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大漠隐士”段文杰 敦煌一梦六十载

发布时间:2022-07-15 16:23:00来源: 四川日报

  原标题:“大漠隐士”段文杰 敦煌一梦六十载

  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作为敦煌莫高窟第二代守护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敦煌学专家、被誉为“大漠隐士”的段文杰,也是敦煌学界的一座丰碑,他荣获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政府联合颁发的“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近日,由段文杰独子段兼善亲笔所写的新书《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据介绍,该书内容由段兼善历时多年、翻阅大量文献、收集众多资料、整理父亲相关往来书信写作而成,将段文杰千里寻梦,从青丝到白发,用尽一生守望敦煌的沧桑历程一一重现。

  A

  几经周折终达敦煌

  他如“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1942年,25岁的段文杰还是国立艺专的学生,在重庆参观了“敦煌艺术及西北风俗写生画展”和“张大千抚临敦煌壁画展览”后,决心去敦煌看一看。

  1945年7月,段文杰与国立艺专同学杨浩青、程艾舟、郭瑞昌相约一起去敦煌看看。带着借来的一点路费,他们搭乘一辆拉货的卡车驶向敦煌,路上又换了一辆客车,不承想,客车出了故障,翻车了。等了几天,他们好不容易弄了几张汽车票,但没法直达兰州,只能走一站算一站。一路途经略阳、徽县、凤县、天水等地,这样断断续续走了好几天才到达兰州。

  刚到兰州,就听说敦煌艺术研究所要被撤销了。段文杰在兰州遇到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常书鸿说:“现在有人要撤销敦煌艺术研究所,我这次就是要到教育部去落实一下。我主张还是要办下去的,我去活动活动,如果继续办,我就回来。现在那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你不如留在兰州等候消息,等我回来再一起去敦煌。”而同行的杨浩青、程艾舟、郭瑞昌三人,听到敦煌艺术研究所要被撤销的消息,看到敦煌的画家纷纷东归南下后,就改变了主意,准备回到南方,并邀请段文杰一同去南方教书。段文杰决定等常所长回来。如果常所长不回来,敦煌艺术研究所真的被撤销,“那一个人也要去一趟的。”他想。

  段文杰在兰州找了一份临时工作,给人家写职业介绍信,挣点工资,养活自己。住集体宿舍,睡木板床,用水自己到黄河边去挑。后来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画一画壁报,拿一些稿酬……

  半年后,常书鸿终于回来了!大家挤上一辆卡车便开始向敦煌进发。经过几天的颠簸,段文杰终于到达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把行李一放下,顾不上整理和休息,就直接向洞窟走去,他急切想看看洞窟内的古代艺术作品。穿过一片银白杨、钻天杨和榆树组成的树林,走到崖畔洞窟前,首先入目的就是那座依崖而建的九层楼大殿,里面是一座巨大的佛像……“我好像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精神上饱餐了一顿。”段文杰说。

  B

  一入洞穴“万事离心中”

  创下临摹洞窟壁画360多幅纪录

  “我被这些绚丽精美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已经忘记了一切,陶醉在这壁画的海洋之中。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西夏、元代整整十个历史时期,千年的累积,杰出的创造……”段文杰说。在莫高窟,段文杰用他扎实过硬的绘画功底和丰富的学识,不断寻找敦煌文物最好的临摹技艺。线描、晕染和传神技巧,一次次地试验;头发、面相、手姿、衣纹,一遍遍地练习……

  即使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只要回到洞窟里,段文杰就好像进入另一个空间。这是一个浪漫的、艺术的世界。在这里,他和古代艺术家心灵沟通,谈艺论道,完全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只全身心地沉浸在自由畅想的海洋中,人世间的烦恼此时也烟消云散。他说:“一画入眼里,万事离心中啊!”

  终其一生,段文杰一共临摹洞窟壁画360多幅,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敦煌壁画,脱落漫漶之处很多,许多壁画正是在段文杰的抢救性复原临摹下,才得以复原本来面貌。

  复原临摹要求很严格,在临摹之前,要做很多研究、查证、对比工作。形象不清楚之处,要从其他相似且保存完整的地方去找根据,并反复考证,再将其补全。总之,复原临摹不能随意添补,必须有历史依据,做到物必有证。他的许多复原临摹作品,皆被称为“临本中的典范之作”。

  C

  拼尽全力扭转局面

  让敦煌和敦煌学都在中国

  “必须扭转‘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被动局面,要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奋起直追,以丰硕和优异的成果融入国际敦煌学的发展进程,为世界文明进步发挥中国文化的作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玉门关外春风同度。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敦煌文书研究”课程,兰州大学历史系举办了“敦煌学讲座”,来函邀请段文杰兼任客座教授,讲授“石窟艺术”。在兰大讲课期间,他还帮助《兰州大学学报》组织了“敦煌学研究”专稿,他自己也在各大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同时,段文杰被任命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

  段文杰通过出版画册、编辑文集、创办期刊,增强了中国敦煌学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他多次策划主持了国内、国际敦煌学术研讨会,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国际敦煌学的发展。他重视石窟保护工作,时刻想着如何做好窟内文物科学保护和窟外环境治理工作。他关注石窟讲解和展示工作,他规范讲解制度、培养外语讲解员,使敦煌的对外开放事业迈上新台阶。他提议并促成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提升为敦煌研究院,扩大了敦煌学研究范围,并广纳人才。他带领敦煌研究院同仁,在各国举办敦煌壁画展,推动敦煌文化走向世界。出国交流时,他多次呼吁各国将中国失散在海外的敦煌文物归还中国。

  D

  择一事终一生

  他尘埃落定魂归敦煌

  “从远古一路走来,沙漠绿洲上沙岭晴鸣、月泉晓澈,茫茫戈壁见证了敦煌千年的辉煌与伤痛;向未来一路走去,佛窟壁画上岁月留痕、魅力长存。赤诚之心放飞着我的敦煌,我的梦。”1998年,段文杰从敦煌研究院院长职务上退下来,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院长一职由樊锦诗接任。耄耋之年,赤子之心如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行动不便的段文杰时时牵挂敦煌。生命的最后几天,嘴里还念叨着“我要回敦煌”。

  2011年1月21日,段文杰在家中去世。2012年清明节,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九层楼对面的金沙中,为段文杰立碑。

  段文杰一生守护敦煌莫高窟,最终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莫高窟,与妻子合葬在大泉河畔。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书封上,有段文杰的一句话:“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这样的执着,在段兼善的笔下徐徐道来。樊锦诗也为该书写下最真挚的推荐,她说:“段先生一生热爱敦煌,矢志不渝。他扎根大漠60多年,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并且不居功、不自傲、不为名、不为利,展现了一位学者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