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一期

立足西藏 快乐地绘画——藏族青年画家拉巴次仁的成长历程

余友心 发布时间:2018-02-12 14:34:00来源: 中国西藏

  拉巴次仁是一位活跃在西藏画坛的藏族青年画家,他土生土长,始终扎根于民族文化和家乡生活的深厚土壤之中,既牢牢地关联着传统艺术的脉络,又自然而然地眺望民族艺术在新时代的方向和前景,他以“坚定而快乐地绘画”作为成长历程的路标,在雪域高原一路走来,留下了一程实实在在的快乐足迹,引人关注、值得品味。

  西藏美术的现状虽不如内地那般热闹非常,但是当代美术浪潮也时而涌上高原,使藏族青年画家们左顾右盼心神不定,往往有不知深浅的随波逐流、也有胆小却步的迟疑观望,都面对“路在何方”的难题。拉巴次仁1999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同一年龄段的许多美术青年都去“当代”、“前卫”了,他犹豫彷徨过,陷入一番深沉的思考:“自己应该往哪个目标走?能走多远?后来,我慢慢感觉到,能走多远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要一直坚定地走,让自己心里充满快乐,如同小时候画风筝图案那样”。他没有盲目地胆大妄为,也不愿裹足不前,他找到了一颗深藏内心的艺术种子,进而发现了培育这颗艺术种子的肥沃土壤,由此出发“路就在脚下”。时至今日,可以更确切地断定这条路是坚实宽广的艺术之路,由小处着眼是可以寄托人生、滋养艺术情怀的心路,由民族艺术发展的大处着想,是一条沿着艺术规律前瞻的必由之路。

  拉巴次仁生长在有着“西藏文化艺术粮仓”美称的日喀则,承蒙以传统文化为魂的乡情、民俗哺育,他自幼酷爱绘画,也以同样与生俱来的民族性格、乡土情怀作为自己的画魂:“我的家乡有着藏地盛行的‘望果节’,那是农民为庆祝丰收的传统仪式。节庆时、乡亲们身穿最漂亮的藏装,唱起最动情的民歌,跳起最欢快的舞蹈,那是天地诸神与我们同欢共乐的盛典;我的家乡有着千百年来最为虔诚的宗教信仰,我们在迄无始终的盛大宗教仪式中皈依三宝,在义无反顾的朝圣路上净化心㚑,寺庙里的诵经声和寺院墙上庄严的绛红色一直在我心头、脑海里萦绕;我的家乡还有江孜达玛节、萨迦驱鬼节、具有后藏特色的藏历新年仪式,以及沐浴节、燃灯节、古老的起耕节、斗牛节等等过不完的民俗节日,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中留下的历史记忆,其中珍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是我们民族性格的永恒依托,是在民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璀烂无比的精神财富。这中间,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日喀则的‘风筝节’。小时候我能在风筝上描绘出自认为最美丽的图案,并因此快乐不已,至今、这种欢快兴奋的情绪一直牵动着我,在民族民间的艺术殿堂里东张西望,隨手捡起一些民俗活动的动人片断,用我的方式再现于画布上,这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日喀则被誉为“西藏的文化艺术粮仓”当之无愧,这里有立地顶天的世界之颠珠穆朗玛峰,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米拉日巴尊者曾长期穴居修行,尊者的“道歌”浓缩了藏文化奉献给全人类的极具普世价值的大智慧、大慈悲,珠峰与尊者一同构成画家的精神支柱;这里发源并奔流着雅鲁藏布江,画家自幼吮吸母亲河的乳汁,不仅长成健壮的与这一方热土相称的体魄和心智,更发育着特别纯朴浓郁的审美灵性和直觉,画家借以感知沧茫高原之上无与伦比的天地大美;这里更有随历史长河滚滚而来的文化巨流,形成与之伴生的文化沃土,一方文化水土养一方人文、人心,画家生于斯长于斯,拥有“文化粮仓”赐予的先天优势,辅以后天的勤奋观察和学习,渐渐形成了一部有关日喀则地区文化艺术胜迹的路线图,虽不成文却谙熟于心。他长期、不辞艰辛地一处处前去考察、研究、学习,他的心得体会渐渐深入、丰富,知识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与学院的西化倾向相比是全身心地回归了。他从对诸如萨迦寺、夏鲁寺、白居寺等古代壁画经典作品的赏读中,明白了宗教艺术特有的教理说服力,也领悟了作为艺术经典作品的超常感染力。他从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还感受到贯穿古今的开放精神,藏民族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艺术的引进和影响,他们善于借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传统相融合,巧妙地完成文化的“异质同构”,从而迎来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不断创新与繁荣。温故而知新,拉巴次仁从中看到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民族的”,和一条充满活力、源远流长的艺术创新之路:“世界的”。

  拉巴次仁沉醉于童年的回忆中、童真不泯。他把画布视作万里晴空,放风筝、放飞斑斓绚丽的童年梦想。他的《放飞梦》 《梦•春风》 《梦•吉祥》 《梦•慧眼》 《春消息之一》 《春消息之二》等系列作品的完成便是他艺术探索路上的第一行程。很明显,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是他童年生活的诗化表达,在艺术形式上是崭新的创造,艺术气质又全然是藏族的。那时候他只有二十多岁,正如初升的朝阳。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和创新勇气,当再度深入乡村体验同胞们的生活时,他会被炊烟中弥漫的牛粪味道吸引住,随后去欣赏贴在墙上的牛粪饼,那种节奏美和形式美令人赞叹;会去关注农家院落中一处关于辟邪的图案,除了它的宗教内容之外,还有一种木刻版画版的韵味和神秘感;还会为农家女用织机编织出的美妙色彩而动情……藏族的生活方式是艺术化的,他们快乐的生活着、创作着。拉巴次仁在乡亲们的生活现场看到了许许多多民间艺术精品,在这里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展示了藏族的独特生活方式和艺术创作方式,他以全身心与之产生情绪的共震和审美共鸣,他找到了真正的艺术创作导师!又有一批新作问世了:《吉祥家园》 《过年》 《萨迦放生羊》 《祥云下的新村》 《萨迦驱邪图》 《三尊怙主》 《彩色的经咒》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等,都是这一教程的创作成果。拉巴次仁在回顾这段创作感受时说:“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生活味道,比起繁华都市里每个人都迈着捡金子的步伐,争先恐后地四处打听幸福的下落,我更喜欢自已生活的这片大地通过很多细节表现出来的悠然和宁静。”他的作品表现了这样的真情实感,他的审美取向表明了画家对民族民间艺术趣味的情有独钟,同时,他的艺术风格又是个性化的、当代的,他的探索是成功的。

  拉巴次仁还是一位肯于担当的藏族青年。他在日喀则文联任职期间以及调到西藏美协工作以来,肩付了大量事务性和美术界创作活动的组织工作,都能任劳任怨真抓实干。调来美协这几年主要是协助韩书力主席做《百幅新唐卡艺术工程》的组织、服务工作,任务艰辛繁杂,他卓有成效地胜任了。在这项工作中他与众多传统唐卡画师保持着紧密联系,为他们提供各方面服务,也借机向他们学习,在继承宏扬民族传统艺术方面做过一些实事求是的理论思考,并与《百幅新唐卡艺术工程》的创作实践相结合,独立完成或合作了新唐卡《藏东民居》 《扎什伦布寺印象》《雪山红日一关怀、鼓舞、期望》《盛世和光一一日喀则全景图》《格萨尔王》等,这些创作都是他忙中偷闲完成的,说明他依然是一位葆有创作激情的画家。

  拉巴次仁所运用的艺术形式为“布面重彩”,这是从传统唐卡演变而来的新藏画,在文化渊源上可归类为《新唐卡》,这一艺术形式是当代西藏美术家们在继承民族艺术传统基础上的全新创造,在美学取向上他们共同追求西藏的、“有意味的”审美样式,但又具个性化的独创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是一个有着老、中、青大跨度年龄段的画家群体,并以藏族中青年画家为其主体,他们力求为西藏传统艺术从“神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开辟一条一新路,这是一个时代课题。积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布面重彩”艺术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画家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拉巴次仁正是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青年画家中的一员。

  他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却依然故我、快乐地绘画。拉巴次仁的成长历程证明:他是一位值得期待的藏族青年画家。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