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搭载育种、研究新型药物……载人航天工程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2-04-18 08:42: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记者王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历30年发展,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建造,进入到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国航天技术成果及空间实验项目将对改善民生福祉发挥怎样的作用?

  “像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方便食品,包括尿不湿等日用品都来自载人航天的技术转化。而今,更多的航天技术成果将在民用领域进行转化,比如,利用空间蛋白结晶研究可以研发对抗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新型药物。”4月17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经初步统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国新办举行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航天搭载育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

  郝淳认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气’的伟大事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

  体现在推动科技与发展上,郝淳解释称,载人航天是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会被直接应用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例如,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系统控制等相关技术,可以带动粉煤加压气化产业升级,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也能有效提升氢燃料电池效能。”他说。

  在服务经济建设上更是有所体现,记者获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

  以航天搭载育种为例,截至目前,据初步估算,已经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不仅推动了农作物改良,也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方面,产生了突出经济效益,也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

  郝淳透露,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蓝图已定!我国将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可搭载7名航天员

  随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圆满完成,工程正式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那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载人航天工程有哪些蓝图构想?

  郝淳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

  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

  同时,工程还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同时也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郝淳表示,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该阶段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明年,我国计划发射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此外,工程还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