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升监测能力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3-01-05 15:06:00来源: 西藏日报

  “感谢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我们群众做的实事好事,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份安心。”近期,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依托“环境监测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居民家中,开展室内空气、饮用水等环境检测服务,严谨细致的工作流程让社区居民阿佳卓玛赞不绝口。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切实发挥生态环境监测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2022年最新监测结果,西藏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或地下水Ⅲ类标准,7市地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以上。

  日常工作中,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区域环境质量良好、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边境地区环境安全和典型区域生态修复治理5方面工作定位,制定并印发《西藏自治区区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西藏自治区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面厘清区市县三级监测机构环境质量和监督性监测工作职责,理顺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推进全区监测工作规范化开展。统筹7市地监测人员交叉开展全区国家网地表水、国家网土壤、区控地表水、区控环境空气、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等常规监测任务,每年累计派出监测人员450余人次,行程60余万公里,布设各类监测点位2000余点次,采集样品2万余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10万余个,为西藏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展现了西藏生态环境监测人的奉献与担当。

  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把创新突破作为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拓展监测领域,创新开展监测工作,首次开展了重点城区煨桑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本底监测;首次开展了格拉丹东长江源、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河、阿里地区大气臭氧等专项调查监测。同时,主动开展全区13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全区重点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全力确保群众饮用水和生活环境安全,让群众放心。

  2021年,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青藏所、河海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江苏、江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组成格拉丹东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组,首次完成了格拉丹东姜根迪如冰川和岗加曲巴冰川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生态环境质量专项调查监测,为长江源头乃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值参考。

  与此同时,为把川藏铁路建设成为“生态环保路、人民幸福路”,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及时成立课题组,开展川藏铁路开工前生态环境质量背景值监测和施工期生态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对施工区域沿线空气、水、土壤、生态进行分析研究。据统计,自2020年10月以来,累计派出监测人员100余人次,行程5万余公里,布设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噪声、水生态等各类监测点位220点次,采集样品2400余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6000余个,有力保障了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邀请江苏、江西、辽宁等援藏省市专家开展重点监测业务合作交流,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签订“党建+技术”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与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签订“党建+”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科院青藏所共同成立“生态环境监测联合实验室”,与西藏技师学院共建“环境监测人才孵化基地”,厚植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多单位多领域交流合作,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水分析能力突破64项达到103项,具备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监测分析能力,掌握了环境DNA新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

  经过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下的共同努力,2022年,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获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头、技术引领作用,不断开创西藏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雪域高原的万水千山、生灵草木,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作出更大努力。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