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大山驻村见闻】遇见曲珍

发布时间:2020-11-15 15:4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爱好文学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给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发展变化图景,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与曲珍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因为她担任草地贡村第一书记,与西藏日报社派驻的工作队是搭档,我在来朱巴龙乡前即知她的存在。说陌生,因为偶尔见次面、打声招呼而已,没有实质性交往。


图为曲珍(女)在牧民家中为西藏日报社采访调研组做翻译

  西藏日报社总编辑廖嘉兴来到草地贡村看望结对帮扶户,曲珍负责翻译。见到曲珍,廖嘉兴说:“牧民的语言是丰富的,不管我的话还是他们的话,原汁原味翻译就行。他们说的俗语、俚语、谚语等,翻译时力求精准,这样的话往往生动,放在文中耐读。”

  在牧民家,当了解到人们存在惜杀惜售观念时,廖嘉兴意味深长地说:“在四川巴塘和西藏芒康等地,草地贡村的藏香猪享有盛名。这些猪是散养的,家家户户都有,如有人上山来买,都是整猪出售,均价1300元左右。如果村民经过初加工,像林芝的藏香猪一样,猪肉可以带走,身价大不一样。我们不宰客,按照市场行情走,村民的收入会翻番。”

  曲珍在翻译时声音响亮,我听不懂藏语,但见村民时而点头。事后我问她怎样说得村民认同廖嘉兴的观点,她笑了:“以前乡干部来做过类似工作,劝他们及时把长成的牲畜和猪出栏,收效甚微。这次翻译廖总的话,意思没变,但说法变了。和人一样,藏香猪是有生命的,杀生违背藏传佛教教义。现实中藏族人以肉食为主,我们不吃肉难以活下去。逢年过节,我们会在佛祖前献上牛头或者羊头等动物的头。这说明在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节制地吃荤。”

  曲珍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廖嘉兴在翁比组小商店前坝子上宣讲“四讲四爱”,虽然村民能听懂个大概,但经曲珍翻译成藏语,效果顿增。

  曲珍在翻译廖嘉兴的宣讲内容时,根据情况穿插一些语句。比如翻译到讲贡献,她说:“自昌都解放以来,我们给国家贡献了什么?中央关心我们,送来好政策;全国支援我们,援藏举措一个接着一个。我们遵纪守法,不信达赖集团的胡言乱语,管好自己的人,不让国家为我们操心,就是对国家作出的贡献。”

  翻译到爱家园时,她说:“谁不说俺家乡好,藏东大地数第一。只说不干不行,三年五年过去了,家里没有什么变化;十年八年过去了,村容村貌还是老样子,这不是爱家园的表现。真正地爱家园,孩子好好上学,大人勤劳致富,家人健健康康,社会和谐安详,生产不断发展,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还是用廖嘉兴的话评价曲珍的翻译吧:“我讲的时候,听众傻傻地看着我;曲珍翻译的时候,听众频频点头,一看表情就知道听懂了。”

  我问曲珍的普通话咋这么好,她说:“我是林芝市米林县人,家离南伊沟景区十多公里,离米林机场十多分钟车程,去林芝市区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这样的位置优势,别说大学生,就是村民也能用普通话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交流。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领导的习近平来林芝,当时我上小学,很幸运当时在米林机场参加欢迎仪式。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西藏参加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我上大学,在家过暑假,再次去米林机场参加欢迎仪式。那时只知道激动,现在回想起来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西藏之行,我都是见证者。”

  “说说你的求学经历吧。”

  “我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去福建省福州市读初中。推算一下,我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一个城市住过,他在福州主政,我在福州求学。之后我到武汉市第一高级中学读高中,那时的伙食真好,每天标准合50多元,要知道,那是20多年前的武汉。从湖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我参加西藏自治区的公招考试,从尼洋河畔的家乡来到金沙江边的朱巴龙乡工作。”

  说起和工作队合作共事,曲珍笑了:“我很珍惜与西藏日报社的人做同事的日子,在工作中既有明确分工,又离不开相互协作。我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但离开工作队的指导与帮助,好多事真做不来。以正在进行的整治乱占耕地建房为例,我们收到上级传来的卫星拍摄的斑图,我一看密密麻麻一大片,分不清哪些是合法建筑部分,哪些是违规搭建部分。工作队长刘枫根据斑图提供的线索,到现场用无人机把实况拍下来,我们对照斑图一起分门别类,很快找到户主,准确说出那家建房情况并告知有无违规情形。当然,进行人口普查等入户工作时,我是工作队的好翻译。有些不谦虚了,谁让我们是一家人呢?”

  我粲然一笑:“我们真是一家人?”

  曲珍的笑容像花一样:“我和工作队同住村委会,同吃一锅饭,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呀。”

  草地贡村有了这样一位性格开朗、对人大方、工作效率高的女第一书记,真是村民的福气。(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