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7年 > 第六期

荒野寻兽

卞晓星 发布时间:2017-12-22 16:06:00来源: 中国西藏
  11月的羌塘,夜间气温已达零下20多度,刷牙前要把牙膏揣进怀里捂暖才能挤出。白天常有飓风卷砂石而来,人甚至可躺于气流之上立于不倒之地。 

  “你去右边吧,我看看左边那块石头去。”和同伴暂别,我停歇了三次,才喘着粗气爬到河谷上方80米左右的一块巨大的石壁下。看地形,这里似乎很适合雪豹做领域标记,便低头查看地面痕迹。清澈的鼻涕滴答掉落,几乎一瞬间,就在鼻孔边缘凝成了冰晶。 

  “多杰多杰,我这儿有两新鲜刨痕,你那边怎么样?”我拿起左肩挂着的对讲机,和同伴联络着。然后掏出调查表和全球定位系统,记录当前位置的坐标及兽迹描述。 

  “我这边找到个很老的粪便,旁边的刨痕貌似也很旧,盖着一层碎石子呢。等我采完样,就过去你那边吧。” 

  “OK,小心哈。” 

  多杰身手矫健,几分钟后,飞檐走壁,急促但很轻地喘着气,出现在我身边。 

  “这刨痕很标准呀,也够新鲜,在地图上哪个位置?” 

  我给他看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图上闪烁的点。我们觉得这是个很理想的位置。臆想中,雪豹应该会不时从这里经过,逗留,做领域标记。我们搬来几块石头,在距离岩壁几米处码成尖而稳实的堆,绑上一台红外相机,对着刨痕的位置。我跪在岩壁下假装雪豹,多杰反复调试相机,确保它能捕捉到我爬过的身影。 

  荒野追踪?可惜并没有摄制组跟着我们。这不是真人秀节目,而是实实在在的科考,目标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雪豹。它们行踪诡秘、毛色隐蔽,在野外极难被人眼发现,因此研究起来非常困难。在学界公认的雪豹分布地中,羌塘,是一片大得不容忽视的土地。但一直以来,这里的雪豹数量都无人知晓,却被猜测得极低。在西藏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启动了在羌塘保护区、色林错保护区的雪豹种群研究及保护项目。而所有项目的基础,是要摸清羌塘的雪豹生存现状,包括栖息地范围、种群密度、生存威胁等。这个冬天,我们正是为此而来。 

  调查步骤说来倒也简单。跋山涉水,寻找雪豹留下的痕迹:后足在地面挖出的心形刨痕、爪印、粪便。留有痕迹的地方,通常为雪豹经常行走的通道,也可能常被用来做领域标记,是“邂逅”雪豹的最佳场所。挑选这些地点,架设自动触发拍摄的红外相机。只要有动物从相机前经过,相机就会启动,迅速拍照或录像。隔一段时间取回相机内存卡,就能看到拍摄结果。我们需要提取出清晰的雪豹图像,通过它们身上的斑点识别个体,记录每只个体的出现次数。最后,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运算,估计出调查区域内的雪豹种群密度。 

  雪豹多栖息于高海拔区域,倾向于在岩石多而陡峭的山地活动。这就使得我们的第一步工作——跋山涉水变得极具挑战。我们划定了800平方公里的调查区域,平均海拔约为5300米,横看成岭侧成峰,越野车只能勉勉强强行驶到山沟外围。所以此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脚尖下的羌塘”。 

  我们带着露营、野餐的物资,驱车进山,行驶到车能到达的最深处,依水源择平地扎营。每日晨起烧水、吃糌粑,准备好当天调查所需的物品,带上面包、香肠、水就出发。两三人一组,包揽一小片山,沿既定路线徒步调查。调查队员都是有经验或接受过培训的,路遇适宜雪豹留下痕迹的地方,便爬上爬下地去察看。我们预先设计了一定密度的相机部署方案,如果发现明确的雪豹痕迹,并正好与部署计划吻合,就在有痕迹处架设红外相机,以捕捉雪豹影像。同时,还要记录发现痕迹的位置,如有雪豹的粪便、毛发,也一并采集作为实验室研究分析的样品。 

  我们约定,安全第一,天色暗下来之前必须回到营地。钻回帐篷,用有限的食材和各种调料,换着样儿地做大锅饭——咖喱羊肉胡萝卜焖饭、五香羊肉白菜面、羊肉什锦蔬菜火锅、洋葱土豆羊肉酱油焖饭……随车带着煤气罐和煤气灶,真是英明。大家挤作一团,边吃饭边炫耀今天自己找到了多么新鲜的雪豹粪便。 

  在这个吃着黑椒羊肉土豆焖饭的傍晚,一轮圆月从帐篷缝隙处的山头升起,大且明亮。 

  “要是这时候有只雪豹从山脊上走过去,绝对大片啊!” 

  在野外待久了,任何情景,都能联系到雪豹、保护、食物链之类的工作主题上来。因为动物和风景,支撑着我们的全部生活。也正是这两样元素,各自变幻莫测,交织在一起更有无限组合可能,让人永远看不够,爱不够。 

  自第一次踏入羌塘,已经三年半过去了,来来去去十几次,我却越来越迷恋这片荒野高地。动物的野性美,在大羌塘的背景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爬山到高处,或是驾车在平原飞驰,看到成群的藏原羚眨着大眼睛蹦跳着跑过,藏狐扬起大方脸严肃地观察我们,都会心生感动,庆幸自己在青春年纪即寻到一片挚爱的土地,并为之工作。 

  这个冬季,我们徒步荒野,以踪迹为媒,试图了解这种隐居羌塘的大猫,献上我们一厢情愿的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尘世喧嚣,只愿雪豹在羌塘安好。 作者系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成员)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