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永远跟党走 > 建党百年与统一战线

【统战新语】【百年路·同心筑】 “三个半民主党派”从重庆走来

发布时间:2021-07-13 10:24:00来源: 统战新语

  漫步在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四路上,你会发现,从特园到桂园,不过区区六百米,却处处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统战故事和感人至深的统战佳话。

  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百年路·同心筑”媒体采访团走进周公馆、桂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特园)、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等重庆统一战线历史旧址场馆,亲身感受重庆——这片中国民主党派主要发祥地所散发的历史温度。

  民主之家见证统战历史

  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当时国民党不允许中国共产党在其统治区公开活动,但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有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先后抵达。如何打破国民党政府限制中共活动的僵局、争取民主人士对中共的支持,成为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面临的主要任务。

  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迫切需要在重庆找到一个便于开展统战工作、团结各方人士的公开场所。通过考察,他们一致认为鲜英的特园是最佳选择,于是在董必武的陪同下,周恩来亲自来到特园拜访鲜英。

  图片.png 
特园的一部分——康庄室内。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讲解员介绍,特园是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因其字“特生”,他将所居住的宅院取名为“特园”。鲜英得知周恩来和董必武到访后,坦然回答:“特生久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为赴国难,我是一愿意,二不怕。”

  至此,中共中央南方局在特园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形成了盟友如云的热烈场面。每天到访特园的客人少则数十,多则上百;由于鲜英待人接物优厚多礼、豪爽好客,有了“孟尝君”的美誉,特园也被誉为“民主之家”。据统计,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50多位中共人士都曾是特园的嘉宾;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1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都曾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更有不少人寄宿于特园。冯玉祥、孙科、于右任、柳亚子、潘文华、刘文辉等国民党要员、地方实力派也是特园的座上客。在鲜英六十大寿时,冯玉祥用隶书在门匾上写下“民主之家”四个大字送给鲜英,鲜英将此匾挂在门口。

  图片.png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1945·毛泽东在重庆”(局部)。

  在依托特园旧址修建而成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有一张椅子,是1945年毛泽东到特园时,与张澜、黄炎培、冯玉祥、朱学范等爱国民主人士交谈时用过的。

  “今天我们聚会于‘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三顾特园,与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国是。

  “毛泽东三顾特园实际上就是来做民主人士的工作。民主人士在舆论上的影响力倾向于谁,关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前途。”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副研究馆员丁颖表示。

  民盟与民联的诞生

  图片.png 
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重庆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接受采访。

  “统一战线最大的成功,实际上是把过去依附于国民党的那些中坚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了自己的周围。”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图片.png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纪念碑。

  特园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还是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前身之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的诞生地。

  1939年11月23日,沈钧儒、梁漱溟等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后又在上清寺特园秘密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同年10月,民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展陈文物中,有一张1945年1月13日的《新华日报》,上面刊登了民盟发表的时局主张:“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声明一发表,国民政府就立即下令禁止出售当日的《新华日报》。为此,新华日报社员工上街散发报纸,在重庆街头出现了人们争相购买《新华日报》的动人一幕。

  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国民党民主派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人打破禁忌,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后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宋庆龄、冯玉祥、柳亚子、谭平山、王昆仑等爱国民主人士,特别是《双十协定》签订后,重庆的爱国民主人士感到应立刻成立民主党派组织。1945年10月28日,民联在特园秘密举行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四年后,民联与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革等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建与九三学社的诞生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诞生于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抗战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商业,支援抗战所需的军需用品,一部分民族资本家,克服重重困难,将工厂内迁到四川等地,大批工商实业界人士纷纷汇集重庆。他们每个星期五都聚集在重庆白象街的西南实业大厦,一起交流对国内局势和一般经济政策的看法。这就是著名的“星五聚餐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讲解员介绍说,1945年10月,周恩来应邀出席了“星五聚餐会”,并发表了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命运息息相关的演讲——《当前经济大势》,极大地增强了工商实业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同年12月16日,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民建在西南实业大厦成立。

  1939年春,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自然科学座谈会在重庆成立。1944年,重庆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一些知识分子出于对时局的焦虑,以及要民主、要团结、要抗战到底的诉求,常到许德珩家座谈、交换意见,并把座谈会取名民主科学座谈会。后在周恩来等的支持下,自然科学座谈会部分成员先后以个人身份参加民主科学座谈会,构成了该会的主体。

  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集会庆祝抗日战争取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并决定筹备成立政治组织,称作九三座谈会。1945年9月12日,毛泽东邀约许德珩和夫人劳君展赴宴。席间,毛泽东建议九三座谈会应成为永久性的政治组织。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青年大厦正式宣告成立。

  后来,当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广泛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

  “团结了这么一大批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凝聚起那么重要的力量、发挥出那么重要的作用。”丁颖表示,借用李斯所著《谏逐客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如果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比喻为泰山和海洋,那么无数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对于正义事业的支持,就好比是细小的土石成就了泰山,是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

  (来源:团结报)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