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五期

求真、向善、寻美

——喜读《西藏古格擦擦艺术》

卢颖 发布时间:2018-09-19 15:16:00来源: 《中国西藏》

度母擦擦

  西藏古格艺术越来越被国际藏学界和考古学家所重视,近年来研究成果迭出。以往关注视线主要侧重于古格地区的壁画、唐卡、金铜佛像等,对擦擦图像资料的公布和研究明显不够重视,而擦擦同样是藏传佛教艺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之一,始终贯穿藏传佛教发展的各个时期,对擦擦研究的缺失,意味着对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的失衡,针对擦擦研究工作的深入是当前藏学进程的必然,或者说是绕不开去的一道山梁。古格地区古代擦擦作为历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地域性艺术样式,一直以来成为学界待解的谜团。

  由熊文彬、李逸之主编的《西藏古格擦擦艺术》一书于2016年3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所编入的擦擦全部由李逸之采集于田野,从700余件遴选出300多件,集中了古格从十世纪到十七世纪各个时期的擦擦代表作。此次古格擦擦大批量的面世,对更全面研究古格擦擦以及藏西艺术史提供了更多依据和佐证。

  书中导论部分是张建林撰写的《古格擦擦的研究与发现——<梵天佛地>第一卷读后》一文,这位西藏考古学家首先回顾了最早在藏西地区从事擦擦田野调查的意大利学者朱塞佩·图齐曾经涉及的区域,并对其巨著《梵天佛地》(中译本)第一卷《西北印度和西藏西部的塔和擦擦——试论藏族宗教艺术及其意义》做了重点分析和讨论,指出图齐已然注意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即擦擦制作仪轨有益于对这种独特宗教形式的理解。此书研究对象以拉达克地区擦擦为主,大约30年后的1973年出版的 《西藏考古》中,图齐又公布了为数不多的古格擦擦,分别注明采集地点并作以简单分析。可以注意到对比拉达克与古格,各时期的擦擦风格样式十分接近。国内研究视线投向古格擦擦开始于1985年的古格考古工作,在随后1991年出版的考古报告《古格故城》中公布的32件彩色擦擦图片里,同样做了简单分析。到2002年由张建林主编的 《藏传佛教雕塑全集·4·擦擦卷》,其中公布了古格地区出土的擦擦145件,并做了分类和对年代的判断。李逸之针对古格地区擦擦田野考察开始于1996年,从2002年开始陆续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公布了一批之前没有面世过的古格擦擦图片,较为详细地剖析了古格擦擦的艺术样式特征和年代推断,首次提出“古格擦擦”概念,认为古格擦擦的地域性特征始终贯穿于古格佛教发展的各个时期,这一现象目前只有古格地区如此。此后陆续几种擦擦出版物中都涉及有古格擦擦的少量图片,但都弱于研究。 

  廖旸博士因着手翻译了这次书中所有擦擦中的铭文,故专门撰写了《西藏西部擦擦铭文探索》一文,这篇研究成果是对以往和当前关于擦擦与铭文关系的一次探究和总结,从早期擦擦装藏方式、寓意到文字内容,再到造像与真言关系,以及藏西地区擦擦铭文特征,古格地区擦擦始终遵循着印度传统的仪轨要求,即主尊、塔和真言的组合使之具足身、语、意三所依,让擦擦成为完美法身舍利的宗教表达。该文的发表已然开启一直以来擦擦与铭文关系的研究大门,成为以后研究其它地区擦擦的重要坐标。 

  作为从事古格擦擦田野考察有20多年经历的李逸之,承担了这次对古格擦擦艺术样式的梳理工作,其《古格擦擦艺术及时代特征》一文从出土前弘期擦擦和印度擦擦谈起。古格早期(十一世纪左右)擦擦顺应时代承接克什米尔、东北印度等地风格样式,在后弘初期的佛教复兴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古格积极招募外籍艺术家,另一方面外部宗教大环境更替,伊斯兰文化袭入印度、中亚等地区,使得一些僧人外逃至藏西地区从事佛教美术制作,从而使多种不同地区的艺术样式涌入并生根发芽,其中还有尼泊尔西部的迦斯亚—末罗王朝(Khasiya-Malla)曾侵占部分藏西地区等原因致使尼泊尔艺术因素融入,导致多种艺术流派聚集古格而交织相融,呈现出多样的制作表现,从而使古格早期擦擦存在“综合多种因素的衍生风格再传入古格”“外籍艺术家在古格制作”“古格艺术家模仿制作或自觉整合式制作”等复杂性。十三世纪后古格佛教走向低谷,擦擦随之骤减,至十四世纪开始有复苏回升趋势。到十五世纪又迎来古格第二次佛教复兴,而这个时期的擦擦开始受卫藏地区的艺术影响,造像回归本民族身型特征,“在细节上保留了对自身传统根源的追溯痕迹,使古格因素嫁接在卫藏风格之上”,直至古格消亡,这种带有古格地域特征的样式才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2005年李逸之与张建林、熊文彬于某吐蕃遗址现场合影

  书中图解部分则由佛、菩萨、佛母、护法、本尊、上师、佛塔、曼荼罗、真言、塔形擦擦内部装藏和模具等11部分共356张图片(其中插图79张),详尽地介绍了擦擦的名称、地址、年代、裁制和高度。纵观古格数百种擦擦,从早期百花齐放的吸收外域纯正流派艺术,到晚期逐渐与卫藏地区流派相融合,它们如实成为各自时代属性的标本,串联起来就是古格地区佛教艺术发展的脉络和依据。可以说,这些庞杂的古格擦擦作品是古格前后近700年的历史近程中了不起的、不朽的历史遗珍。 

  随着现代藏学在艺术领域研究的深入,擦擦图像作为史料依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纵观目前擦擦研究中为数不多的成果,《西藏古格擦擦艺术》的出版是藏学界对擦擦研究的一次个案总结。一条完整的古格擦擦发展线索就是一部完整的古格艺术史档案,难得这批古格遗留物保存至今,它们的面世意味着对西藏艺术史的有益补充,尤其是藏西地区艺术发展史的直接印证。古格擦擦跨越着时空,使那些历史上无数无名佛学家投入的热情和凝结的智慧直接传递而来,让后世者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温度。 

  主编之一的李逸之,艺术家兼西藏艺术史学者,早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参与过国内外重要艺术展,出版过多部作品,涉及藏学研究后曾多次撰文在《中国藏学》《中国西藏》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热衷于深入西藏腹地做田野考察,主要采集和整理藏传佛教美术资料,几乎每年在阿里度过半年以上光阴,他对西藏艺术史研究兴趣盎然,尤其古格艺术遗存对他来说是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研究方向,他说,自己不能错过这个时代。 

  在最初来到古格地区的九十年代,当地条件艰苦程度出人意料,在李逸之连续到此十年后才通了电。在古格浩瀚无边的深山里,李逸之像一只蚂蚁只能靠徒步去寻访被历史遗忘的数百年的寺院遗址,野外遭遇过狼,翻山摔伤过腿。有几年住在托林寺时他总是错觉如幻穿越了时空,仿佛亲历千年前那个僧侣如织、梵音空灵的年代,以至在寻访到的艺术遗存面前,他常常感动莫名、思绪万千……他想着要以古格艺术的著作向历史上这块土地无数无名的僧人表达自己的那份敬意。后来李逸之关于古格艺术研究的论文陆续参加国际性藏学研讨会,2008年他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数百件古代擦擦和其它西藏文物,2016年在《西藏古格擦擦艺术》这本书中,李逸之提到此书是“谨献给仁钦桑布、益希沃、阿底峡尊者以及曾在那片土地为信仰而奔波的人们!”。 

  《西藏古格擦擦艺术》除受到多方学者的关注外,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也对此书提出有益建议,并欣然题词“求真 向善 寻美”,既是对本书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上诸多古格艺术家的致敬。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