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进行时 > 扶贫故事

思那拉姆的脱贫故事:摘掉贫困帽 争当领头羊

江初 发布时间:2018-02-14 14:00:00来源: 香格里拉网

2016年,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通多村民小组的思那拉姆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她不等、不靠、不要,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挂包单位和结对干部的大力帮扶,发扬勤劳朴素、自立自强的美德,大力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不仅自家脱贫出列,而且还通过自身种植经验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完成从“贫困户”到致富“领头羊”的完美蜕变。

踏实肯干 成为行家里手

思那拉姆家世居玉杰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全家共有8口人,除了要赡养3位老人外,还要抚养2个儿子和1个养女,家庭负担重,生活非常困难。2016年,她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思那拉姆觉得这顶“帽子”不是很“漂亮”,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虽然她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她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刻苦、勤劳、不服输的品质,一门心思寻找着致富的路子,摘掉那顶不漂亮的帽子。

201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三委”在全村推广种植当归、附子、藜麦等作物。思那拉姆积极响应,种植了1亩当归、2亩附子和2亩藜麦。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要想种好这些作物不容易,既要勤劳肯干,还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思那拉姆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种植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种植科技知识,四处拜师学艺,不管是播种,还是施肥、用药、防病,每个细节都不放松。就这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较全面掌握了种植药材和藜麦的科技知识。年底,她家当归创收1000元、附子创收4503元、藜麦创收9900元,成为全村种植收益率最高的贫困户。

同年,立足玉杰村的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政府在全村推广养殖业,根据各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发放仔猪或小牛,思那拉姆当即就向政府申请养殖10头仔猪。在发放仔猪之前,思那拉姆就提前做好了准备。通过学习,她提前建立干燥、安全的猪圈,保护仔猪免受天气困扰,并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它们走动。她还虚心向本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学会用混合饲料以确保仔猪饮食均衡。之后,思那拉姆还积极参加由州质监局和州农牧局专家举办的养猪技能培训,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既保障猪养得肥,又使猪少生病。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殖,到年底,思那拉姆家出栏9头生猪,除自食3头以外,还出售了6头,净收入12000元。

受惠精准扶贫 实现多年安居愿望

2016年以前,由于家中老人多病加之还要供一名大学生读书,思那拉姆家一直住在勉强能遮风避雨的旧房子里,建新房、搬新居是全家人一直的心愿。这一年,全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思那拉姆家的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以及家里建房都得到了精准扶贫的大力扶持。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思那拉姆一家更有劲头了。为了早日搬进新房,思那拉姆和丈夫分工协作,她搞好产业发展,丈夫则自己动手,包揽绝大部分的木工活,和工人一同劳动,将党和政府帮扶的钱和物资用在刀刃上,既节约了工时,又保障了质量。2016年底,思那拉姆一家住进了崭新的房子,多年安居梦变为现实。

知恩回报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思那拉姆明白,自己获得的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挂帮单位的扶持。“作为一名党员,光我自己种得好不算好,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增收,早日脱贫,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推广种植产业到户之初,由于缺少技术,部分农户把政府发放的种苗种植于阴坡地或荒坡上,有的农户种植之后不会管理,甚至疏于管理,让其自生自灭,产业发展一时间难以推进。”该村总支书记阿扎说,思那拉姆的行动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虽然自家的种植比较成功,但思那拉姆并未就此止步,积极带动和帮助邻里一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她还召集其他党员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主动与群众对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这一做法在思那拉姆带动的藜麦种植方面体现的最明显。她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及本组气候水文条件,研究出一套科学种藜麦植的方法,并将其分享给本组的其他村民,并以自身经历向村民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发挥了党员致富“领头羊”的作用,最终通多小组的藜麦种植收益大大超出了预期目标。

摘掉贫困帽 谋划新未来

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6年底思那拉姆家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户退出的六条标准,成功摘掉了那顶她认为“不漂亮”的帽子。但思那拉姆并不满于现状,2017年2月,她又在香格里拉市城区承包了一家酒店,她坚信,在迪庆这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她所投身的酒店行业一定会有欣欣向荣的好光景,也一定能够带动更多的家乡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

思那拉姆借助精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不断催发自己的内生动力,通过勤劳踏实的努力和不断的进取,在短时间里从“贫困户”变成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思那拉姆和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奏响了一曲婉转动听的“脱贫致富”之歌。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