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名家专栏 > 熊文彬

《诸佛菩萨妙相名号经咒》与明代内地藏传佛教版画艺术(三)

——风格渊源

熊文彬 发布时间:2018-01-09 13:2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内地艺术传统和同时期西藏艺术是《诸佛菩萨妙相名号经咒》中木刻版画风格形成的主要渊源 

  按该著的藏文和蒙文《后序》,此著刻印于北京城内。众所周知,自元代以来,作为首都的北京一直具有汉藏文化交融的良好传统。一方面,有了对西藏的有效治理,元朝视藏传佛教为国教,礼遇藏传佛教僧人,在北京修建了众多藏传佛教寺院,创作了大批藏传佛教的艺术品;另一方面,在以北京为首的内地创作的这些藏传佛教艺术品中融合了大量的内地审美和艺术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内地艺术特征的藏传佛教艺术。木刻版画也不例外,北京和杭州是元代内地藏传佛教版画艺术的创作中心。北京现存元代版画大多由皇帝、皇后等皇室成员资助刻印而成,现存最早作品为1284 ;杭州现存作品主要收藏在元代著名的汉文大藏经《碛砂藏》、《普宁藏》和西夏文大藏经亦即《河西字大藏经》中,由元代著名的佛学大师管主巴及其儿子出资刻印,雕刻和印刷者大都是汉族人士,并且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艺术大师。 

  明代内地的藏传佛教艺术版画继承和弘扬了元代的这一传统。从1396年山西晋府刻印的现存明代内地最早的藏传佛教版画作品来看,明代内地的藏传佛教版画创作不仅有皇室成员、政府机构资助刻印的作品,也有诸如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这样的信徒资助刻印的作品;不仅有政府为1410年出版的永乐版藏文《甘珠尔》而创作的系列插图版画,更多的则是为汉文佛经创作的大量插图。明代内地的藏传佛教版画的创作,无论是从范围,还是规模都超过了元代。并且以晋府版画和永乐版《甘珠尔》版画来看,与元代一样,作品的主要样式来自于同一时期的西藏和相邻的藏区,但在创作时融入了内地的审美和艺术特点,从而将两种艺术传统融为一体。1407年大宝法王前往南京朝觐并举行宗教活动,其弟子修积善住出资创作大宝法王所传藏式风格的诸佛菩萨版画作品也就在情理之中。版画作品中所体现的汉藏和藏汉艺术的交融正是明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创作史实的体现。 

    

  原文载艾瑞卡•福特、梁俊艳、黛博拉•克林博格•索特、张云、海尔默特•托舍主编:《8-15世纪中西部西藏历史、文化与艺术》,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 

(责编: 陈冰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