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四期

流动的定日洛谐

平措扎西 发布时间:2018-07-16 15:06:00来源: 中国西藏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个夜晚,几个缠着英雄发的小伙子,在人烟稀疏的柏油路上放开歌喉。那歌声悠扬、婉转,如天籁一般充盈着整座城市。那几个自得其乐的小伙子,一定不知道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人被他们的歌声深深吸引了,他不知不觉地随着歌声走到了很远的地方……

  二十几年过去了,这歌声一直萦绕在我耳畔,如此动人的歌声出自哪里?

  前不久,我有幸到定日采风,到达定日的第二天,正好赶上当地的一个宗教节日,村民们成群结队往山上赶,妇女们佩金戴银,背着满筐子的饮食,显得十分隆重。正午时分,村民们朝完佛,陆陆续续从寺院走出来,在寺庙周围的山坡上,亲近者围圈而坐,享用美食和美酒。背筐里的酒一桶桶打开,在各座位间轮流传递。相互频频敬酒之后,歌喉就打开了,唱着唱着人们就开始舞动起来。先是年轻人,后来老年人也坐不住了,他们手挽手,肩搭肩,这儿一圈,那儿一圈,歌声此起彼伏。这时,我刹时想起,这不就是二十多年前听到的歌声吗?我终于找到了。原来他们唱的就是著名的定日洛谐,这个定日民歌十分特殊,亦唱亦跳。

  我一会到这圈听听,一会儿到那圈看看。我听出来每圈所唱曲调都有所不同。由于在山坡上空间有限,村民们跳起舞来人挤人,要是有一个空旷的场地,我想他们定能跳得很奔放。

  定日是大山的故乡,除了珠峰,它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庞大山系,叫做孜布日。历史上无数高僧名人在孜布日上修行、朝拜过,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开启转冈仁波齐山之习俗的加瓦贵仓巴,后来又开启了转孜布日的先河。加瓦贵仓当初只有转神山之念,可能未曾想过这转山路上,竟衍生出了比赛定日洛谐的习俗。

  藏历四月是转孜布日山的月份,和别的转山不同,转孜布山不仅是一次信仰之旅,更是一次歌舞巡礼,以巡回比赛洛谐的形式,向神山致敬。所以,每次转神山的季节,也是定日人展示自己歌舞天赋的季节。

  在定日,转神山以村为单位集体出动,每户家庭要赶着马、毛驴等牲畜,驮着被褥和炊具,还有歌舞洛谐时所用的六弦琴、胡琴,举家出动,全村男女老少在叮叮铛铛的铃声中,列队前行,一路诵经声声,声势十分浩大。

  这一趟神山转下来,需要四、五天时间,生火做饭需要很多生活用具,但他们宁愿少带生活用具,也绝对不会忘记六弦琴和胡琴。因为,当地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转神山者经过某个村庄时,转山人可以向这个村庄借用各种东西,如免费的住宿,如生活用具,柴火、牲畜饲料等等,唯独不能借用六弦琴和本地特制的胡琴。因为转山人每到一村,就要跟这个村庄的人,比赛洛谐。孜布日神山转经路上,座落着好几个村庄,转山人要依次跟他们比赛。

  当一村人转山转到某个村庄,在这里安顿停当后,这个村庄就会提出比赛洛谐歌舞。双方推举一个队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双方表演歌舞的次序。

  不管转经路上有多少疲惫,比赛时马上群情高亢。大地是舞台,繁星是灯盏,熊熊篝火照亮一张张兴奋的脸。你方唱罢我登场,你的节目出彩,我的节目更要新颖,大家铆着劲,比赛的激情胜过燃烧的篝火,一夜歌舞一夜热情。

  经过一夜激烈的歌舞比赛后,不管胜负,第二天,转山人又得以饱满的热情,继续踏上漫漫转山路。这时候,队伍里传出的只有嗡嗡的诵经声。夕阳西下,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又一个村庄时,无论怎样的疲惫,在安顿和休息一番后,依然会有该村人前来提出比赛要求。年轻人好胜心极强,当六弦琴和胡琴的声音汇成美妙的旋律,年轻的姑娘小伙们,仿佛听到冲锋的号角,甩开手足飞舞,放声歌喉欢唱。

  篝火旁,舞蹈一个接一个,越跳越激昂,都在为各自团队的荣誉而舞。这时的他们,忘掉时间,忘掉疲惫,即使彻夜不眠也心甘情愿,他们把村庄的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据说,最激烈的比赛,每方可以跳唱一百五十多个节目,歌词和舞姿绝不重复。但历史上,也出现过有的队伍歌尽舞竭却不认输,重复吟唱同一首歌词试图赢得对方的情况,倘若出现这样情况,他们认为是非常丢面子的事。

  定日洛谐的比赛规则很特别,他们比的是曲种的多少,舞姿的丰富与否,而不要求舞姿标准,音色准确。一旦出现歌词、曲调或者舞姿重复,无疑就是输家。在这样的比赛规则下,双方出节目,要注意不同于对方的节目。双方的舞队和旁观者,此时均成了裁判,十分仔细地聆听对方的歌词,认认真真地查看舞姿,一旦发现对方出现了瑕疵,可以要求中止舞蹈,在争喊中进行另外一种方式的博弈。

  在旁观者看来,洛谐有快慢两部分组成,除了歌词不同,舞步差不多,但参与者能看出一些最细微的差别。

  比赛结束后,获胜者在舞场上,用白灰画一个吉祥图案,垒一个石柱,做为获胜的标识。

  为了赢得比赛,定日人平常十分注意收集和创作歌词,如果发现了一首新歌,不仅自己要学,还要普及到整个村庄,丰富自己村庄的歌舞储备。

  洛谐,就这样在流动的转经路上,不断丰富和完善。除了转神山,逢年过节,也是定日人亮出洛谐这块招牌的日子,年复一年,定日洛谐也积淀了几百年的历史,变得光鲜夺目。

  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个夜晚,几个缠着英雄发的小伙子,在人烟稀疏的柏油路上放开歌喉。那歌声悠扬、婉转,如天籁一般充盈着整座城市。那几个自得其乐的小伙子,一定不知道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人被他们的歌声深深吸引了,他不知不觉地随着歌声走到了很远的地方……

  二十几年过去了,这歌声一直萦绕在我耳畔,如此动人的歌声出自哪里?

  前不久,我有幸到定日采风,到达定日的第二天,正好赶上当地的一个宗教节日,村民们成群结队往山上赶,妇女们佩金戴银,背着满筐子的饮食,显得十分隆重。正午时分,村民们朝完佛,陆陆续续从寺院走出来,在寺庙周围的山坡上,亲近者围圈而坐,享用美食和美酒。背筐里的酒一桶桶打开,在各座位间轮流传递。相互频频敬酒之后,歌喉就打开了,唱着唱着人们就开始舞动起来。先是年轻人,后来老年人也坐不住了,他们手挽手,肩搭肩,这儿一圈,那儿一圈,歌声此起彼伏。这时,我刹时想起,这不就是二十多年前听到的歌声吗?我终于找到了。原来他们唱的就是著名的定日洛谐,这个定日民歌十分特殊,亦唱亦跳。

  我一会到这圈听听,一会儿到那圈看看。我听出来每圈所唱曲调都有所不同。由于在山坡上空间有限,村民们跳起舞来人挤人,要是有一个空旷的场地,我想他们定能跳得很奔放。

  定日是大山的故乡,除了珠峰,它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庞大山系,叫做孜布日。历史上无数高僧名人在孜布日上修行、朝拜过,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开启转冈仁波齐山之习俗的加瓦贵仓巴,后来又开启了转孜布日的先河。加瓦贵仓当初只有转神山之念,可能未曾想过这转山路上,竟衍生出了比赛定日洛谐的习俗。

  藏历四月是转孜布日山的月份,和别的转山不同,转孜布山不仅是一次信仰之旅,更是一次歌舞巡礼,以巡回比赛洛谐的形式,向神山致敬。所以,每次转神山的季节,也是定日人展示自己歌舞天赋的季节。

  在定日,转神山以村为单位集体出动,每户家庭要赶着马、毛驴等牲畜,驮着被褥和炊具,还有歌舞洛谐时所用的六弦琴、胡琴,举家出动,全村男女老少在叮叮铛铛的铃声中,列队前行,一路诵经声声,声势十分浩大。

  这一趟神山转下来,需要四、五天时间,生火做饭需要很多生活用具,但他们宁愿少带生活用具,也绝对不会忘记六弦琴和胡琴。因为,当地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转神山者经过某个村庄时,转山人可以向这个村庄借用各种东西,如免费的住宿,如生活用具,柴火、牲畜饲料等等,唯独不能借用六弦琴和本地特制的胡琴。因为转山人每到一村,就要跟这个村庄的人,比赛洛谐。孜布日神山转经路上,座落着好几个村庄,转山人要依次跟他们比赛。

  当一村人转山转到某个村庄,在这里安顿停当后,这个村庄就会提出比赛洛谐歌舞。双方推举一个队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双方表演歌舞的次序。

  不管转经路上有多少疲惫,比赛时马上群情高亢。大地是舞台,繁星是灯盏,熊熊篝火照亮一张张兴奋的脸。你方唱罢我登场,你的节目出彩,我的节目更要新颖,大家铆着劲,比赛的激情胜过燃烧的篝火,一夜歌舞一夜热情。

  经过一夜激烈的歌舞比赛后,不管胜负,第二天,转山人又得以饱满的热情,继续踏上漫漫转山路。这时候,队伍里传出的只有嗡嗡的诵经声。夕阳西下,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又一个村庄时,无论怎样的疲惫,在安顿和休息一番后,依然会有该村人前来提出比赛要求。年轻人好胜心极强,当六弦琴和胡琴的声音汇成美妙的旋律,年轻的姑娘小伙们,仿佛听到冲锋的号角,甩开手足飞舞,放声歌喉欢唱。

  篝火旁,舞蹈一个接一个,越跳越激昂,都在为各自团队的荣誉而舞。这时的他们,忘掉时间,忘掉疲惫,即使彻夜不眠也心甘情愿,他们把村庄的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据说,最激烈的比赛,每方可以跳唱一百五十多个节目,歌词和舞姿绝不重复。但历史上,也出现过有的队伍歌尽舞竭却不认输,重复吟唱同一首歌词试图赢得对方的情况,倘若出现这样情况,他们认为是非常丢面子的事。

  定日洛谐的比赛规则很特别,他们比的是曲种的多少,舞姿的丰富与否,而不要求舞姿标准,音色准确。一旦出现歌词、曲调或者舞姿重复,无疑就是输家。在这样的比赛规则下,双方出节目,要注意不同于对方的节目。双方的舞队和旁观者,此时均成了裁判,十分仔细地聆听对方的歌词,认认真真地查看舞姿,一旦发现对方出现了瑕疵,可以要求中止舞蹈,在争喊中进行另外一种方式的博弈。

  在旁观者看来,洛谐有快慢两部分组成,除了歌词不同,舞步差不多,但参与者能看出一些最细微的差别。

  比赛结束后,获胜者在舞场上,用白灰画一个吉祥图案,垒一个石柱,做为获胜的标识。

  为了赢得比赛,定日人平常十分注意收集和创作歌词,如果发现了一首新歌,不仅自己要学,还要普及到整个村庄,丰富自己村庄的歌舞储备。

  洛谐,就这样在流动的转经路上,不断丰富和完善。除了转神山,逢年过节,也是定日人亮出洛谐这块招牌的日子,年复一年,定日洛谐也积淀了几百年的历史,变得光鲜夺目。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动物庄园

    90岁的普布卓玛和家人一起住在拉萨市夺底乡曲色民族风情庄园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