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二期

藏文化之瑰宝——《十明图》唐卡创作

马静 宋妍霖 发布时间:2018-04-14 16:13:00来源: 中国西藏

  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绚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藏民族文化始终熠熠生辉。而有着“藏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的唐卡是人们了解源远流长的藏文化的一个窗口,其题材涉及宗教、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的推动下,组织中国九位唐卡大师和一位颜料大师,丹巴绕旦、格桑次旦、颜登泽仁、希热布、娘本、更登达吉、夏吾角、西合道、罗布斯达、阿旺晋美共同创作《十明图》唐卡,这是历史上首次用唐卡呈现涵盖了藏族文化方方面面的十明文化。其中,有四位大师丹巴绕旦、格桑次旦、罗布斯达、阿旺晋美来自西藏。

  十明学是藏族古典文化最经典的十门科学,它涵盖了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在高原文化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声明学、量论学、工巧明、藏医学、内明学、星算学、修辞学、韵律学、词藻学、戏剧学,也是此次创作的内容。2017年,我们在西藏探访了正在创作《十明图》唐卡的四位大师,并对其进行了专访。

  丹巴绕旦与内明学

  盛夏时节,拉萨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气候非常宜人。在西藏丹巴绕旦唐卡艺术学校里,座无虚席,来自各地的学子,正在认真聆听一堂生动的唐卡艺术理论课,授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过古稀之年的中国顶级的唐卡艺术大师——西藏丹巴绕旦唐卡艺术学校创始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勉唐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巴绕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唐卡艺术学校创办至今,丹巴绕旦不间断地为热爱唐卡艺术的孩子们传授唐卡技法、理论课程。几十年如一日,丹巴绕旦让唐卡这门璀璨的艺术得以更好的传承。

  丹巴绕旦出生在唐卡绘画世家,十五岁时,他完成了学业,同时也能独立承担各类唐卡的绘制工作。除了热爱唐卡绘制工作,教学是丹巴绕旦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丹巴绕旦先后进入西藏师范学院和西藏大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他开创性地将唐卡和壁画艺术引进到高等学府的讲台上,培养了大批美术理论和美术技能的高级人才。在教学之余,近期,丹巴绕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创作《十明图》唐卡上。

  丹巴绕旦学识渊博,在唐卡界很具权威性,因此在此次《十明图》的创作中对整体进行把控。丹巴绕旦介绍,在《十明图》唐卡创作的白描阶段,他亲自去青海和大师们交流。由于此次唐卡创作都是大师级别,因此在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上,丹巴绕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绘画和创作的表现能力,不需要过多干预,主要根据藏族的历史文化对每一幅唐卡主尊、侧尊人物的选择进行整体考虑。

  对于《十明图》的创作,丹巴绕旦非常重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参加此次创作的每一位唐卡画师都是藏区顶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不同流派与不同区域的唐卡大师相互交流、切磋技艺,这对于未来藏族的美术史、唐卡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抽签,丹巴绕旦创作的是“十明”之内明学,是《十明图》最主要的一幅。内明学是大五明之一,是研究佛教哲学的特殊学问。内明学的显宗和密宗是佛陀的思想要旨,代表了佛陀的世界观。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和古籍经典后决定,此唐卡主佛为释迦牟尼佛。

  在释迦牟尼佛的下方分别画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传承体系,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相传龙树菩萨传承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无著菩萨传承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行为,由他们阐释释迦牟尼佛的佛语《甘珠尔》,以及阐释《甘珠尔》的《丹珠尔》。在释迦牟尼佛的上方画的是藏传佛教八大教派的创始人。

  丹巴绕旦介绍,勉唐派唐卡最主要的风格是佛像的造型给人非常宁静、舒适的感觉,佛像和其他流派相比比较圆润,颜色以藏青和藏绿比较多,佛像衣服上的纹理也会画得非常细致,勉唐派唐卡的背景也非常的讲究。

  罗布斯达与辞藻学

  拉萨深秋的早晨已经有一丝寒意,走进西藏唐卡画院,学徒们却早已井然有序地开始了一天的绘画、学习。“画唐卡也是修行,修行哪能睡懒觉呢?”罗布斯达老师微笑着说道。

  罗布斯达,藏族,1967年出生于绘画世家,西藏日喀则人。家族五代从事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特别是唐卡绘制。他从小跟随父辈们学习基础传统技艺,耳濡目染下,开始学习熟背《佛说造像度量经》,并系统学习唐卡。年轻时便参与了扎什伦布寺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的壁画绘制工作等。尤其是在布达拉宫,历经八年时间,独立完成了红宫坛城殿的珍贵壁画的修复与临摹工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布斯达现担任西藏唐卡画院院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勉萨派国家级传承人。在此次《十明图》唐卡创作中罗布斯达负责词藻学唐卡的创作。

  此次《十明图》唐卡创作不同于一般唐卡绘制有范本可以参考,而主要靠画师自己创作:从对主题的理解、整体的把握到主尊的选择、细节的处理等整个绘制过程,都需要画师自己斟酌。这不仅要求画师有精湛的技艺,更是对画师文化积淀、思想境界等全面的考验。罗布斯达感叹:“为了画好这次唐卡,我可是拿出了当年修复布达拉宫壁画的劲头。因为没有范本临摹参考,我查阅了大量经书、典籍,并与其他大师交流,不断求证,完成了白描图定稿。然后逐一进行勾线、上色、打磨、勾金、开眼等步骤,直至唐卡完成。这样竭尽全力创作好唐卡,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唐卡,了解勉萨画派唐卡,也是为唐卡的开枝散叶尽我的绵薄之力。”

  罗布斯达在此次《十明图》唐卡中,负责的是词藻学唐卡的创作。词藻学,是主要论证事物名字的命名、运用、同义异名和一词多义等道理的学科。词藻学是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对藏文字、藏文学等的发展、传播、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罗布斯达介绍:“唐卡中间的主尊绘制的是罗泽哇•亚龙扎巴尖参。他是西藏著名的佛学家和大学者,学富大小五明、兼通显密,尤其以精通词藻学著称。主尊上方绘的是妙音佛母,他是赐予各种智慧及文艺才能的本尊。在西藏,凡是学习梵文、文学、写作、辩论、艺术等的人,都要修持妙音佛母。主尊周围分别绘的是班智达•其美桑格 、夏鲁•罗泽哇曲琼桑布、欧曲•达玛巴扎 、仁布•阿旺吉扎四位为词藻学作出贡献的大师。”

  格桑次旦与声律学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西藏大学勉唐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桑次旦的画室,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他正认真的在给一幅唐卡勾金,这幅唐卡便是《十明图》系列之“声律图”。

  格桑次旦,勉唐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他还是孩子时,恰逢国家对大昭寺壁画进行修复,他便在大昭寺里跟着前辈们当学徒工,调色、在木器上画画、在壁画上涂颜料等。大昭寺维修结束,为了生计,他便找了在家具上绘彩绘的活儿。直到上世纪80年代,遇到了著名的勉唐派唐卡画师丹巴绕旦,他便师从丹巴绕旦继续系统学习勉唐派唐卡技法。80年代末,唐卡艺术首次走进大学课堂,格桑次旦到西藏大学教学生画唐卡、壁画等,他一边教学还一边继续坚持画唐卡。

  声律学亦称为“韵律学”,是声明学的分支,主要论述诗句组合规律和梵文偈句音节轻重组合规律。

  在创作前,格桑次旦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古籍经典,并与丹巴绕旦老师商议后确定“声律学”唐卡的主佛为五世噶玛巴即噶玛•得银协巴。1407年4月10日,明成祖封得银协巴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简称大宝法王),并命他“领天下释教”。

  在此幅唐卡主佛的上下两侧画的是在藏族历史文化进程中对韵律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格桑次旦说:“此幅唐卡从今年4月份开始创作至今,经过打稿、勾线、涂色、打磨、勾金等程序,后续还将有细节处理、开眼等,唐卡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需极其细致”。

  首先,在选择原材料时,画布选用上好的纯棉白布,绘画原料则是用纯天然矿物原料,勾金则是用纯黄金磨成粉。

  格桑次旦特别介绍,还有一种原材料也要“货真价实”,那就是在画唐卡时为了让唐卡的颜色保存持久,需要有适量的“牛胶”与矿物原料混合,他说,传统的“牛胶”都是用牦牛皮,除去油脂,在柴火灶上经过长时间慢火熬制而出的,使用传统的“牛胶”比使用现代工业胶的唐卡在保存时间上更长。

  绘制唐卡中还有一项细活则是“打磨”,格桑次旦拿出绿色的“细沙”,这便是绘制唐卡时用的绿色的矿物颜料,经过调制涂在唐卡上依然是细小的颗粒,这时就需要用玛瑙石在涂好的唐卡上慢慢细磨,直到感觉表面光滑细腻为止,“一次打磨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有时往往还得经过好几次这样的打磨才能达到现在的效果,打磨后的摸起来会比较光滑”,格桑次旦指着刚打磨过的一小块绿色背景说。

  阿旺晋美与藏传矿植物颜料

  “真正将大师的灵感和技艺凝固下来的是材料,恢复传统的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追求最正宗更丰富的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是我的使命。”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是西藏大学教授、非遗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旺晋美。

  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以产于青藏高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制作原料,运用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纯正、色相艳丽而不俗气,耐光性强、耐气候性佳,历经千年而不明显褪色,因而享誉四海。然而,该制作工艺在1959年以后就基本失传。

  1997年,阿旺晋美教授作为“藏传矿、植物颜料的研究开发”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走访了藏区许多寺庙遗址,历史变迁使得许多壁画和雕塑形状破碎,但碎片上的残图依旧色彩浓厚瑰丽,极具视觉冲击力。这让阿旺晋美教授内心激动不已:“这不正是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抵御了时间的冲刷,留下了艺术的瑰宝吗?”他和课题组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抢救回来。

  历经了历史沧桑,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已经失传接近50年,要再一点点恢复起来谈何容易?阿旺晋美教授和其他项目组成员,怀着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克服种种困难,寻访了藏区各地,遍访各民间艺术家、手艺人,在西藏档案馆等浩如烟海的古籍档案里查阅关于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的记载,反复试验,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传统的12种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及产品等。

  为了适应唐卡画师们的创作需要,制作更多更好更丰富的颜色,阿旺晋美教授在项目结束后依然不忘使命。在传统的颜料矿源地之外,他不断寻找更多的颜料矿源与品种,20年时间里,让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从12种增加到40多种。

  针对这次《十明图》唐卡的创作,阿旺晋美教授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在颜料使用方面。要求所有创作大师都必须采用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唐卡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能经受住时间考验。“踏破铁鞋自知甘苦啊,”阿旺晋美教授感慨到:“这次《十明图》唐卡是藏族艺术空前盛事,能给各位唐卡大师提供最正宗的藏传天然矿植物颜料是我的荣幸,让大师们创作的唐卡色彩在时空长河里如恒星般闪耀是我的使命!”。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