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0年 > 第三期

从大峡谷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记第一次走出墨脱的人们

格桑公布 扎巴丁增 发布时间:2010-06-14 08:15:00来源: 中国西藏

墨脱69K路边瀑布
墨脱69K路边瀑布

  墨脱故称白玛岗,是一个神秘而又令千百万信徒们向往的地方,但是路途的艰险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只知道收受各种捐税,从来不搞道路建设,去墨脱只能走野兽出没的羊肠小道和行人搭建的简易便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去墨脱的路上要翻过大小数座高山峻岭,穿过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路上时常会受到野兽的攻击和伤害。当时民间传说墨脱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叫“马尼翁加”的野人,这种人的下巴粘在胸部上,裸体,只有晴天才出来活动。据说它们非常凶猛,一旦遇上就会将人弄死,所以人们心目中的白玛岗只是理想中的“牛奶的湖”、“肉的山”和“糌粑的树”,只有到了世界末日,白玛岗的神山才会开门,人只要能进到神山里面就可以成为未来世界人类的种源。

  据说白玛岗的居民都是走投无路的逃亡者、家破人亡的绝路人和囚犯,只有他们才会冒死去往那里,去寻求一线生机。旧时墨脱的藏族大多是这样迁移进去的。

82岁的罗布次仁(左)与扎巴丁增(右)回忆当年从墨脱走出来的情景
82岁的罗布次仁(左)与扎巴丁增(右)回忆当年从墨脱走出来的情景

  1952年珞瑜工作队进驻墨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共产党、毛主席的光辉照耀了西藏高原,民族平等的政策像春风一样吹遍了雪山草原。随着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央政府工作队开始进入西藏工作。特别是早期进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自觉地遵守当地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严格地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秋毫不犯群众纪律,而且勤勤恳恳地为西藏各族人民办事,一心一意地为西藏各族群众排忧解难的行为,极大地感动和教育了西藏各少数民族群众和广大上层爱国人士,他们在实践中开始认识到人民解放军在西藏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像西藏各级官吏们所散布的那样:红汉人要消灭宗教,共产党要“共产”、“共妻”,共产党的政策是“前松后紧”,好比是“身上套上了湿牛皮”越干越紧,他们会把老年人和年轻人押解到汉区去做苦役等等。逐渐认识到共产党、解放军真正是为西藏各民族群众办事,解放军真正是菩萨兵。1952年5月中央政府成立了一支珞瑜工作队(又称“白玛岗工作队”)进驻墨脱开展工作,他们千辛万苦徒步走进墨脱后,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开展工作,向门巴、珞巴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讲解《十七条协议》精神,宣传中央政府对西藏实行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同时力所能及地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帮助民众挑水劈柴,给他们看病治病。

墨脱门巴木楼
墨脱门巴木楼

  此前,墨脱曾于1950年发生过特大地震,这一次地震将当地的农田水利及道路桥梁等几乎全部破坏,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尽一切办法为他们修路架桥,首先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协助民众修复被地震破坏了的房屋,解决居住的问题,给民众发放农贷修复农田水利设施,开展生产自救,保持和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工作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及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的大量生动事例,使墨脱民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工作队,开始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共产党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之心,表达出了对解放军工作队的仰慕心情。他们尽一切办法帮助工作队克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反映各种情况,让工作队在很短的时间就在墨脱艰苦复杂的环境里站稳了脚跟,使墨脱这一世界第一山谷里的人们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和祖国一道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央民院学习的罗布次仁(右二)等同学的情景
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央民院学习的罗布次仁(右二)等同学的情景

  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墨脱的解放军工作队,为了培养当地少数民族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1955年,在当地选送了3名门巴族青年罗布次仁、罗布占堆、白玛央金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罗布次仁,本来家庭条件比较好,其父亲在气象历算上有一定的造诣,墨脱过去的气象历算资料基本上由其父亲来编制。但在一个事情上得罪了旧的宗政府官员,结果父亲被捕入狱,家产被没收,虽然在当地绅士的极力相救下获释,但终因受冤案的刺激神志失常后离开人世。罗布次仁家从此家破人亡。他十几岁就在当地的头人家打工,有时也到印度、不丹等地做一些小生意来维持生活。因为见多识广,早就想走出墨脱到外面世界闯一闯,听说有到北京学习的机会就积极自愿报名。在北京的3年多时间里,非常用功,各门功课成绩优秀。期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中央民族学院,罗布次仁和其他一些同学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1959年,因西藏民主改革的需要,罗布次仁提早从学校里毕业分配到了拉萨市林周县,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和生活中。1962年6月,由于墨脱工作的需要,罗布次仁参加了墨脱工作队,他和同志一起闯过冰山雪地再次回到墨脱。在墨脱工作的十多年里先后参加了剿灭逃窜到墨脱境内“四水六岗”叛乱武装的斗争和自卫反击战,参与了墨脱民主改革和建立人民政权的运动。1963年被任命为墨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为墨脱历史上第一位由贫民成长起来的地方长官。此后他担任过拉萨市曲水县,林芝米林县的负责人,县长,在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担任地区民宗局局长。今年82岁高龄的罗布次仁与其并肩作战过的同志一起回忆时说:“我们的一生有过辛酸经历和光荣而幸福的历程,共产党、社会主义给了我们一切”!与他一起送往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的罗布占堆等人也在西藏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任地区政协主席的桑杰扎巴( 右) 与地区政协副主席拉如活佛丹白尼玛一起研究宗教工作
现任地区政协主席的桑杰扎巴( 右) 与地区政协副主席拉如活佛丹白尼玛一起研究宗教工作

  成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骨干力量

  当年工作队保送罗布次仁等3名门巴族青年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的消息一经传开,在墨脱县境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有志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等少数民族青年,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希望能够出去学习,他们的父母也纷纷表示支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筛选,1956年初,工作队又确定了第二批扎巴丁增等25人名单,当年夏季他们顺利地从墨脱境内走出来,走进了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中央民族学院和西藏公学(1964年改为西藏民族学院)学习。1956年底,工作队再次从门巴族和珞巴族青年中选出了才旺嘉措等56名青年作为第三批外出学习和培训,这些有志远行的少数民族青年1957年上半年走出墨脱,开始了他们新的学习和工作锻炼生活。这些年轻人,后来不仅成为墨脱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并且也成为西藏其他地方的建设骨干力量。

盘旋在嘎龙天池周围的墨脱公路
盘旋在嘎龙天池周围的墨脱公路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西藏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省市区的无私支援,墨脱县委政府更加重视培养教育少数民族人才的工作,他们在办好县境内小学中学的同时向西藏及全国各类学校选送了一大批有志向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等少数民族青年,这些青年学成后在墨脱以及在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贡献着各自的力量。到目前为止党和国家培养出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地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35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有27人,据统计解放后墨脱县的县委书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人民政府的县长以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基本上都是由门巴族和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干部担任。曾经在墨脱县担任过政府县长、地区商业局局长、地区监察局局长和人大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扎巴丁增深有体会地说:我是第二批从墨脱深山老林中走出来的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我们门巴族珞巴族等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投入无法用数字来表达,用尽墨脱县的森林作笔,用尽大峡谷的河流当墨,把墨脱的高山河谷当纸,也写不完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投入,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对保护和扶持我们极少数民族发展的具体表现。已经退休的原墨脱县县长乃登说:“仅墨脱县而言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口不过一万人,而党和国家培养出的墨脱县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各类人才(不包括已去世的)达684人之多,这不能不说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极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视”。

墨脱县门巴族妇女在跳敬酒舞
墨脱县门巴族妇女在跳敬酒舞

  当前我国虽然遭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了,但是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依然有增无减,全国兄弟省市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支援力度有增无减。中央除了继续加大对墨脱境内其他建设事业的投入外,决定“十一五”计划内再投入9亿元人民币整治墨脱县道路交通设施,彻底解决制约墨脱发展的瓶颈。

墨脱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典礼现场
墨脱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典礼现场

  墨脱是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力资源世界第一,动植物种类世界之最。随着墨脱县境内道路交通等设施的改善,来墨脱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的人纷至沓来,对墨脱的研究管理和保护开发任务更加艰巨,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要调整结构,精心制定培养人才计划,迎接新的发展浪潮!

(责编: 吕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