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藏乡变化大 群众多了幸福感
实施“美丽城镇”建设的藏乡文都。通讯员 韩福民 摄
2月18日,记者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龙灯起舞、彩旗飘扬、弦子悠扬、锅庄豪迈、藏舞抒情……新春的节日氛围在这里依然浓厚,锅庄舞、螭鼓舞、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广大藏乡儿女带来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阵阵掌声、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漫步在文都大地,处处能感受到这座美丽藏乡绽放出的无限魅力。一排排具有藏式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街边屋前的垃圾回收桶摆放整齐,一条条宽阔的乡村道路蜿蜒伸向村庄深处,道路街巷干净整洁,盏盏路灯照亮居民夜间的出行路……
正如其名,文都乡不但具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名胜颇多、文化浓厚、五谷丰登等美誉,更是有着“头戴草原、腰系森林、脚踏良田”等美学价值内涵的山水田园诗意美景。
“‘美丽城镇’改造提升工程让村庄变美了,以前走在村里小路上,污水、垃圾到处都是,现在啥都看不见了,干干净净,心里舒坦啊!”村民扎西才让关上车门指着道路说。
“路边的路灯装起来后,晚上走路看得清,也漂亮多了,我们农村现如今也很好了。”在集镇夜市上摆摊卖烧烤的旦正才让夫妇深有体会。
文都集镇位于县城东南部,省道在这里穿境而过,北与街子镇接壤,乡政府距县城20分钟车程,集镇海拔2180米,常住人口2100余人。集镇周边有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世班禅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都古城等。
最近一两年,文都乡实施了总投资5590万元的“美丽城镇”建设,对主街道建筑外立面、集镇主次干道、集镇出入口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公厕、环卫设施建设及集镇市民广场建设等,“切实改善了文都乡人居环境,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把文都乡打造成了环境优美、人口集聚、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美丽城镇,提升了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幸福指数。”文都乡党委书记牟再民介绍。
而这些只是循化县“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村民吉毛加是一名90后,自毕业后就去外地工作,一年的忙碌后返乡回家,如今,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她说:“这次回家过年,发现老家乡村的公路非常干净,每隔几米就有垃圾箱,大家也不随地乱扔垃圾了。以前晚上回家,路上漆黑一片,现在有了路灯,晚上还挺亮堂的,回家也更方便安全。”
为进一步扮靓集镇面貌、打造集镇特色亮点,文都乡党委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在“建、整、管”上下功夫,在下大力气提升集镇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实施全乡全域环境综合大整治,拆除“杂物间”“残墙断壁”等有碍镇容镇貌的乱搭乱建近200处,清运生活垃圾800余吨,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我们利用文都集镇藏式建筑风貌、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和特色产业资源等,努力将文都集镇塑造成能够体现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记忆的特色城镇,对加快文都乡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大意义。”牟再民说。
日忙村村民旦正卓玛的家中,清爽通亮的灯光,精致的地毯,深红色的实木家具,红红的春联,充满着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忙着煮肉的旦正卓玛说:“年前,在政府的帮助引导下,对我们家里屋面进行了保温防水,对庭院进行了翻新美化,现在的房子是越修越漂亮,住得也越来越舒适,日子也是越来越有盼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新的一年我们也要好好努力,趁着乡村振兴的好机遇,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接下来,循化县将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积极打造“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特色城镇,高标准实施高原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和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等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让生活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让13万农牧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
穿行在文都乡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群众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捧洁白哈达,面露开心笑容,伴随着优美的节奏翩翩起舞,大家用舞姿和歌声诉说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冰雪:她的人生新方向,藏乡的发展新“密码”
天祝县的旅游“冰封季”正迎来“春天”。“冰雪运动正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向全域旅游转变,拓展群众增收途径。”沈忠道说。[详细] -
青海高原歌手的舞台之变:从大山到国门之外,演绎藏乡变迁
“近些年,的确有很多藏族歌手崭露头角。歌手很多,业界也期盼着更有实力的歌手。”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藏族小伙桑杰才让,如今忙着个人专辑之外,还不断给自己学习充电。[详细] -
奏响生态文明绿色旋律 谱写高原藏乡最美乐章
玛曲县境内的黄河段岛屿——鸭蛋岛上,迎来了一群“老朋友”,近3万只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斑头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等珍惜飞禽种群回到这里繁衍栖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