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0年 > 第三期

盐井人的信仰和晒盐生活

陈丹 发布时间:2010-06-14 08:47:00来源: 中国西藏

完全康巴化的马锅头、纳西人旺堆。
完全康巴化的马锅头、纳西人旺堆。

  今天是星期天,藏族妇女阿呢早早地就换好了一身干净衣裳,发辫也梳得光滑鲜亮,牵着女儿妮娜汇入步履匆匆的人流,朝着村头的教堂走去……和阿呢一样,对于上盐井村的绝大多数村民来说,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礼拜天”……

  天主教的传入

  蓝天白云下,金顶红墙的寺庙里传出喇嘛低沉浑厚的诵经声,转经筒没完没了地转着,酥油灯永远不灭,磕长头的身躯一次又一次的俯下……藏传佛教仿佛流淌在藏人身体里的血液,从出生到死亡,一刻也不能缺少。这是藏族人在外人眼中的既定符号,而且,这种符号已经烙印一般打在人们的心里。

  可当初偏偏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西藏最边缘的澜沧江峡谷中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小部分藏族选择接受上帝的福音,成为天主教徒。而今150年过去了,这个村庄80%的人跟阿妮一样,选择或是承传了同样的信仰……

  新教堂是在原址上刚刚建好的,典型的汉藏结合——外观是藏式民居的样式,里面是西方教堂的装饰。它是盐井最漂亮的建筑。

马帮路途上的加餐或正餐
马帮路途上的加餐或正餐

  当初,两名法国神甫来到盐井,在位于下盐井上方3公里远的地方买下一片土地,以慈善的手段收容了一些孤寡乞丐,给他们土地、帮他们盖房,让他们安下身来……慢慢地这里发展出一个村庄——上盐井,村民理所当然都成为天主教民。

  可是作为一个异族的信仰,坚守起来是无比艰难的,当时盐井有不同派别的佛教寺庙20多座,因信仰不同引发的冲突接连不断,在几次重大的冲突中,神甫被驱逐、教堂被抢劫、教徒被杀害……

教堂外景
教堂外景

  教堂自开教以来曾有17位不同国籍的教士来此任职。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最后一位神甫瑞士人杜仲贤,辛勤工作了5 年,在离任前夕,由一名教徒陪伴去德钦教堂安排工作,结果在途中被甘达寺4名武僧杀害……之后,天主教徒们的活动终止了30多年,教堂也改做了小学教室。表面上看,似乎天主的福音就此消声了,可是,信仰仍存。

  直到1983年,国家宗教政策落实,盐井教堂的钟声又再次敲响了……这20年间,天主教徒和佛教徒和睦相处,相互理解和尊重,甚至通婚。

盐井天主教堂内部
盐井天主教堂内部

  西方传教士曾历尽数百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佛教牢牢扎根的藏地顽强的播撒天主福音的种子,可几乎无一幸免地失败了,唯一幸存的一颗却在盐井这个边远的弹丸之地生了根发了芽。

(责编: 吕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