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9年 > 第六期

盐粮古道现绿洲

——普兰县脱贫攻坚记

索穷 拉巴欧珠 发布时间:2019-12-05 13:19:00来源: 《中国西藏杂志》

  

  【一】

  清晨,在冈仁波齐峰底下的色雄游客集散地,这里的气氛异常热闹。

  7月7日,岗莎村牦牛运输队的负责人正在分发“马甲”,跟员工交代注意事项。

  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正在耐心等待牦牛运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游客分配驮队及背夫。

  岗莎村的村民小古入刚转完一圈神山,送完一批游客,顾不上休息,想给自己多加点收入,又来到游客集散地领取任务,而任务的派发是以抽签的方式进行的,小古入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看到标志工作任务的小马甲所剩不多了。

  仿佛过了很长时间,最后,他还是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领到了小马甲,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

  他要服务的对象是来自山西的游客。一匹马和小古入,还有这位山西的游客就要一同踏上56公里的转山路。他要背着游客几斤重的行囊,徒步翻越海拔5000米的大山,要扛住雨水、风雪的袭击,更要保护好游客的安全,他说已经记不清楚带着游客,转了多少圈神山。

  小古入所处的岗莎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该乡境内的冈仁波齐神山和玛旁雍措圣湖,每年迎来众多香客和国内外游客,于是山脚下的小村庄就利用这个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改革开放之前,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岗莎村民“枕”着神山,看着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却不知道自己能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在那时,几乎无人能想到靠脚下的资源实现自身致富的路子,淡薄的意识如同一把枷锁,“锁”住他们一身的劳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岗莎村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转神山,朝拜,也为当地牧民带来新的商机。

  1996年岗莎村成立牦牛运输队 ,全村88户群众入了股,把以前零散的业务整合,为游客提供配套的后勤物资运输,岗莎牧民也摇身变为拥有现代股份的“股民”。

  最后,小古入用两天半的时间陪游客转完了神山。

  今年30多岁的小古入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幼年时,贫寒的家庭无法给他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和许多人一样也看到了神山脚下的“商机”,也拥有几头(匹)牦牛和马,但当他走出家门来到神山脚下的塔尔钦时,却苦于没有“落脚地”,甚至连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要说晚上的住处,没有像现在这样能让他们富起来的运营和管理组织,遇到了很多困难,这让他感到很无助。

  因为没有钱,他也就没有条件建房、租房。但是不甘贫穷的硬汉,在海拔近5000米的塔尔钦坚持了下来。

  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让小古入一家搬迁到塔尔钦这个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住上了干净卫生的新房。

  腼腆的小古入告诉我们,现在靠牦牛和马的服务费,加上政府的补贴,每年有4万多元的现金收入。

  吃饱喝足以后,他的想法就多了。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会经常来接孩子放学,他说自己没上过学很后悔,来接孩子放学是他最开心的事。他说,“以前想让孩子上学都没有地方上,现在孩子可以上学,白天上学晚上回家来住,很方便。”

  据统计,2016~2017年学年,普兰县资助贫困学生474人次,兑现补助资金142.14万元;2017~2018学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105人次,兑现补助资金30.87万元,正在兑现自治区级补助资金37.1万元,资助53名大学生。

  阅读全文请点击:http://www.ctibet.org.cn/magazine/2019/11/index_39.ht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羌塘草原三代人的“诗和远方”

    唐古拉山南麓,冰山融水涓涓滴滴汇成纵横的溪流,向羌塘草原奔腾而去,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错那湖。 [详细]
  • 觉囊山谷塔岿然

    说起西藏有代表性的佛塔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建于十五世纪时的江孜县白居寺的白廓曲登。[详细]
  • 浅说道孚“日尼”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是远古木雅国的都城,藏语意为“小马驹”,传说是藏族著名史诗英雄格萨尔王坐骑宝马的诞生地。“日尼”“日央”是古老木雅时代都城的称呼,一直延用到至今。[详细]
  • 中国藏传美术研究的拓荒者

    W020191205489601103498.jpg
    今天,无论是中国的美术界、考古学界,还是历史学界都深刻意识到,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和新疆、内蒙古、西北和东北各地以及内地丰富的古代藏传美术遗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