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进行时 > 扶贫故事

【我家这样脱了贫】小莴笋走出新产业发展之路

张德禧 发布时间:2018-06-22 13:2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刚过了端午节,四川一家农业公司的老板郭文君一大早就着急从成都赶回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因为过不了几天就是每月给志麦通村、中古村、雀儿村和卡玛村村民支付每月在莴笋基地务工工资的日子了。

  而此时,卡玛村村民巴桑和几个同伴正在道孚县百公顷高原莴笋基地的牌子下,将黑色的遮阳网收集在一起备用,遮阳网下的莴笋已经长到了10多厘米高了。

  据了解,一直以来八美镇都以青稞为主要农作物,但传统的种植业面临产值不高、市场局限等问题,造成群众增收困难。2018年,八美镇党委政府引进了两家农业开发公司,进行农业发展合作。经过检测土地酸碱度、日照时长、气候海拔和查阅水文资料,在中古、沙江、雀儿、卡玛和志麦通五个村以480元/亩流转了2000亩种植莴笋,并将志麦通村、瓦西村、河垭村和中古村四个贫困村每村20万元的产业扶持金分别入股到这两家公司,年底有10%的保底分红。公司+基地+村民,三方齐心协力在八美镇发展露地莴笋,村两委安排村民轮流在基地务工,每天以100元的工资计算,并实行每月结算务工工资制。

  在基地采访时,村民泽绒志玛告诉记者,从4月份开始,耕地机就开始不停地翻土,翻过的土撒上有机肥,她和村上的同伴在翻好的土地上覆上每行8个洞、间距在15厘米的黑色地膜,另外几个妇女则从装着种子的瓶子用力均匀地将5—8粒种子点在地膜的洞里,再轻轻地撒点土覆盖。待整块地点种完成后,立即覆盖上遮阳网,实现保温、保水、保肥、除草和光合作用的功效。经过翻土、播种、育苗、除草等程序,5个月后,八美镇首批成熟的莴笋就能上市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流转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覆盖上了黑色的遮阳网,在路边连成一片,明媚的阳光洒在上面不时反射着些许亮光,格外引人注目。部分早些下种的莴笋已经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郭文君告诉记者,莴笋现在长得不错,县委县政府还投入资金建设了网围栏,避免野生动物的破坏,并建设了水渠蓄水池作为基地的灌溉用水。以他多年的种植经验判断,八美生长的莴笋品质和色泽都是蔬菜市场难得一见的优质品种,预计今年亩产将在9000斤左右,按照市场目前批发价2.4元/斤计算,一亩土地的收入为21600元,除去种子等农资和人力成本,一亩莴笋的净利润为13600元左右。

  “种植莴笋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次尝试与探索,这样不仅顺应市场消费需求,更是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基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也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科学种植方法与技术,让精耕细作的种植深入人心,加快提升种植业的“造血”能力,助力贫困群众脱贫。预计2018年五个村72户305人土地流转人均增收3147.5元,参与劳务的1200余人人均增收708.1元,河亚村62户299人入股分红增收133元,瓦西村132户523人入股分红增收76元。”八美镇党委书记登批这样说。(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张德禧 胡英强 拉尔布拉姆)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