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0年 > 第五期

旅游在昌都

益西康珠 发布时间:2000-10-22 09:33:37来源: 中国西藏

  现在,西藏的旅游热得火了,但是地处藏东的昌都地区温度似乎稍稍低了点,为什么?我想是人们对这一地区旅游资源、交通状况、旅游设施不尽了解的缘故吧!

  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奔腾起伏的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达马拉山-芒康山,三大山系哪一座不是举世闻名?但亲眼见过或亲身攀登过的人有多少?飞花碎雪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大江河,哪一条不是饮誉全球?能亲身领略甚至漂流的人能有几位?雄山秀水在这片土地上忽而相互撞击,忽而相依相拥,创造了多少大自然神奇瑰丽的景观,使雄浑壮美的雪域高原更加多姿多彩,如诗如画。在雪峰冰川之下,在雄山秀水之旁,在温泉瀑布附近,在森林峡谷之间,有多少古遗址、古寺庙、古建筑、古碑刻、古村镇、古作坊在等待着旅游者去发现、去瞻仰、去欣赏、去搜寻!

  康巴文化是藏族文化最具性格、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昌都地区是产生康巴文化的沃土。这里有奔腾豪放的锅庄,有轻歌曼舞的弦子,有金铃银鼓的热巴,有神奇怪异的“羌姆”,有风马飘飞的转山会,有万马奔腾的赛马节,还有画师村、木刻村、纺织村、金银器皿镇,谁想了解康巴文化,了解康巴风情,了解康巴人,昌都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地区,最佳地域!不到这里来,能到哪里去?!

  再说,近年来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交通、通信、能源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邦达机场通航,贯通滇、川、青、藏的公路国道全面改造,电信实现了卫星化、程控化,旅游饭店增加,旅游设施改善,这些都召唤着国内外游客放心而愉快地到昌都去旅游。

  请看看昌都地区的古遗址吧!

  昌都县城东南12公里的加卡乡卡若村是西藏境内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离此地20公里的小恩达遗址也有3700多年了。这告诉我们古时昌都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并已形成初级村落。发掘实物表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了种植、养殖。遗址文物保存完整、文化积淀厚重,内涵丰富、地方特点强。二者同属一个文化范畴,但小恩达遗址文化比前者已有了显著进步,表现了先民们在澜沧江流域创造的远古文明。

   昌都镇偏南110公里的贡觉县西北部的相皮乡,有座2200年前的相皮古棺墓,这是藏东文化的又一重要遗址。其历史和神秘等着众人去解读。

   位于昌都镇南123公里的八宿县,有着年代久远的嘎学岩画,画面反映了远古狩猎和早期部落战争场面。岩画创作延续时间长,手法冼练,形象逼真,内容丰富。

  看到它,就看到了西藏先民的喜怒哀乐,就知到了他们是如何地生产生活。

  进入吐蕃时期,昌都还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史书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有大小八十余城”,今昌都一带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当地还能找到那时的文化痕迹。

  仁达摩崖造像也是吐蕃时期凿刻的,于距昌都镇东南65公里的察雅县境内,是1100多年前的、至今保留年代最久、最完整的作品。摩崖造像在西藏有许多,这尊绝对不同凡响。不信您就亲临几处做个比较吧。

  吐蕃时期还有芒康扎国徐凿刻的松赞干布等人的石雕像,徐宗的大日如来佛等雕像,察雅隆龙殿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和文成公主的石雕像等。这些都是早期的石雕艺术品,尊尊都是栩栩如生,每双眼睛都在向来人诉说……。

  再请看看昌都地区的寺庙

  孜珠寺坐落在丁青县觉恩乡,距县城45公里。“孜珠”指六山峰顶之意,象征着六度波罗蜜。该寺由藏王穆墀赞普(生于公元前1075年)创建,已有两三千年之高龄了,是藏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仪轨保留相对完整的本教寺院。

  孜珠寺在昌都地区及本教界具有相当的影响。您去时如能一睹寺内跳神,那就更有看头了。

  寺内还有1200多年前被藏王赤松德赞流放到康区的著名译师白若扎拉的"书房" 等遗迹。

  噶玛寺也称噶玛丹萨、噶玛拉顶寺,是噶玛噶举派祖寺,建于1185年,位于昌都县白西山麓,教派名由寺名而来。该教派是公元1147年为达波拉杰的弟子噶玛巴·堆松钦巴创立,是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噶玛噶举派分黑帽系和红帽系两支,由13世纪明朝皇帝赐给的黑、红色金缘帽而得。该寺建筑别具一格,集汉、藏、纳西三民族风格于一体,就说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设计制造的狮爪形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建造的龙须形飞檐,右边为纳西族工匠建造的象鼻形飞檐。寺内文物古迹众多,弥足珍贵,均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大殿内供奉的一尊17米高的弥勒佛,就是目前昌都地区最大的泥塑佛像;壁画中有汉族使臣到噶玛寺的历史画面;相传第二世噶玛巴希从内地带来的汉柳为寺内僧人所珍惜,至今仍根深叶茂;堆松钦巴高僧的灵塔别有特色,值得一看;无柱殿内供奉着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的佛牙。

  类乌齐寺是白教达垅噶举派的主寺,桑杰文建于1277年,位于昌都县境内,距县城30公里,是昌都三大寺(噶玛寺、强巴林寺)之一,并与拉萨三大寺和川西的理塘寺、巴塘寺、建塘寺齐名。其宗教仪式和学经内容与萨迦派有关系,属两种教派教理并存的混合型寺院。历史久远,传说故事很多,寺内珍藏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及其部下的两把宝刀,极其珍贵。该寺庙群中有一驰名全藏的拉康(大殿)查杰玛。查杰玛大殿建筑面积大,气势雄伟壮观、珍藏众多佛像经典,其经书装潢之精美,塑像雕塑之逼真生动,在藏传佛教寺庙中首屈一指。类乌齐寺庙群中年代最久远的数杨贡寺和莎玛寺。

   强巴林寺又称昌都寺。该寺院群在昌都扎曲昂曲两河间,占地300多亩,是藏东最早、也是最大的格鲁派(黄教)寺院,1444年由宗喀巴弟子麦·西饶松布创建。

  该寺建筑规模之大在康区首屈一指,气势之宏伟、之辉煌“亦藏区之胜区”。“……内供奉万寿无疆御座,令节朔望朝贺。又有普安堂,乃汉人所建讲经堂。”该寺有5大活佛世系,最大活佛帕巴拉受历代中央政府的册封,寺内至今保存着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一枚铜印和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乾隆皇帝为强巴林寺书赠"祝厘寺"匾额。

  现存寺庙主要建筑为民国初年烧毁后重建的。白色的经堂白色的塔,绛红色的佛堂,措钦大殿顶上装有鎏金铜法轮和两只对卧的鹿。寺内珍贵文物较多,佛像造型各异,在建筑、艺术、雕刻等方面很有特色。大殿内主供佛强巴像盘腿半坐,体态饱满、面部端庄,佛像后还有金箔背光的衬托和精美的雕刻,把大佛衬托得更加庄重、威严。经堂内有数百尊各类佛像、上千平米的壁画、到处挂满了唐卡、藏文经典无数。强巴林寺建筑工艺融会了昌都及藏族地区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当地雕塑绘画工艺的最高水平。寺主帕巴拉活佛已转世11辈,由于帕巴拉活佛拥戴清廷有功,1719年被康熙皇帝封为呼图克图并颁大印。现世帕巴拉·格列朗杰活佛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人士,在解放昌都、和平解放西藏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在建设新西藏、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担任过重要职务,如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是我国著名的宗教界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

  八宿寺,也称同卡寺,创建于1473年,位于八宿县西北部63公里,是西藏地方政府四大摄政中功德林所属的寺庙。该寺第七世活佛洛桑巴登江村曾出任北京雍和宫堪布,因之与内地的宗教文化交往愈加频繁密切。寺内珍藏有大量文物,仅铸造佛像类而言,就有古印度的、吐蕃的、汉地的等多种不同风格。该寺曾为祖国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加强藏汉文化交流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城以西20公里的卡玛多乡曲央玛村,由觉仁增创建于杰仲强巴炯列时期,原有塔108座,座座风格迥异。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被毁,现已恢复几十座。 塔林依山傍水,古木参天,苍松翠柏,景色壮丽。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