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9年 > 第六期

五彩阿里

——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达瓦扎西访谈

文/卢颖 发布时间:2009-12-22 08:54:00来源: 中国西藏


神山圣湖。米玛次仁/摄

[编者按]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的记者专程前往阿里,就阿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阿里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县长等一行官员进行了专访。为读者勾画出一个既拥有神山圣湖等世界级景区,又留下了古格遗址等众多不解之谜的神奇阿里,更重要的是,这里正呈现出基本现实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在西藏的西部,还有一个神奇的秘境,这就是令人向往的阿里。这块神奇的土地,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这些年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机场航线、公路网,这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向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延伸。带着探询的心情,记者在今年8月,驱车前往阿里采访。

  记者:从拉萨千里迢迢地赶到阿里,来参加阿里地区一年一度的象雄文化节。这些天每天都在感受阿里的巨大变化。今天有幸采访专员,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阿里近些年的发展变化。

  达瓦扎西:我是阿里普兰县科加村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是农民的后代,成为阿里行署专员全靠党的培养,人民的抚育。我从地区中学毕业后被分到了措勤县当老师,在措勤县工作了19年,当过老师、校长、教育局局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副书记、书记。后又任改则县县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阿里工作,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阿里的发展过程。

  阿里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8年,是阿里地区发展进程中十分特殊的一年,面对拉萨“3.14”事件和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阿里地区确保了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阿里全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亿元,是1978年1792万元的89倍;财政收入完成7257万元,是1978年66万元的110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0元,是1978年140.2元19.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4.15亿元,是1978年463.5万元的302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27亿元,是1978年711万元的400多倍。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亿多。

  这些数据也许十分枯燥,却很说明问题。过去这里生活都很困难,海拔高,人口少。但是这些年的GDP、财政收入、农民人民纯收入每年都是以2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从全自治区的角度讲,阿里的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

  阿里地区现在干部职工老百姓加起来只有9万多人,面积34.5万平方公里。人均GDP高,但总量小,16亿与内地的一个县也不能相比,但是,阿里发展很快,整乡推进农牧业综合开发的43个项目顺利建成,今年以培育人均纯收入超过5千元、1万元的“5千元村”和“万元村”为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力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3元,增长16%。尽管这样,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阿里有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这些极强的后发优势我们必须抓住,才能促进阿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记者:这些年,国家对阿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比较大,交通、能源方面的建设大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达瓦扎西:阿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交通,阿里是西藏7个地市中距离拉萨最远的地区,线路太长,道路状况太差。以前从阿里到拉萨开一次会,开车需要跑4天以上,路上耽误的时间比开会的时间还要长,交通运输成本太高了。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开车去拉萨只要2天时间。

  为了尽快改变阿里交通条件,阿里地委、行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汇报争取交通项目。可以说近60年来国家对阿里的投资力度非常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道路状况越来越好,光今年札达县境内交通投资就是14个亿,另外219国道(新疆叶城至西藏拉孜)这两年即将全部黑色化,阿里境内的日土至狮泉河、狮泉河至巴嘎至普兰段油路已经全线贯通,油路通车里程达510公里。大力实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项目,解决了86个行政村通车难问题,现在80%左右的村都已经通公路。而对城镇道路,则是进行了硬化,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

  2006年10月1日狮泉河水电站的建成,结束了阿里地区没有固定电源的历史,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阿里地区用电需求迅速增长,2009年狮泉河电网电量需求已达到4940.65万千瓦时,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电网需求电量将达到9141.95万千瓦时,而狮泉河水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仅为1347万千瓦时,狮泉河水电站已远远不能满足阿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实施其他电源点的建设步伐。现在开工建设的有改则水电站、札达萨让电站、日土乌江电站,总投资9393万元。这几座电站将极大缓解用电难的问题。

  阿里昆莎机场投资16亿多,2006年开始规划,2007年动工,在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机场建设非常顺利,目前机场跑道、航站楼、职工公寓楼和公共设施全部建设完成。仅用了14个月的工期,就完成了全部工程的95%,明年全面竣工。今年9月进行校飞,2010年7月1日将正式试航。阿里机场通航以后,按西藏自治区初步计划将开通三条航线:新疆、成都、拉萨。这样的话,阿里机场就不是支线机场,而是干线机场。阿里机场通航后,到拉萨只需两个小时,为阿里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时,对阿里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专员您是干教育出身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阿里的教育?

  达瓦扎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太重要了!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原来从事教育工作。这些年阿里虽然发展很快,但是比起其他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这个差距除了经济因素外,根本的差距是人才的差距。

  阿里地区以前基础教育很薄弱,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年轻人当中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还是比较少。阿里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很多内地和其他省区的人来支援,比如说我们去乡里调研时,乡里的干部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地区或内地分配过来的。就说阿里第三产业吧,大部分人员也都是拉萨、日喀通往狮泉则和其他地区的外来人。所以,我说阿里的落后主要就是人才的落后。阿里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全区同步发展,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


河的219国道。米玛次仁/摄

  阿里地委、行署历来重视地区的教育事业,提出了“科教兴阿”方针,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狠抓“两基”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7.6%、78%,虽然全地区7个县实现了“普六”,今年将全面完成“普九”攻坚任务,但是全地区只有一个高中班,与拉萨不能相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希望,现在学校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农牧民子女上学的问题,像普兰、札达这些地方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抓教育就有优势,老百姓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里,牧区就不一样了,居住的太分散了,要保住目前的入学率难度很大。

  记者:这些年阿里旅游业搞得比较好,应该有很好的前景。专员怎么看阿里的旅游业?

  达瓦扎西:旅游业是阿里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人们提到阿里,就想到“遥远”、“荒凉”、“贫瘠”、“高寒缺氧”等,阿里成为“落后”、“贫困”、“生命禁区”的代名词。其实阿里非常美丽,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自然景观,神山、圣湖、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班公湖鸟岛,全世界独一份,这就是我们阿里旅游的特色。阿里的旅游资源首次被外界认识是2002年阿里旅游年,那年来阿里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达到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1亿元,这是阿里历史上的第一个旅游年。此后每年,阿里都有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


2009年第三届象雄文化节上,阿里行署专员达瓦扎西和演员们在一起。卢颖/摄


从吉乌寺眺望圣湖玛旁雍措。阿里地区旅游局提供


古格王宫壁画。阿里地区旅游局提供

  为宣传阿里,使古老的象雄文明发扬光大,向世人展示阿里美丽多姿的文化旅游资源,阿里地委、行署于2004年8月1日至8月8日隆重举办了首届“象雄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了物资交流会、赛马、民族歌舞、藏式小吃等独具民族特色和民间特点的各项活动,还邀请国内外旅游爱好者以及有意在阿里发展的工商业者参与。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三届了。我们现在提出的旅游品牌是:“神奇的阿里,心灵的天堂”。从规模上来讲今年的规模还是比较小,以后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包括普兰国际市场上的尼商、印商都可以到狮泉河来参加物资交流会。

  这些年来,阿里还成功地举办了冈底斯转山节、象雄古文化节、班公湖民俗节等活动,积极开拓了旅游客源市场,2010年将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使旅游业真正成为阿里地区龙头产业。

  记者:阿里有札达土林、皮央·东嘎、古格王国遗址等文物古迹,除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重点维修和保护外,地区对保护文物有些什么措施?

  达瓦扎西: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源地,有丰富的寺庙洞窟遗址、精美的雕塑壁画遗存。这些文物古迹有待抢救和保护。从1996年至1999年,由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文物局、阿里地区行署和来自北京、河北、陕西的专家组成的阿里地区文物抢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托林寺、古格王国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有步骤地实施了部分维修保护工程。古格遗址投资了2千多万,今年又有一个7千多万的文物保护项目被批下来。对于阿里的文物古迹,我们的原则是,国家级的国家拿钱,自治区级的自治区拿钱,每年都会安排一些维修。随着国家资金的投入,文物古迹保护的会越来越好。地区有一些文物保护奖励措施,如果发现破坏文物的线索,向公安部门举报并破案了,我们会对这些提供线索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阿里位于祖国的边疆,旅游资源丰富,有万水之源玛旁雍措、众山之王冈仁波齐,有千年古刹托林寺、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址,有雄伟壮观的土林、风光旖旎的班公湖,有广阔的天然草场、碧玉般的扎日南木措,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处处皆是,开放的阿里、五彩的阿里、蓬勃发展的阿里欢迎各界人士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