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丽水:打造浙西南山区医疗急救服务样板

发布时间:2022-09-27 17:02:00来源: 人民网-浙江频道

  丽水市以高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广人稀的地域状况导致基层医疗急救资源匮乏、急救体系不畅、急救速度不快、急救能力不强。2021年,丽水市2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住院服务的仅有30家,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服务站也只有2个,乡镇一级不具备基本的医疗急救能力。

  为破解山区地区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1年开始,丽水市委市政府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着力构建“医共体牵头医院+片区医疗中心+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应急联动急救”山区医疗服务新模式,以“资源增量、数字赋能”为手段,从“急救体系全起来、急救速度快起来、急救能力强起来”三个维度提升山区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健全覆盖全域急救“一张网”

  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民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等重要职责,事关民生福祉。

  2021年6月,丽水市政府印发了《丽水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到2023年底,丽水市急救指挥中心设置率达100%、新增建设乡镇急救服务站33个、“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通过国家或省级认证、新增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一年多来,丽水市卫健部门统筹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聚点成面构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推动医共体牵头医院、基层片区医疗中心、智慧流动医院与基层急救服务站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丽水市9县(市、区)均独立设置急救指挥中心,统建“120”智能调度“云平台”系统,实现省市县数据互联互通;乡镇卫生院急救服务站从2个增加到33个,院前急救救护车从55辆增加到127辆,山区急救服务半径从32公里缩短至19公里,AED设备从110台增加到524台。

  黄沙腰镇地处丽水遂昌县西部,距离县城85公里,山高路远,医疗卫生情况较差。今年初,遂昌县中医院在黄沙腰中心卫生院建立了急救服务站,新增配置院前医疗救护车,片区急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区域同质化管理和协同发展效能进一步显现,平均缩短急救时间1.5小时。该急救站仅开通半个月就接诊急救患者6人,其中3位为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

  据悉,2021年以来,丽水市投入财政资金4189.7万元用于山区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今年将提升山区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纳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

  打造应急急救一条链场景

  “救在丽水”正式上线浙里办APP,群众可以直接网络呼叫120,急救中心转接员根据患者定位,线上派单至最近医院,医院急救车发车后,患者可点击急救短信或者通过“救护车定位”模块,实时查看救护车位置。以上功能解决了以往电话呼救地址描述不准确、病症方言叙述不准确、救护车位置患者无感知等问题。同时群众可以一键查询就近的医疗机构和AED设备,不仅可在地图上直观看到,而且能够实现一键规划路线,导航前往所选点位。

  据了解,“救在丽水”驾驶舱正式上线,将急救相关信息和关键数据多维度、多角度、多层级展现,实现医疗急救精密智控,一屏全览。并与高速交警对接,实现资源集中合理调度,突发重大事故救援多部门资源共享及应急联合处置。同时,该应用集成了丽水市221个医疗机构、127辆救护车、46辆流动医院、524台AED设备等资源集体“上云入网”,形成急救资源全景“一张图”。

  此外,丽水还建设了以争取最短抢救时间的“身边救”、以优化最便入院流程的“同步救”、以研判最佳救治方案的“精准救”、以开辟最畅绿色通道的“全域救”、以打造最优救助服务的“全程救”的急救全方面联动五大应用场景,实现“一网统救”。

  不久前,丽水青田季宅乡潘山村村民季某不慎跌倒后昏迷不醒,家属立即拨打了120。青田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电话后,调度员一边安抚家属一边详细记录患者所在地址和目前病情初步情况,按照就近兼顾承接能力等原则,马上联系青田东源镇中心卫生院急救点。救护车出发后,120急救指挥中心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LED条屏显示系统上救护车行驶轨迹清晰可见,整个出车过程仅1分51秒。

  据了解,到2023年,丽水将力争实现智慧急救指挥中心全覆盖。届时,城市地区急救服务半径从7.4公里缩短到3.5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从15分钟减少到11分钟;乡村地区急救服务半径从32公里缩短到8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从34分钟减少到15分钟。并运用数字化赋能手段建设急救全方面联动五大应用场景,实现急救体系全起来、急救速度快起来、救治能力强起来、百姓满意度好起来,让城市和乡村的医疗急救服务变得更智能、更贴心、更有温度。(徐小骏、刘永)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