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构筑民族团结精神高地

汪纯 发布时间:2019-09-24 09:18:00来源: 西藏日报

  这里,巍巍珠峰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这里,滔滔雅江诉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仰望珠峰,最美的画面莫过于各族儿女的幸福面孔;

  凝视雅江,最真的情谊莫过于各族儿女的血脉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日喀则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大方略,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高调启动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

  确保创建活动“聚人气”

  近年来,在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德勒社区等多民族聚居的城镇社区,让外来群众担任“双联户”户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制度设计上,让外来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日喀则市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作为全市各项事业的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部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日喀则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七进”活动,推动创建工作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日喀则市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路子,深入开展“三个专项斗争”,持续深化驻村驻寺、城镇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评、创新宗教“十导”工作法,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反分裂斗争中彰显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已成为日喀则市85万各族儿女的广泛共识,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在维护稳定的实践洗礼中越来越牢固。

  着力改善民生

  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作为西藏三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十三五”初期,日喀则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4万户16.9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27%。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日喀则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精准扶贫等行动,贫困人口减少至3.48万人,贫困村居减少至516个,贫困县区减少至6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1%。

  日喀则市始终把创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指示精神,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并建成了一批道路交通、农村安全饮水、供电等重大项目。

  ——目前,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等级公路、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一批促进经济长足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市区至机场高等级公路已建成通车。

  ——农村安全饮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8.2%,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83.11%,4G网络和光宽带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日喀则市抢抓党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建,突出发展珠峰有机种养加业、珠峰特色旅游业、珠峰天然饮用水业、珠峰绿色生态业、珠峰特色手工业、珠峰清洁能源业、珠峰南亚物流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方式更加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夯实了日喀则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互通共融

  2018年在浙江乌镇戏剧节,一幅幅别具西藏特色的“蓝面具”戏曲在舞台上拉开帷幕,让游客久久驻足。

  这是继2017年以后,18名日喀则市藏戏演员将“珠峰藏戏”再次带到国际戏剧舞台。

  近年来,大型歌舞剧《吉祥日喀则》《江孜印迹》赴山东、上海巡演,日喀则市民族艺术团连续两年应邀赴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德国演出。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弘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拉孜县锡钦乡锡钦村、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定结县陈塘镇已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市图书馆、日喀则剧院、市群众艺术馆等建成运行,广播电视从天天通向优质通转变。

  ——目前,县级民间艺术团实现全覆盖,全市文化工作者达到1800人。日喀则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3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75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9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日喀则市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喀则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时期,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日喀则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张金波告诉记者。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