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滚动图

西藏唯一!荣誉背后的那山那人

发布时间:2022-11-26 14:5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应急管理部公布了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奖获奖名单,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昌都市支队卡若区中队获先进集体表彰,是西藏自治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队级单位。

  “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进基层党支部”……3人荣立二等功,78人荣立三等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12次……荣誉背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集体中的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群人?

1  标兵中队荣誉室 .jpg
图为中队荣誉室

  海拔3500米、零下20℃,他们与寂寞为伍

  卡若区中队守护着辖区5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在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偏远、寂寞、寒冷……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艰苦,在这里都能遇到。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近20℃,从地理学上定性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然而,这些考验早已成为中队指战员的“家常便饭”。从2002年组建以来,中队就在这个被戏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扎下了根。山环着山,树依着树,红顶白墙的营房几乎是唯一的现代文明元素。“起初这里一下雪就停电,与外界失去联系。”对于云南孩子李峰来说,2016年,第一次来到这个从10月就开始漫天飞雪的地方,满足了南方孩子对雪的向往,但雪也会带来烦恼。“有一年冬天过年,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雪,没有电,水泵也坏了,大家就拿着油锯去营区后面的昂曲河,切开表面冰层,每天提几十桶的水,洗漱、做饭,洗漱的时候那个水刺骨的冷……”后来,李峰就盼着少下雪多出太阳。“刚来的时候,我还很担心自己会被熊和狼给吃了呢。”李峰说。和李峰一样,98年小伙李海东,第一次来中队时“看山看睡着了,醒来还是山”。虽然对卡若区中队的艰苦有所耳闻,但当自己被分到这里时,“我还在想自己能不能吃下这份苦。”卡若区中队战斗四班的班长李永权是1997年生人,他已经是卡若区中队5年的老兵。第一次来中队时,他非常惊讶,“世上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脱节的地方!”5年过去,李永权说,这里从经常停电断网、与外界接触很少,到现在营区里各种设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李永权现在有个心愿,“父母能来这里看一看就好了”。好像刚来中队的人,都会有些不适应,毕竟这里是藏东高原,环境的恶劣可想而知。“现在感觉,离不开这儿,也不想离开。”卡若区中队战斗三班副班长达吉说。

7 洛松旺修摄   支队“火焰蓝”比武科目山地水泵架设.jpg
图为中队参加支队“火焰蓝”比武科目山地水泵架设

  “来这里为了什么”“在守望什么”“大山外面的同龄人在经历什么”不时出现在队员的脑海里。三级消防士王红强清晰地记得,老队员们每次外出体能训练,休息的时候,都喜欢对着层层叠叠的大山呐喊,再一遍遍地听着大山的回声,这一声声的“应答”,仿佛能回答他们的疑问。“时间长了,适应了灭火和准备灭火的工作节奏,靠着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冲淡了寂寞感,更何况身边有一起摸爬滚打、生死与共的兄弟队友,渐渐也不觉得有什么寂寞和孤独了。”这是中队四级消防士李林宏来队后最大的感受。渐渐地,指战员们都发现了这个“孤岛”最大的闪光点。在寂寞中,起床一分不差,点名一天不落,训练一个不少,大山里的坚守按部就班,“不解”日渐消融,“不舍”正成为藏东“守夜人”的另一种特殊情感,且日久弥坚。

9 张强摄        中队开展穿越火廊实战训练.jpg
图为中队开展穿越火廊实战训练

  建队20载,扑救森林火灾40余次,他们用青春书写担当

  这是一支每遇森林火灾,第一个出动、第一个达到火场、第一时间投入灭火战斗、最后撤离的中队。卡若区中队负责的防火面积达到54万公顷,曾经有人算过,中队指战员人均防火面积约为100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相较于白雪茫茫的冬季,莺飞草长的春天处处显露着生机与活力。然而,中队指战员们最怕的莫过于春季。藏东原始丛林间、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地被物厚达20公分以上,可燃物蓄载量大。加之独特的小气候极易导致雷击火,引发森林火灾。每逢春、冬两季森林防火灭火紧要期,指战员需全天24小时战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森林大火。山林起火时,汽车只能把指战员送到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余下的路,都要靠他们用镰刀和油锯开出来,每名队员必须携带少则四、五十斤,多则七、八十斤的打火工具和给养,前行的每一步,倍加艰难。从奔袭火场途中的负重前行到到达火场后的迎火而战,指战员面对的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锤炼。除了这些,他们还要特别警惕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比如西藏特有的“尼泊尔血蜱”。这种携带着致命病毒的昆虫,是大家必须时刻提防的可怕存在。在与蜱虫多年的“亲密接触”中,指战员们总结出了对付蜱虫叮咬的措施,如果发现得早,可以用烟头把蜱虫烫出来。如果硬拔或者发现太晚,蜱虫会钻入肉里,只能用刀割进皮肉将其取出。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与蜱虫对抗后留下的伤疤,而这些伤痕,也成了老队员向新队员们炫耀的“勋章”。

2 洛松旺修摄 “10.13”察隅空档村向火场出征.jpg
图为中队向火场出征

  32岁的李海昌,在卡若区中队算是大家的“大哥”,今年是他加入森林消防队伍的第12年,参加过20多起森林扑灭火任务,回想起每一场“打火”任务,李海昌都能专业地讲述火场植被情况。2012年6月19日,贡觉县发生近10年难遇的重大森林火灾,李海昌印象最深,“在机动的过程中,因为山很陡,而且全都是油脂含量很高的高山松,遇火就会发生爆燃,很难找行进的路线。那一场火打得特别辛苦!”在这么多年的森林消防救援任务中,李海昌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8次。

5 阿旺旦培摄        察雅“4.30”任务中扑打火头.jpg
图为中队参加察雅“4.30”任务中扑打火头

  对“执行过大大小小许多次打火任务”的高汉而言,印象最深、最难也是最暖的一次灭火任务,是2021年4月24日的如美镇大火。大火被扑灭后,他和队友们看守火场。因昼夜温差极大和连续大雨,无人机无法投送给养,所剩无几的给养大家只能省着吃,“一两块饼我们一个班七八个人分,一小袋糌粑做的汤十几个人喝,我们让中队长和指导员先喝,中队长和指导员却让我们先盛,最后他们自己就喝大家剩下的汤;晚上只能在冰冷潮湿的地上搭帐篷挤着取暖……”最后,高汉他们在中队长和指导员的带领下徒步走出火场。就是这样的环境和情况,高汉却说:“条件很苦,但心是暖的!”94年的邓珠平措,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他加入了森林消防这支队伍。回想起在中队第一次执行扑灭火任务,“那时候刚来中队不久,就参加了一次扑灭火任务。第一次上山打火很有新鲜感,背囊里装满了给养,打火的时候感觉很沉,但不管多累,都咬着牙紧跟整个队伍的步伐,印象非常深刻。”“来中队八年,基本上每次打火我都去了。”王辉在森林扑灭火任务中主要负责保障通信联通,与前方指挥中心通联汇报火场情况。他印象最深的也是如美镇那场大火,“那场火打了八天七夜,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一直沿着火线扑打……”直到与其他中队汇合,王辉和队友们才吃上一口热乎饭,休息了一下。

4 邓珠平措摄        如美镇“4.24”任务中成功带领群众避险.jpg
图为如美镇“4.24”任务中成功带领群众避险

  00后洛松旺修刚来卡若区中队2年多,作为中队的报道员,在每一次“打火”任务中,他都敏锐地记录着队友们同“火魔”搏斗的身影。到现在他仍记得第一次感受到火场残酷的情形,“2021年10.13察隅空档村火场,残酷的现场环境和战友们不屈的背影,我至今难以忘怀。”

1 洛松旺修摄      如美镇“4.24”打火任务后藏族同胞被指战员连续奋战的精神所感动.PNG
图为如美镇“4.24”打火任务后藏族群众被指战员连续奋战的精神所感动

  20代火种传递,1600余次青春接力,“老西藏”精神在接续奋进中璀璨夺目

  “蓝天丽日一片阳光,勤劳的人们在这里生息,千百年的风霜会去更令人神往,告诉我为何你如此迷人,那就是无限爱恋……”指战员们广为传唱的《心中的昌都》,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片土地厚重、深沉的留恋与热爱。

11 邓珠平措摄        前往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知识宣讲.jpg
图为前往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知识宣讲

  “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就是吃苦、忍耐、奉献,就是要心中有大局、时时顾大局。20代火种传递,一茬茬指战员做到对岗位问心无愧,可对亲人却打下了一张张永远还不清的人生欠条。中队原一级消防士董绍祥进藏工作16年,去年11月份,病倒在了岗位上,36岁的年纪,却检查出心脏病、重度高血压、骨膜炎等病,当他做完骨关节矫正手术、躺在病床上,含着眼泪、用颤抖的手写着离队申请时,当他即将用最凄凉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最钟爱的职业生涯时,他做到了对岗位问心无愧。三级消防士向巴朗加近30岁才结婚,去年年初,妻子好不容易才怀上孩子,可由于处在高原缺氧环境,妻子怀胎7个月时胎儿胎心停止跳动,住院引产2次,大出血险些丧命,但他把痛苦埋在了自己心底。“二等功臣”达瓦扎巴在母亲重病在床时,也没好好照顾几天,等到最后赶到时,也只能站在太平间冷冻的抽屉边,向挂满冰霜的遗体告别。三级消防士扎巴俄色,妻子患严重妊娠过敏症,直到推进手术室,他才急匆匆地离开岗位……指战员们用朴实的行动回答了“不知明天去哪里,但知今天干什么”的誓言。

12 阿旺旦培摄        中队开展新科目水域救援训练.jpg
图为中队开展新科目水域救援训练

  2018年,转制改革的号角吹响,大家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职责使命也由单一的防灭火转为以“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任务。身上的着装变了,初心为民的宗旨不变;职责使命变了,负重前行的姿态不变。为了履行好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指战员们接过“老西藏”精神火种,在藏东高原再次吹响了接续奋进的号角。“卡若区中队没有孬人,以前是,以后也是!”指导员张强为大家做了动员,也下了命令。应急救援干什么,就勤学苦练练什么;救援技能缺什么,就集中攻坚补什么。山岳、水域救援,结绳训练、急救常识……一项项崭新技能在大家反复摸索与实战演练中成功解锁,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成为了大山深处的“山里通”“铁脚板”“活地图”。在今年支队“火焰蓝”和综合保障两项比武中,中队依靠特有的血性胆气和过硬的本领能力再拔头筹,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橙色尖刀”的铁血荣誉。

  新时代、新征程,中队在艰苦中坚守着“老西藏”精神,也为此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但指战员们心里都知道,那山还是那山,那人也还是那人。(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张强)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