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北京冬残奥村23日预开村 如何在44小时内完成从冬奥村到冬残奥村转换?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9: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李杨)目前,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的离村高峰已顺利度过,各国代表团成员基本离村离境,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冬奥村正在向冬残奥村转换。冬残奥村今天(23日)预开村,25日正式开村。3个赛区均要在44个小时内完成冬奥村到冬残奥村的转换。时间紧、任务重,如何保证以“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标准,开展冬残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

  

  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部分建筑已经张贴起冬残奥会的标志,硬件设施也开始安装,冬残奥会转换工作全面开启。

  其实在21日,北京冬奥村就开始将冬奥会形象景观替换为冬残奥会形象景观的工作。北京冬奥村残奥整合协调经理牛秀国介绍,冬奥会闭幕后,有些领域就开始动起来了,整个北京冬奥村共涉及37个领域,今天都会进入工作状态。“包括接待中心的闸机,原来是8个闸机,窄的(闸机)轮椅根本过不去,就拆掉4个。过去都是靠闸机检,现在靠人工检,这样便于残疾人坐着轮椅进来,很人性化管理。餐厅方面,已经把雪容融标识换好了,剩下的就是把餐桌撤出一部分,桌子调节到合适方便的高度,有空间(让)坐轮椅的人的膝盖进去。坐轮椅不方便打菜的话,咱们要保证一对一地给运动员打菜。”

  按照国际残奥委会要求,在场馆内部,原则上冬奥会、冬残奥会通用的形象景观和标识不作调整,重点将冬奥会特有景观标识转换成冬残奥会景观标识,并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盲文引导标识。目前,北京冬奥村布置冬残奥形象景观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北京冬奥村品牌形象和赛事景观副经理白竣竹介绍:“整个把五环部分全部更换成冬残奥会的标识,所有的冰墩墩全换成雪容融,从餐厅、健身房、广场区,包括居住区,新闻中心、媒体中心所有的logo全部更换一遍。比如大一点的立体景观可能就要插拔了,原来冰墩墩就是铁艺的,外面刷水漆的,现在把它拔掉以后再把雪容融插上去。”

  延庆冬奥村共有无障碍房79套,每套两个房间,共158间。延庆冬奥村无障碍协调经理倪洋表示,两个卧室和卫生间都是无障碍的,此前提供给冬奥会运动员使用,现在要对屋内的陈设作专门调整。“设施设备转换,包括一些器材,比如无障碍房间会配浴凳,原来在冬奥期间是没有的。因为无障碍房间里固有的设施是在冬奥前就已经完成了的,但是像这些可移动的浴凳在冬奥期间我们还没有拿出来。还比如,有一些房间原来是两张床,现在为了满足无障碍的需求,需要把一张床给撤出来,可以让房间的空间变得更大。”

  倪洋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冬残奥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转换工作涉及面很广。“有一些功能空间可能要调整、增加,比如这里有一个轮椅假肢维修站,在冬奥期间是没有的,在冬残奥时要有这么一个空间。考虑到有一些上肢残疾人,他们可能不方便吃水果,所以会给他们提供搅拌器或者榨汁机以及吸管,还会提供一些盲文的出版物,还有盲文菜单,这些都算在设施设备和器材的转换里。交通方面,在冬残奥会期间会投入一批无障碍的中巴或者无障碍的小轿车,交通运行方案也会作相应调整。”

  今天,所有的冬奥会运动员都会离开张家口冬奥村,张家口冬奥村也将进入到冬残奥会的筹备和转换阶段。这里要迎接7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到来。

  张家口冬奥村残奥整合经理张建民介绍说,首先要将冬奥会的物资移除、入库、保管好,再安排冬残奥会所需的特殊物资进入。“冬残奥主要是两类残疾人,一个是肢体残疾人,另一个是视力残疾人,需要一些无障碍设施的补充跟安装调试,但是这些空间里还涉及流线,就是外国人走哪条线,工作人员走哪条线,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线是不能交叉的。包括健身中心,健身器材原来摆得很密,跑步机一个挨着一个,但是残疾人要么是拄拐杖,要么是坐轮椅,在能用的器材中,还要把距离加宽,得让轮椅过去。”

  张建民说,张家口冬奥村有15家商业店铺,在商铺的陈列和细节上也要作不小调整。“买一些日常用品,包括特许商店买冰墩墩、雪容融的地方,那里边的货架得调整,平时冬奥会购物摆得比较密,但是冬残奥会的时候,不能这一排货架只能是单向走,对面来一个人就错不开了。那边来一个轮椅这边过一个轮椅,一个轮椅七八十厘米宽,两个轮椅得错开。”

  张家口冬奥村无障碍协调经理龚秀峰表示,大部分无障碍设施在冬奥场馆完成的时候都已经建成,转换期间主要是对无障碍运行流线的提升以及完善无障碍运行流线的行进引导标识。“包括从两中心到混合采访区,然后到下沉广场、国际区、餐厅、综合服务楼,各功能用房之间的运行流线都建成无障碍运行路线,省得赶到冬残奥转换期时间太短了,一共44个小时,前期的工作几乎都已经做完了。现在转换期就检查门槛是否有高的,如果有就利用铺防滑垫或者摆木板斜坡的方式,便于轮椅使用者或者残障人士通行。”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