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用群众满意度填写民生答卷

发布时间:2022-03-09 09:32:00来源: 西藏日报

  进入“两会时间”,西藏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聚焦民生、心怀家国,结合各自领域一年来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实实在在的民生获得感和美好的新期盼,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张骁: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我出生在山南、上学在拉萨,如今工作生活也是在西藏。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带来更多民生福祉,我们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天极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骁由衷感叹西藏民生硕果。

  2021年,对张骁所在的行业领域来说,又是一个充满获得感的一年。“2021年,西藏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63亿元,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7713.19万元,税务部门落实社保费降费政策新增降费2.77亿元,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新增西藏特色便民举措,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张骁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取得的成绩凝结着各行各业的共同心血,是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张骁认为,着眼“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宏伟蓝图,需要大批优秀人才汇聚到治藏稳藏兴藏各项事业中来。

  张骁说,西藏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新领域、新业态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各行各业要以自治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契机,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积极性,用心用情为各类人才当好“后勤部长”,真正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张骁表示,近年来,自治区关于高校毕业生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的政策激励,有效盘活了本地人才资源。希望相关部门、学校特别是学生家庭,对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加坚定自信地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大显身手。

  全国人大代表米玛国吉:

  “在点滴变化中感受幸福生活”

  “在多年的农网建设工作中,我能最真切地感受到西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全国人大代表米玛国吉说,西藏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让西藏各族群众的好日子变得更加“明亮”。

  回想自己的从业经历,让米玛国吉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5月30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扎果村户户通电工程竣工投运,就在通电合闸的一瞬间,扎果村的男女老少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激动,争先恐后地为电力工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米玛国吉回忆说,那天,乡亲们和电力工人一起围着崭新的变压器,一连几个小时,又是唱歌、又是锅庄,大家久久不肯散去。一位年过八十的老阿爸还紧紧握着米玛国吉的手,说他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村里人用上大网电的日子,激动的心情,就像盲人突见光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家孩子,我特别能体会老阿爸当时的心情,因为在旧西藏,能用上电的人,绝不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农牧民。”米玛国吉说。

  米玛国吉表示,如今家乡的老百姓除了用电带来的便利,宽敞的道路、洁净的自来水,住房、就医这些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

  全国人大代表格桑德吉:

  “让更多儿童免于网瘾伤害”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曾是中国全境唯一不通公路的县。2013年10月,墨脱第一条公路通车以来,如今公路总里程增长超过500公里,“藏南秘境”的神秘也不再难以探寻。

  交通铺就“幸福路”,让墨脱人民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格桑德吉20年来深耕基层教育。家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让她感慨万千。“我们学校建起了三层教学楼,孩子们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老师们上课也用起了PPT。”格桑德吉说。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对偏远农牧区的孩子更是如此!”格桑德吉作为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深有体会。多年来,她坚守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的初心,为家乡发声、为教育建言成为她每年“两会时间”的关键词。

  “现在很多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沉溺其中,这一现象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纠正,但也需要国家层面出台合适的措施进行管控。”格桑德吉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墨脱县完全小学,很多农牧民孩子都住校,现在国家倡导“减负”,孩子们的空闲时间较多,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就沉浸网络游戏,对身心健康发展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进行管控。”格桑德吉表示,相关部门和网络产品、服务提供者应该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防止未成年人手机成瘾。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该切实履行未成年人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儿童能够免于网瘾的伤害。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