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信箱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杂志社编辑:
前日从拉萨邮局报亭购得《中国西藏》2011年3期,经过几十年的耕耘,贵刊办得越来越好,整体质量提高很大,想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令人感佩。
看了该期刊物的头几篇文章,欣喜之余,也发现一些明显错误或不严谨之处,特求教与此,望再接再厉,更加注重细节的完善,以不负贵刊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23页图注“文都乡”与下文“温都·公布甲”,地名写法不一。
2、23页“母亲索朗卓玛”,“现任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事实上,尧西·索朗卓玛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的时间比较早,系五届副主席,在最近四届的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任上并没有她的职务,同样,她的全国政协委员职务也不是“现任”。
3、27页,“直到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大师在扎什伦布寺圆寂之前,对敬爱的周总理始终十分敬仰和怀念”,读起来只能认为是作者个人的判断或推理,拿出事例来加以阐述才有说服力啦。
4、28页,“…尧西…是贵族中的贵族,朗顿家族名列第一”;我们在西藏接触众多当地贵族人士,没听说同是达赖父家的尧西贵族还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假使有这种分类又是以什么为依据?或许这只是作者为了强调与朗顿家不同寻常的友谊吧。
5、32页,“大儿子班觉曾任西藏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据我所知班觉先生直至退休前都未曾在自治区机关任职,所说“西藏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疑为“拉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6、32页,“举办了五省藏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正确的提法是“五省区藏族文学创作座谈会……”,因西藏是自治区,未设立行省。类似的还有一些。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拉萨一读者
注:杂志社用全文刊登来信的形式向这位细心而严谨的未署名读者表示敬意和谢意。
湖北胡庆:请问西藏吉隆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答: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欢乐村”,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面,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全县面积1.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草场面积130万亩,森林面积42万亩,总人口1.2万人,辖3乡2镇。
吉隆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部、西南部与尼泊尔接壤,西、北、东部分别与萨嘎、昂仁和聂拉木三县交界,边境线长162公里。是西藏历史上主要的对外通道之一。县城宗嘎距日喀则市490公里,海拔4200米,是形成于第三纪至第四纪初的古湖盆地,北窄南宽。吉隆县城以北部马拉山脉为界,东北部是较为开阔的湖盆草原地带和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段河谷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植被稀少,具有原始粗犷之美。与聂拉木交界处,有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希夏邦玛峰。佩估湖位于吉隆县境内希夏邦玛山峰脚下,水域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湖水南淡北咸。再加之佩估湖深不可测,一年四季碧蓝如玉。开阔的湖盆、碧蓝的湖水与周边雪山交相辉映勾画出了粗犷的高原风光。其南部有冰山融水注入,因而湖南岸的水可以引用,为雪域圣湖之一。
吉隆县境内的江村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40多平方公里。珍稀动物众多,有长尾叶猴、麝、黑熊、猕猴、藏雪鸡等,这里的长叶云杉和喜马拉雅红豆杉是中国仅存的珍稀树种。
地处吉隆县城东南的贡塘王城遗址,大约建于公元11世纪前后,遗址现存4段,约分为5个建筑时期,始建于第六代贡塘王拉觉德,终于第十七代贡塘王赤拉旺坚时期。吉普园坐落于吉隆镇吉布村的曲姆古日雪山下的幽静树林中,是西藏最为悠久,也是至今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小型庄园。吉隆的拉朵风光,“拉朵”意为“融合”,可谓名副其实的融合风光观光地,这里集雪山、牧场、田园、森林于一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美轮美奂,无不显现出高原独树一帜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甘肃酒泉的刘文国:想了解一下类乌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来龙去脉。
答:西藏类乌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类乌齐县西部,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0614.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4932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5441.7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45852.9平方公里。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73科231属652种。有脊椎动物180种,分属于4纲13目4科,其中鱼类1目2科3种;两栖类1目3科4种;哺乳类5目13科39种;鸟类6目29科134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保护区分布着多种珍稀濒危物种,面积大小适宜且处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亚高山森林与高山草甸过渡地带,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来讲,还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来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