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3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集中开展。19日,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来自西宁市大通县的青少年开展科普研学,探秘“地球密码”。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助推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对接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专场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不久前,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数字之夜”城市脉搏点亮仪式在拉萨中华文化公园举行。利用数字技术,位于雪域高原上的拉萨与北京、新加坡同步点亮城市脉搏。
近日,以“科技助力全民健身,体育共话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3年体育科普全区行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举行。
当日,以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暨生态护林员探访传播为主题的林草科普援藏活动在西藏拉萨举行。
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在高海拔石壁上发现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一个未知种,通过野外种群观察和标本的形态性状学研究,科研团队将其命名为墨脱报春。
4日,由科技部主办,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科普援藏”活动在拉萨启动。活动现场进行了科技大篷车、流动科普馆、科普资料发放、科技成果展演服务、科技咨询、科普书籍捐赠等科普宣传活动。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业务人员日前赴格尔木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开展“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地-湿地系统地气相互作用立体协同观测试验”。
8月12日中午,两架装载松茸的无人机从工布江达县错高村附近的山林中飞出,数分钟后降落到山下顺丰揽收点,村民取下松茸直接交给现场的顺丰小哥打包,再通过顺丰冷链车运到机场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平均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8月19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本届论坛设置了高新技术展区,一批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先进设备集体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件设备,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自动测...
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为260棵以上,90米巨树为25棵,按照活体高度计算100米级巨树1棵即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其次是藏南柏木Ⅱ号,活体高度为99.5米。2023年8月13日,科考队发布了这2棵巨树的等身照和相关数据。
近年来,长江源区水质一直保持在Ⅰ类至Ⅱ类的优良状况,每年向下游输送了大量清洁水资源。
草种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物质资料。牧草种质资源又是开展优良草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因此,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