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美食名片 打造文化品牌
无论是普通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还是人生重要的团聚和纪念时刻,美食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也是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名片。
提起法国大餐,人们总能想到优雅的浪漫情调,精致的菜品、精心的摆盘和配套的礼仪成为法餐的标志性特点;玉米、菜豆和辣椒,是墨西哥人餐桌上必备的“三大件”,其烹饪方法源自古代,至今仍在墨西哥人的厨房里传承;小麦粥是土耳其婚礼上必备的一道餐品,制作完成后分享给全村食用,社群意识通过一锅粥而传递……一餐一饭不仅是食物的烹饪,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性、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是人们对一个国家最直观、真切的印象。
为了塑造好这一印象,许多国家着力打造自己的美食品牌,传承和弘扬本国饮食文化,并以此为媒推介国家形象。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许多外国人理解了中国人所执着的烟火气;法国人吃出了《米其林红色宝典》,使米其林等级成为食客衡量餐厅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一部电视剧《大长今》为众多观众打开了韩餐的世界。以饮食为内容的文化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了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美食知名度的提升,餐饮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美食与旅游相结合的寻味之旅,让旅游行业有了新的增长点。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游客超过1/3的旅游花费用于饮食开支,旅游目的地的饮食是决定度假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国、墨西哥、日本等国通过为美食申遗吸引世界关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发展美食经济。中国的成都、扬州、澳门,意大利的帕尔玛,哥伦比亚的波帕扬等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近年来,国际餐饮行业跨国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美食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餐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国烹饪协会与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全球美食影响力报告(2019)》显示,在海外调研所涉及的国家中,87.8%的受访者表示近期外出就餐会选择品尝中餐。中国美食持续香飘海外,中餐馆开到了世界各大城市,宫保鸡丁成为许多外国人到中餐馆的必点菜。同时,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博会等平台也为越来越多的海外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桥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各国间饮食交流日益密切、美食行业交融发展,不仅为全世界的食客带来丰富的味蕾体验,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互鉴之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
中秋将至,今年月饼吃出新玩法,“有文化”的月饼不断刷屏。众多博物馆加入文创月饼的制作中,“镇馆之宝”纷纷化为造型别致的月饼,新华书店甚至推出“识字月饼”。[详细] -
“甲醛菜”只是个别现象 心不用悬着了
菜贩子之所以使用甲醛,是因为向蔬菜根部喷洒稀释后的甲醛不但可以减少蔬菜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发热腐烂现象,还会使其根部白净,更受购买者的喜爱。通过蔬菜摄入甲醛的暴露风险还是很低的。[详细] -
火腿肠、午餐肉真有说的那么不堪吗?
最近,网络上一种怀旧食品成了“网红”,就是小时候学校门口放学来摆摊的小商贩炸的香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