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通村史上第一块油菜基地
人们常说金秋、金秋,因为秋天关乎田野的丰收。2016年的秋天也是朗通村喜获丰收的一个金秋,也是朗通村创造历史的美好时光。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的油菜收成那么好,驻村工作队给我们带来了实惠。”在朗通村担任22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朗加旺堆,谈起朗通油菜基地,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昌都市委宣传部驻朗通村工作队,早在去年就已明确了朗通村的发展思路——利用好土地资源,做足土地文章;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2016年春耕前夕,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县农牧局的大力支持,协调解决了2100斤油菜种子、2000米长的网围栏,利用该村300亩轮休地建立了油菜种植基地。
种植油菜,在朗通村历史上是第一次,开头很难。驻村工作队队长罗布出生于西藏山南,那边的农业传统和技术相对昌都这个村好很多。为了更好地做好这次油菜种植基地的工作,罗布多次与家乡熟悉情况有经验的种植户联系,询问种植油菜的细节问题以及田间管理等情况,对种植油菜的技术和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4月份,种植油菜期间,朗通村4名驻村工作队成员将当地群众组织起来,进行种植油菜技术的培训。对怎样播撒种子,种植深度如何,怎样筛土、施肥等播种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和培训。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当地群众一起下地干活并进行指导,将300亩油菜种植基地的头一次试种做到了精耕细作的水平。
5月份,天公不作美,炽热的天气,滴雨不降,油菜迟迟长不出来。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有空闲,就下地看油菜苗出来没有,担心基地荒废。
6月份,终于盼来了及时雨。细雨中嫩绿的油菜苗茁壮成长,油菜一夜间变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像喝足了水,精神极了。这下,终于让驻村工作队的一块“心病”得以解除……
7月,是丁青最美好的时节,油菜长势良好,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了基地。一到田间,黄橙橙、亮晶晶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璀璨芬芳、香气扑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道317刚好经过这个油菜种植基地,经过的路人和游客都会被这片花海吸引,很多人甚至会停车驻足并留影。
进入8月,金灿灿的籽实挂满秸秆,丰收的希望在每一个朗通人心中满溢。驻村工作队也是倍感欢欣,但当时正值雨季,不能有丝毫懈怠。队员们在认真查看天气预报后,选择天气晴朗的几天组织村民进行抢收,并提醒村民们如何储存收获,防止将辛苦大半年的劳动成果化在水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这300亩油菜喜获丰收,看到朗通的老百姓能够增产增效,驻村工作队感觉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一年的辛苦劳作后,队员们不由地想起了驻村工作期间风吹日晒的生活,都感觉到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段时光。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惠和好处的同时,也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的“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这一重要政策的必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