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要闻
西藏自治区94.7%的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西藏森林保护自2004年起被逐步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至2009年实施补偿的规模达到15169.1万亩,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已达8万多人。
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属世界首次
中国首次在陆域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国航空客A319飞机成功试飞林芝机场
9月2日成功实施验证飞行,结束了成都——林芝航线开航三年来仅靠波音757单一机型执飞的历史,将极大提高这个国内飞行难度最大高原机场的航班安全裕度和正点水平。
西藏阿里昆莎机场首次校飞降落成功
9月5日8时21分首次校飞降落取得圆满成功,机场预计明年7月1日正式通航。
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一座寺庙甘丹寺迎来建寺600周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于明永乐七年即公元1409年创建的甘丹寺。今年的纪念活动有上万名信徒前来朝拜,向僧众发放布施,朝拜展佛。
2009年“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此次研讨会是由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到来自美国、瑞士、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及国内大陆、香港和台湾等48位代表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期间,围绕“汉藏佛教美术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辽金西夏佛教美术与吐蕃佛教艺术的关系”、“中国内地遗存的藏传佛教文物和遗址”、“藏族地区、特别是卫藏和川西近年的考古发掘调查”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与讯息交流。
西藏自治区首个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揭牌第一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同时开班
8月30日在西藏曲水县才纳村揭牌。此次培训基地的建设,使自治区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将为加快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西藏日喀则: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三批区级保护名录
四项是日喀则市的司马卓鼓舞、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制作技艺、江洛康萨青稞酒制作技艺、朋必凉粉制作技艺。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所有完工项目全部通过专家组验收
从2002年6月正式开工、总投资为3.8亿元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实施的一项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
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9月1日在拉萨隆重举行。50年来,西藏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增进民族团结,为西藏的发展稳定、繁荣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西藏藏医学院20年培养2400余名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1989年西藏藏医学院正式成立,填补了中国藏医药高等教育的空白,标志着藏医药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西藏农牧民年人均各类财政补贴已达千元
近年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加大对西藏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仅2001年到2008年,累计安排涉农支出309.5亿元。
新华网多语种西藏频道推出大型援藏网页
9月16日正式开通。援藏网页设有援藏新闻、援藏政策、领队论谈、书记访谈、人物风采、视频之窗、对口支援、援藏回音、专题集萃、援藏博客等近20个栏目。
《墨竹工卡县志》通过西藏自治区验收
这部县志,珍存了真实可靠的县情资料,为墨竹工卡县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全志除卷首、卷尾外,共设5篇、29章、113节。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实现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面覆盖
自2003年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建成光盘播放点60个,卫星地面收视点174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43个。
青藏铁路沿线建成8个无人自动气象站
8月28日青藏铁路纳赤台到雁石坪的8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建成完工,将于近期投入使用。青藏铁路沿线气象观测网即将形成,青藏铁路列车安全多了重保障。
青藏铁路最大站后工程——青藏铁路调度中心开建
9月12日,总投资3.1亿元、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的青藏铁路调度中心(西宁综合调度楼)开工建设。
世界上唯一的“珠峰航线”迎来开航20周年
9月21日迎来开航20周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拉萨至加德满都的航线上,乘客可以在去往加德满都航班的右侧机舱及回程的左侧机舱,欣赏壮丽的珠峰美景。
西藏墨脱结束不通光缆历史我国实现“县县通光缆”
系统工程9月21日正式开通,当地有线宽带得到全面升级,网速得到提高。国家今年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墨脱光缆传输系统工程。
西藏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突破200亿元
截至7月底,月末余额达204.45亿元。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加强存款服务,二是传统储蓄观念,三是旅游服务行业收入明显增加。
总投资200亿元 阿坝州将开发建设9座电站
未来3年—5年内,四川阿坝州在脚木足流域、小金川流域开发建成9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成发电后将直接纳入国家电网,向省内外缺电城市输送。
世界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成立
9月17日,全球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成立,这是继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后又一项保护普氏原羚的重要举措。
《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教材》藏汉对照版首发式举行
9月23日赠书仪式在北京举行。捐赠的图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5本藏汉对照的培训教材,共计25万册,供西藏自治区基层干部培训或自学时使用。
西藏林芝首个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竣工
工程9月下旬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这将有效防范雷电灾害对地区第二小学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物和配电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危害,最大限度保障学校校舍和师生生命安全。
天翼成功覆盖“高原孤岛”西藏墨脱与全国同步进入3G时代
通信工程9月25日全面建成开通,当地群众可以使用话音、宽带、数据、移动、天翼3G等各种电信业务和综合信息服务。
西藏重点教育项目80%年内完工资金到位率达93%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西藏教育事业投入资金29.32亿元,目前各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内80%的项目可完工并交付使用。
太阳能灭虫灯首次在西藏林业领域投入使用
日前,86盏太阳能灭虫灯使用在西藏山南地区雅江万亩林内,太阳能灭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太阳能板收集能量供给诱虫灯,以不同波长、光波共振及电击等原理,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中国十大最美湖泊青海湖居首位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西藏当雄县的纳木错湖排在第四位。
首都藏学界庆祝60周年学术座谈会座谈会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 9月25日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通过各民族学者的共同努力,藏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藏戏、《格萨尔》史诗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填补了西藏没有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历史,藏戏和《格萨尔》史诗也将从此迈向世界舞台。
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工程正式开工
基础工程主要由土方石方开挖、帷幕灌浆、混凝土防渗墙、混凝土工程组成。工程的开发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
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
该基金会为公募性基金会组织机构,以从事西藏高山文化公益活动为目的,开展对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此推进西藏地区高山文化、环保、科考事业的发展。
西藏拥有已登记文物古迹3400多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
青藏兵站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9月29日是青藏兵站部第4次被评为此奖。广大官兵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用真情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三江源地区近4千万亩草原实现退牧还草
三江源重返“生态天堂”、建设青藏高原“绿色屏障”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过去4年间,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3900万亩草原已成功实现退牧还草,得到休养生息。
西藏已形成由近300人构成的文物工作队伍
西藏已逐步形成了体系健全、职能齐备、专业队伍初具规模的文物工作系统。近300名工作者中藏族占95%,汉族和其他民族约占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40%以上。
西藏一重点科研项目填补国内边境检疫技术研究空白
《西藏边境地区小反刍兽疫检疫技术研究》通过了验收和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边境地区小反刍兽疫检疫技术研究成果的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西藏分行“安全舱”式自助银行开业
10月18日第一个“安全舱”式自助银行在西藏拉萨宇拓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1至9月西藏旅游创历史新高
西藏累计接待游客475.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23倍。
长江源头将建首个垃圾处理场
垃圾处理场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主源头的沱沱河沿,工程总投资750万元,将于10月24日开工,2010年6月30日建成。
青海热贡艺术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典范,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雕刻、堆绣、建筑装饰图案彩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甘南藏族诗人嘎代才让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
嘎代才让于1997年开始藏汉双文创作,先后写出了《西藏诗抄》、《西藏志》、《北京手记》、《行者记》、《我的西藏特色》、《藏獒之死》等诗作。
青海重点建设工程之一黄南州扎毛水库工程开工
工程的建成,将解决隆务河流域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城镇供水、河镇防洪等问题,带动当地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届“西藏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表彰大会举行
10月17日表彰大会在拉萨举行。表彰了丁玲芳等10名杰出个人、山南地区财政局等10个先进集体、尼玛等54名优秀个人。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
此办法已经2009年9月24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于2009年12月30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