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用好企业“特长” 点燃红色“引擎”

张猛 李龙勇 发布时间:2020-11-02 09:38:00来源: 西藏日报

  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寄寓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走出脱贫新路?西藏林芝市把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党组织力量,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精准施策、精准行动,引领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脱贫攻坚实现共赢,让民营企业党组织在雪域高原绽放美丽“格桑花”。

  就业扶贫结出致富“硕果”

  走进雅鲁藏布江畔的林芝润鑫实业有限公司,眼前的景象让人深受感动:生产车间悬挂的党旗鲜艳夺目,通道两侧的扶贫宣传栏内容丰富,农牧民党员工人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在林芝润鑫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党建促脱贫”不是一句空话,党建工作通过与精准扶贫在组织、力量、制度上深入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真扶贫、扶真贫离不开真情实感。只要愿意来公司上班,公司全部接收。对因身体和家庭原因不能工作的贫困户,公司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建立700名贫困群众帮扶台账,形成扶贫手册,每年进行精准帮扶。”谈及扶贫工作,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任世静如数家珍。

  翻开林芝润鑫实业有限公司的扶贫手册,里面详细记录着公司精准帮扶7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情况、收支情况。与此对应的,是公司近年来为贫困户做的一系列实事:公司党支部与6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签约扶贫帮困协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开展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偏远乡镇40余名贫困学子走进大学校园,累计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就业带动、分红带动、帮扶带动等方式,1万余名农牧民群众实现不离乡土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挑起带富“大梁”

  穿过高山和峡谷,来到林芝市米林县红太阳藏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2名公司从云南外聘的技术员正在给周边70余名农户代表讲授种植藏药材的专业技术知识。

  给钱给物,往往只能解一时之需;摘“穷帽”、换“穷业”,由“口袋扶贫”变“脑袋扶贫”,才能有效“拔穷根”。红太阳藏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坚持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先后选派8名党员技术骨干,为5个县区17个行政村400余名贫困户无偿提供藏药材种植、生产及加工培训140余场次,带动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到10万元不等。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该公司以每亩1400多元的价格承包村民土地140余亩,并聘请村民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温室、幼苗、肥料和技术,收益全额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累计帮扶61户321人扶贫致富。

  “过去老百姓种青稞,亩均纯收入仅800元左右;现在种藏药材,亩均纯收入可达2.5万元,收入翻了30多倍。”据公司党支部书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尼玛介绍,今年,公司新建200余亩藏药材基地,无偿为群众提供藏药材幼苗10万株,为降低种植基地产销风险,藏药材成熟后公司以市场价全部回收,形成“公司+农户+产业”的助力脱贫攻坚新机制。

  旅游扶贫凝聚帮富合力

  从米林县出发,沿着拉林高速行驶两个小时进入工布江达县巴松错景区。跟着游客往前走,当地农牧民摊主揽客的吆喝声、欢聚的谈笑声,让受疫情影响、一度人气低落的景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在景区门口摆摊的商户平措多吉告诉记者:“景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每天有上千名游客来景区旅游,在这里出售土特产一天可以挣300到600元。”

  近年来,巴松错旅游有限公司将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景区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摊位,引导农牧民从“围观”到“参与”,实现扶贫产品全部在景区和线上销售,带动周边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收。

  为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公司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签订合作带建协议,宣传动员47名贫困户到景区就业,根据贫困户自身情况推荐驾驶员、导游、保洁员等工作岗位,由公司选派优秀党员职工对其进行技术、服务等方面培训。目前,5名贫困群众走上公司管理岗位,每人年均收入4.4万元,既解决了群众经营方面的难题,也保证了景区的服务质量。

  好风景带来好生活,在融合发展理念指引下,巴松错旅游有限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旅游+扶贫”“支部带支部”“旅游公司带农户”等多种帮扶形式,在敲开贫困户脱贫致富大门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为旅游扶贫开辟了广阔空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