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在羌塘无人区
◎放牧一般都由家中的年轻人承担。
“辽阔的羌塘草原呵,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藏北民歌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相对于其他邻近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更高、更寒、更辽阔。5000多米的平均海拔,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气温、7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涵括了几乎整个西藏那曲地区和阿里局部,以及青海部分藏区。
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区一直被视为“无人区”、“生命禁区”,因为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类无法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但是在40多年前,有18名勇士不畏艰险,在一个名叫洛桑丹珍的藏族汉子带领下,深入到无人区考察、放牧,用事实证明,无人区并不是人类的禁区。当时双湖统属申扎县管辖,当牛羊增多,腹心地带草场载畜量饱和,畜草矛盾一年比一年突出时,人类便自然而然地向无人区进发。于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搬迁开始了,5000名牧民赶着52万头牲畜进入了这片亘古荒原。很快,双湖特别区成立了,无人区变成了牧区。
双湖很遥远,从距离拉萨数百公里的那曲出来,开汽车要跑两天两夜,方能到达双湖的巴岭乡。到双湖之前,我无法想象它的模样,不仅因为双湖距北京有数千里之遥,不仅因为它广阔的面积差不多占祖国版图的百分之二,大概更由于它曾是与世隔绝的无人区。要知道西藏人甚至算是本地人的那曲人都几乎不到这里来,这片无人区几乎不曾参与人世的沧桑。
◎野生动物的遗骸。
◎放马奔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