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面具的制作工艺
◎萨迦寺冬季法会的壮观场景。
萨迦法舞与萨迦面具
萨迦是历史上萨迦王朝的发源地,萨迦寺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祖寺,现存各类文物近10万件,有“第二敦煌”之称。萨迦面具特指在萨迦寺宗教仪式中跳神表演所戴的面具和藏戏面具,它自成体系,是在西藏萨迦本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在我国藏区,藏传佛教寺庙神舞和藏戏、民间舞蹈、民间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面具,在藏语中称之为“芭”。它不仅是藏族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藏族造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萨迦寺内各种女活鬼面具。
萨迦面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萨迦县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上戴萨迦本地制作的各种面具相当多,其中最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宗教活动,就是萨迦寺每年举办的夏季法会和冬季法会。
每年的藏历七月称为夏季大法会,当地居民也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普珠”节,“普珠”意为观修供养。“普珠”节期间,喇嘛跳古老的金刚橛神舞“多吉普巴”。这种舞蹈气势很盛,开场仪式便有100余名戴各种动物野兽类面具的演员旋转和跃跳。
藏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九日,为冬季大法会,称为“堆钦”。主要内容仍然是神舞表演,僧人和俗人以萨迦寺巴贡霞护法神的面具为主,戴着萨迦本地制作的各种护法神、萨迦各种女活鬼面具、幻化神野牦牛面具、哈相面具、阿扎热等贴布脱胎面具进行神舞表演以纪念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教派700年前统治整个西藏的光荣,据说旧时西藏萨迦派的“堆钦”是整个藏区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尼泊尔、印度、缅甸等的商业、文化、宗教界的人们商贸洽谈与文化交流的盛会。由此可见西藏萨迦面具制作的起源早,历史悠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