和稀缺的消费品,更难体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性质,普通老百姓对教育消费可望但不可及。

  在伦珠措姆的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初,县城里建了一所学校;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乡里也建立了一所设施非常简陋的藏文小学,她的大女儿朗吉从6岁开始就在该校上学,随着家中其他孩子的出生,家境愈发贫困,大女儿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就辍学回家,帮母亲带弟弟。即便这样,大女儿朗吉可能是伦珠措姆家族历史上第一个识字的成员。

  朗吉的丈夫,即伦珠措姆的女婿也是一个识字人,他现在接替了伦珠措姆做了当家人,他的那种经营意识和发展头脑使家里的经济有了希望。然而,对大多数处于相对贫困并缺乏经营之道的农户可能就不会这样幸运,人们常讲的经营之道的许多内涵还需要从小培训和积累。因此,学校和教育就成为从事这项工作,给予大多数普通农户和弱势家庭新希望所在,也应该成为农牧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80年代,政府为加强农牧区的基础教育,在乡所在地新建了中小学,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较大农村社区新建了小学。可是,由于没有颁布义务教育法,像伦珠措姆这样孩子多,家庭负担重的农户送孩子上学非常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龄儿童需要为家庭分忧,再加之受财力所限,政府无力为广大农牧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完全免费,教育的供给量和公共产品性质的体现不足,虽然多数家庭已经开始送孩子上学,但家境贫寒的农牧民家庭的孩子上学的确有不少的困难,不仅家长不太愿意送孩子上学,孩子们更不愿意上学。看到其他多数孩子穿着好看的衣服,带着丰盛的午餐,来到学校的贫困家庭孩子们的自尊就让他们受不了。孩子虽然小,但自尊与生俱来,他们宁愿放弃学习也要小小自尊。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西藏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直接用于发展农牧区的基础教育。目前西藏已经形成各县镇有全日制中学,各乡有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全日制小学,偏僻村寨有以藏文教学为主的一至三年级教学点的教育网络。建筑风格也比较统一,县城学校的建筑风格多为藏式与现代风格的结合,乡村学校基本上采用了藏式传统风格。如果现在再去西藏的农牧区,哪怕是非常偏僻的农牧区,最漂亮的大房子大多是学校,穿着最漂亮的大多是学校的孩子。

  2003年,西藏开始严格实施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6年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对农牧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了包吃、包学费和针对距学校3公里以上学生包住的“三包”政策。

  2001年,在离春堆村不到1公里的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一所设施齐备,宽敞明亮的全日制小学,以及与之配套的一大片学生宿舍。在离春堆村十多公里的县镇耸立起一座占地近千亩的建筑群——林周县中学。目前,伦珠措姆家所有的适龄儿童已经上学,两个孙子就在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村里的许多孩子在县城住校读书,每个周末,村民们轮流开拖拉机接孩子回村。

  自西藏实行义务教育以后,如果在学校开学时节去农牧区,已很难在村寨和农户家里看到学龄儿童的身影。村长扎西丹巴告诉我们,过去,村里放牧的工作主要由孩子们承担,现在连放牛娃都必须上学,国家为我们尽了责任,农牧民子女上学没有一点负担,我们也应该为国家尽义务,除劳动力特别缺的家庭,多数家庭还是比较愿意送孩子上学。

  当问及孩子们上学的事情,伦珠措姆这位不善言谈的农村妇女确有许多话讲,她告诉我们,她不懂什么叫义务教育,只是村里干部开会时告诉村民,如果从现在开始不把适龄儿童送到学校就是违法,就要吃官司,村民们起初纷纷议论国家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法律,慑于法律的威严,村民们纷纷将孩子们送进了学堂。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伦珠措姆与一些村民不同,她愿意“放权”,愿意将孩子们送进学堂,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那么累了,而且她还深有感触的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他们在学校吃的比家里好,穿的衣服也是学校发的一样的校服。伦珠措姆告诉我们,她去县城中学看过小儿子的住宿情况。学校不仅教藏文等其他文化,还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从早起后的整理床铺,到孩子们的刷牙洗脸都有老师管理,比家里管得好,管得细心,自己基本不用操心子孙们,也没有过去那样累了。孩子们过去不愿上学,现在假期都盼望早开学,早去学校吃米饭、吃炒菜。

  从发展的意义上讲,学校教育是对未来的投入,是明天的产业,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贫困农户实现发展新“轮回”的希望,家长也许明白这样的大道理,研究者也更应该重视这样的效益与效应。可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希望和追求的是美好的童年,而当我们实地考察了西藏农牧区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考察了国家和政府的教育供给状况后,我们认为,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体现,教育供给不足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这已经为那些期盼富足的普通农户迎来了发展新“轮回”,带来了曙光。

(责编: 实习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